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分红金额抢眼,债基贡献占比高
在分红日益成为产品吸引力重要指标的当下,ETF与债券基金正逐步成为市场中最活跃的分红力量。
从单只基金的分红情况来看,ETF产品的分红金额表现突出。除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外,年内还有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等多只ETF单只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显示出宽基ETF在分红机制上的活跃度和稳定性。
从单位分红水平来看,ETF及其联接基金同样位列前茅。华泰柏瑞红利ETF、广发沪深300ETF联接Y、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产品的单位分红均超过0.05元,具备一定的现金回报吸引力。
从分红比例角度看,广发沪深300ETF联接Y、华泰柏瑞红利ETF、鹏华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C等产品的分红比例相对较高,部分基金分红比例已超过5%,在同类产品中表现亮眼。
分类型来看,债券基金依然是分红的“主力军”,占比超过八成,且以中长期纯债产品为主,体现了稳健型产品的现金分红优势。
此外,REITs及类REITs也积极加入分红阵营,部分产品的分红金额不容小觑。如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分红金额达4.2亿元,平安宁波交投杭州湾跨海大桥REIT也分红2.6亿元,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收益型投资工具选择。
资金偏好转向,分红逻辑重塑
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指出,从近年来市场的分红表现来看,ETF产品正逐步摆脱“重规模、轻回报”的固有印象,尤其是在宽基、红利等细分领域,开始展现出“大手笔、高频次”的现金回馈特征。体现了基金公司对于持有人体验的日益重视。
与此同时,该人士强调,债券基金依然是市场分红的绝对主力军,无论是数量占比还是稳定性,都具备天然优势。尤其在当前利率中枢下移、波动加剧的环境中,中长期纯债类产品凭借其防御属性与分红能力,持续受到稳健型资金青睐。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基金分红生态的演变,实际上是资金结构变化在基金产品端的集中体现。随着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持续入市,对于稳定现金流的偏好日益明确。无论是ETF还是REITs,若希望在“长钱”博弈中脱颖而出,建立可持续的分红机制将成为重要竞争筹码。这也意味着,未来分红将不再只是短期吸引力工具,而是衡量产品长期价值与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
沪上一家公募的市场部负责人也表示,未来的竞争焦点,已不仅是“是否分红”,而是“如何分得持续、分得合理”。真正具备长期吸引力的产品,需要在投资能力、流动性管理、客户结构等多个维度上形成闭环管理。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赵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