行业期待纳入更多产品
我国基金投顾业务历经五年多试点探索,已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2024年,不少基金投顾机构在基金投顾业务保有规模、签约客户、投顾组合上取得显著突破。
5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大基金投顾业务发展。6月5日,易方达财富管理基金销售(广州)有限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准设立,作为行业首家以开展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专业子公司,被行业认为这标志着基金投顾业务已形成可行、可推广的业务模式,国内基金投顾业务业态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在基金投顾业务发展的重要阶段,基金投顾机构期待未来有更多ETF纳入到投顾范畴中。
中欧财富认为,未来不排除基金投顾可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其他ETF品类,进一步丰富基金投顾的策略和产品形态。
王誉蓉认为,科创板ETF纳入投顾范围标志着国内财富管理向“工具化+专业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为后续更多ETF纳入基金投顾奠定基础。
“投顾可借助ETF构建结构化资产配置方案,契合不同客户个性化投资需求,降低投资成本。投顾能凭借专业知识,帮助投资者挑选适配的ETF产品,优化投资组合,还能在市场波动时,及时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疏导情绪,引导其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孙珩表示,在ETF发展中,投顾同样发挥着关键价值,不仅能帮助投资者全面认知ETF投资,挖掘ETF投资价值,还能通过自身专业能力,推动ETF市场规模扩张与产品创新,促进ETF市场生态的完善与发展,让ETF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资产配置与资本市场发展 。
“宽基指数ETF、跨境ETF、商品ETF都是关注度较高且具有配置需求的产品。”招商基金投资顾问部认为,未来基金投顾的投资范围中可以纳入更多ETF产品,这对基金投顾的可配置范围是很大的拓展。传统投顾以基金推荐为主,而ETF的标准化特性更适配资产配置导向的服务模式,基金投顾机构可以创新基于ETF配置或交易策略,给客户提供更多高透明度高时效性的投资建议,促使投顾从单一配置向 “投顾+智能工具”延伸。
结合海外经验与国内需求,博时基金投顾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下ETF品种有望优先纳入:A股核心资产代表沪深300ETF、红利ETF、跨境ETF、商品ETF等。
对基金投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海外市场,“基金投顾+ETF”已经发展较为成熟,不过国内基金投顾目前还面临较多障碍,对基金投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在投研、风控、技术工具等方面升级。
王誉蓉认为,未来,机构需要在策略创新、系统适配和投资者教育上持续发力,包括交易系统的改造、对ETF工具属性的进一步普及等,同时关注政策对更多ETF品类的开放节奏。
“科创板ETF的开放或推动券商和第三方平台优化技术架构,逐步实现场内场外资产无缝衔接。”招商基金投资顾问部指出,当前投顾系统对场内ETF的申赎、交易接口支持不足,对基金投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在投研、风控、技术工具等方面升级。
博时基金投顾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发展仍面临三大障碍:一是投资者教育缺口,客户对ETF认知仍停留在“工具属性”,需通过“ETF投教季”等活动强化其配置价值。二是系统支持不足,部分机构交易系统不支持ETF日内调仓,需升级至支持T+0回转交易的技术架构。三是流动性挑战,目前除了熟悉的大类资产方面的ETF在场内流动性较好外,细分的行业或主题型ETF交易量仍不能支持大规模调仓的需求,未来如果一个投顾组合规模做得足够大,场内流动性需求不能满足,将对组合调仓效率方面大打折扣,同时也可能出现引起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
宋灏指出,在交易系统和结算层面,管理型投顾策略涉及投资人的账户管理,而场外账户和场内账户的系统设置、资金流、交易清算规则、托管制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对系统的对接和改造进行适配。在组合管理层面,ETF纳入投顾策略组合为现金管理、资金使用效率、组合调仓同步性等带来了新的挑战。ETF日内价格实时波动但资金使用效率高,场外基金申赎采取“未知价”原则且资金周期更长,场内及场外账户各自的管理以及在策略视角下的跨账户管理都需要更精细化的操作与更全面的账户支持。
孙珩分析,首先,投资者对ETF的认知还需提高,需要加强教育以提高其对ETF组合策略的认识和接受度。其次,产品同质化严重,投顾在挑选适配产品时难度较大,且难以实现服务个性化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独特需求。再者,营销推广面临挑战,存在人力、资源不足以及内容供给难等问题。此外,技术支撑和监管合规也是推动该模式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冉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