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股市是长期回报最好的大类资产
数字是一剂解毒剂。在股市悲观的时刻,我们需要一剂解毒剂,那就是量化的数据。乐观主义并非盲目乐观,而是一种信念,相信就算过程坎坷,但最终一切会变得更好。
股市长期提供的年化回报大约是12%。巴菲特表示,股市拥有独特的12%的息票率,身着“股票”的华美外衣,“股票债券”翩然而至华尔街的化装舞会。股票并不是交易所中那些抽象的代码,而是具有生产性的企业,假设企业股东是以账面净资产的净值获得企业的所有权,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近似看作“股票息票”。
巴菲特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起伏并不大,总的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接近12%的水平,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持续性,因此12%可以看作股票的长期年化回报率。相对于仅有4%左右的债券收益率来说,股票收益率有利可图,但如果投资者以远高于票面价值购买,那么就无法获得12%的回报。
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说,如果把股票市场的收益划分为两个部分:投资收益(经营)和投机收益(市盈率变动影响),尽管投机收益在绝大多数10年内对总收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从长期看,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9.5%的年均收益几乎全部是由企业创造的,而只有区区0.5%来自投机收益。
巴菲特说:“你的抱怨都是对的,但它从来不能让你赚钱。”巴菲特在2017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大概每10年乌云总会遮住天空,经济前景不明朗,这个时候,股市也会骤降一场黄金雨,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你必须扛着浴缸冲出去,而不是带一把勺子。
悲观主义会大行其道,但千万不要让悲观主义来指导你的投资。 巴菲特曾在1994年致股东信中写道:过去30年里,没有任何人预见到越南战争的持续扩大、工资管制和价格管制、两次石油危机、一位总统被弹劾、苏联解体、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508点,或国债收益率在2.8%至17.4%之间巨幅摆动,这些重大事件对投资原则没有影响,反而常常在市场极度悲观时提供最佳的买入机会。
就拿A股来说,它一开始就是一个稀缺的市场,定价相比成熟市场高出很多,尽管如此,过去20年有可比数据的1100家公司总市值在过往20年间从4.25万亿元上涨到了26.65万亿元,增幅为5.27倍,年化增幅为9.6%,更有150多家公司20年涨幅在10倍以上。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赢得未来。正如王国斌所说的,第一,千万不要让悲观者指导你的投资决策过程,不要放弃股票市场;第二,不要把赌注压在股市的整体表现上,千万不要过分看重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因为高品质的上市公司是有能力应对挑战,我们应该致力于发现这类公司,而不是试图预测不可捉摸的大环境变化。
来源:券商中国
责编:叶舒筠
校对:廖胜超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