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4-14 23:02:00讯:

制图 卿子秀 ■本报记者薛蕾 据中国新闻网4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警告称,尽管部分关税暂缓90天征收,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关税问题上“脱身”。同时他也淡化了对中国高科)
href=/600730/>中国高科(600730)技产品关税的豁免。特朗普表示,他将在14日给出“非常具体的”细节。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半导体关税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实施。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近期持续调整,呈现出明显的反复性和不确定性。 4月9日,美国宣布将对中国产品的关税税率进一步增至125%;4月10日,美方称,如果各国不能与其达成协议,将改变对特定国家暂缓90天“对等关税”的做法,并将关税恢复到更高水平;4月11日,美方称,对中国产品的关税税率增至145%;4月12日,美方公布相关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 面对美方关税政策的频频调整,A股市场已然习惯并波澜不惊。4月14日,A股与港股市场的半导体板块延续上涨趋势。截至收盘,A股半导体板块共有81只个股股价上涨。其中,盈方微(000670)涨停,思瑞浦、富满微)
href=/300671/>富满微(300671)、上海贝岭)
href=/600171/>上海贝岭(600171)、瑞芯微)
href=/603893/>瑞芯微(603893)、芯原股份等涨超5%。港股方面,当日共13只半导体概念股上涨。其中,元续科技涨超8%、贝克微涨超6%、华虹半导体涨超4%。 A 半导体自主可控逻辑增强 消息面上,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消息落地后,上周五半导体板块盘中强势上扬。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发布2024年年报,从年报来看,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整体呈现高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为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归母净利润 36.99 亿元,同比下滑23.3%。主营业务收入为571.08亿元,同比增长28.1%。2024年,中芯国际晶圆代工业务收入为532.46亿元,同比增长30.3%。销售晶圆的数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由2023年的586.7万片增加至802.1万片。 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为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利润总额为27.84亿元,同比增长65.72%;实现归母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长52.87%。报告期内,公司高端处理器实现营收91.34亿元,同比增长51.94%;毛利率为63.70%,同比增长4.03个百分点。 寒武纪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1.74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43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首次实现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双盈利。 中微公司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约90.65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 28.02 亿元,同比增长约44.73%。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16.2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93%。中微公司2024年刻蚀设备销售约72.77亿元,同比增长约54.73%。 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半导体自主可控逻辑增强,国产替代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贸易摩擦或加剧,我国本土芯片企业在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更具成本优势,有望重塑部分细分领域的贸易格局。 B 从规模扩张到“场景为王”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半导体行业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行业龙头表现亮眼,多数公司实现了毛利率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头部企业在新品量产、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突破,以及通过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然而,行业分化态势同样明显。相较于头部企业的稳健表现,中小半导体企业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规模优势,产品议价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持续高企的研发投入也给企业盈利带来严峻的挑战。 从金海通(603061)已发布的2024年年报来看,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2.49%,降至0.78亿元。毛利率下滑1.75个百分点,从49.21%降至47.46%。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为0.42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0.38亿元,增长了8.35%。 翱捷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 33.86 亿元,同比增长30.23%,但归母净利润为负6.93亿元。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的上市前三年,翱捷科技的营收分别为 3.98 亿元、10.81 亿元和 21.37 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4亿元、-23.27亿元和-5.89亿元。上市后情况也不太理想。2022年至2024年,翱捷科技的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亿元、-5.06亿元和-6.93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近15亿元。 纳芯微2024年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49.53%;但净利亏损扩至4.03亿元。公司称,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增长带动了收入的提升。不过,整体毛利率全年下降6.17个百分点,主要是产品价格承压及市场竞争加剧所致。 但也并非所有的中小半导体企业都面临难以盈利的困境。 天德钰2024年营收达到21.02亿元,同比增长73.88%;实现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上升143.61%。其中,移动智能终端显示驱动芯片业务贡献收入16.14亿元,电子价签芯片业务贡献收入4.84亿元。 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半导体行业已从全面扩张转向精准突破。技术门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更多场景的落地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延伸阅读 科技产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面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多家券商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信建投)
href=/601066/>中信建投(601066)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认为,科技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我国以独特的优势在科技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在AI领域,中国科技公司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开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科技产业的优势和成果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国泰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林表示,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将形成“基础研究——产业转化——全球竞争”的完整闭环。建设统一大市场在数字经济时代将构筑独特的创新优势。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尽管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复杂局面,中国资产仍呈现出明显的收益性和稳定性。1月2日至4月2日美关税政策宣布前,代表国内硬科技板块的科创指数收益居前。美关税政策宣布后,A股科技板块的收益明显超过全球其他指数。在全球资产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科技板块的稳定性逐步提升。中国始终秉承“以我为主”的宗旨,通过科技突破和完善产业链创新,稳扎稳打地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转型。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也将持续为科技产业提供稳定的流动性支持,“科特估”有望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新定价进一步注入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