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来”闯新路成效初见
所谓“新”,就是要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闯出一条新路来。
向新而行,是当前形势下整个银行业都在求解的重要课题。工行在3月的业绩会上已给出答案,“把现代金融服务业第二根支柱立起来”,这是未来经营发展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发展壮大现代金融服务业离不开客群结构的协调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丰富非利息收入业态。这一点在一季度的经营成效中已有初步显现。
工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一季度,工行的公司、普惠、个人客户数量实现稳健增长,“零售+普惠”贷款占比保持稳定,“大中小微个”客户生态更加协调。个人客户金融资产(AUM)规模23万亿元,保持市场领先。工行生态化基础更加坚实,坚持稳健平衡,沿着资金链做实客户链、优化服务链、提升价值链。代发工资个人客户超1亿户,Z世代年轻客户1.2亿户。服务商户超1000万户。
在丰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生态方面,今年一季度,工行上海自贸总部(FT总部)作用持续增强,代客结售汇业务量同比增长56%,在港离岸人民币外汇做市交易同比增长2.4倍,服务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清算、结算、支付、托管等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建设,CIPS直参行增至33家,境外机构覆盖率超70%。
此外,发布“工银证智通”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集约化、货架式”的银证服务。一季度末,与150家证券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服务第三方存管账户数超1亿户,较年初增加300多万户,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开展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累计支持及储备项目近400笔,涉及交易金额超千亿元。
闯新路离不开科技赋能。近年来,工行坚持持续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等五化转型。其中,在借助科技力量赋能方面巩固“领头雁”优势。
例如,深化数字工行建设,个人手机银行客户率先超过6亿户,月活超2.6亿户;手机银行、e生活月均动户数分别增长14.6%、8.5%,保持市场领先;开放银行对接用户数增长5.2%。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开展“领航AI+行动”,赋能金融市场、信贷管理等20多个领域、200多个业务场景。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在境内分行推广应用,推动各类风险提前感知、精准识别、及时预警和高效处置,风险防控逐步实现由“人防”向“智防”转变。
资产质量韧性足
所谓“韧”,是工行最鲜明的标识。强大的资产负债表为经营韧性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始终如一的夯基固本力度则为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期,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工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韧性也再次从数据中得以体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33%,下降0.01个百分点;同时,拨备覆盖率达到215.7%,上升0.79个百分点。
同样是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工行高管层展望今年资产质量走势时曾指出,要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推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精准化解,筑牢智能风控“防火墙”,确保集团各类风险总体可控,资产质量核心指标保持稳定,重点领域风险有效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本次一季报发布后,工行又进一步介绍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具体思路,即通过 “全面管、主动防、智能控”路径,完善管住人、管住钱、管好防线、管好底线“四管齐下”措施,加强“五个一本账”管理,强化风险官配备和履职管理,压紧压实三道防线责任,统筹推进9+X类风险管理。目前工行还主动输出风险管理能力,向40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技术和系统,共筑金融安全防线。
对于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工行表示,在全球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下,集团保持平稳运营,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展望未来,工行表示,以领军银行姿态再出发、再平衡、再攻坚,发扬光大工商信贷、零售业务、金融科技等“老三篇”的同时,谋划开辟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新型业务、服务新质生产力等“新赛道”,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责编:战术恒
排版:王璐璐
校对:陶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