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投稿专栏 >> 文章正文

爆火又“哑火”!银行直播“贷”货被叫停

加入日期:2023-7-12 8:54:21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7-12 8:54:21讯:

        为了推广消费贷款,各银行在利率方面已经“卷”到新低,背后是国内消费弱复苏的疲态。专家分析认为,直播贷款的方式值得探索,但应将其纳入合规和消保体系内进行规范。

        “倒计时上链接,手慢无!”这样的口号竟然会出现在银行的直播间里,而销售的产品更是令人意想不到,居然是贷款。

        为了防范风险,原银保监会风险处置局近日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情况调研的通知》,调研内容主要关注银行2021年以来的网络直播销售情况。目前银行直播间有关贷款产品、利率等话题已然“哑火”,金融产品的营销边界又一次引起广泛关注。

        多种渠道获客

        “新客首期利息5折券”“点击下方卡片,最高涨额至300万元”“新人专享限时年化利率4.8%”……在抖音、微信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银行直播间如火如荼地推出贷款折扣或限时优惠。据不完全统计,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都“试水”过贷款营销直播。

        直播试水中成绩最亮眼的当属宁波银行,该行自今年5月中旬,在某平台直播间开始使用“最高额度20万”“固定年化利率3.6%”等广告语,“宁来花”账号已拥有94.8万粉丝,开设了6个粉丝群;网商银行也通过高频率的直播吸引到超过390万粉丝,该行直播账号从今年3月开始直播。到了6月底,各家银行陆续暂停这种贷款推销方式。

        除了贷款以外,信用卡中心也在利用直播吸引用户开卡。“直播间新户立返19元!”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在直播间打出宣传口号,即使在工作日的午间直播,也有近700多的在线观看人数。在线人数达到800,主播还会送福袋。

        为何“高大上”的银行也选择直播“贷”货?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直播给客户提供价值内容的同时,也为银行拓展生态合作带来契机,主播实时向观众展示相关产品,观众在播放页直接点击购买,转化路径短、效率高,因此不少银行都直播试水。

        但是对于贷款类的产品而言,直播转化率并不高。业内人士表示,直播各类优惠噱头引流客户,但通过资质审核的比较少,实际对银行业务端的影响并不大。

        “但可以说有一些引流作用,一些感兴趣的客户致电或者私信来了解。”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金融圈“内卷”

        银行直播如火如荼背后,是机构发力冲刺年中贷款指标以及降低成本导致的“内卷”。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研究员王蓬博认为:“贷款直播可以视为获取客户或者说获取流量的一种手段,主要还是想降低成本。”

        随着6月20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下调,部分银行的贷款利率也随之降低,比如工行北京市分行微信公众号6月2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即日起至9月30日,工行个人信用贷款“工银融e借”年化利率低至3.55%。据介绍,至9月30日,该产品1年期年化利率低至3.55%,2-3年期年化利率低至3.6%,4-5年期年化利率低至4.08%,贷款期限最长5年。

        此前,为了推广消费贷款,各银行在利率方面已经“卷”到新低,背后是国内消费弱复苏的疲态。

        “近两年,受复杂经济环境影响,消费贷业务也受到一定影响。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和内需稳步复苏,机构积极发力消费贷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对于银行消费贷利率限时优惠等活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近年来,为应对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偏积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监管介入调查

        而直播间推销贷款被业内视作消费贷价格战进一步的“内卷”,其在风险层面是否突破了金融产品获客的边界?为此,监管机构已经介入,进行进一步调查。

        据金融机构透露,目前短视频平台“暂时不让直播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属风险处置局近日向部分银行下发《关于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情况调研的通知》,拟调研银行2021年以来的网络直播销售情况和过往的投诉纠纷。据了解,此次调研仅针对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开展产品推介、在线销售的情形,不含品牌推广、庆典论坛直播等行为。

        “直播贷款的方式值得探索,但应将其纳入合规和消保体系内进行规范。在直播中如果存在不当营销、夸大宣传的问题,容易侵犯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引发非理性借贷等问题。而对于地方法人银行来说,如果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直播,是否属于全国展业也是一个问题。”冠苕咨询创始人、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


编辑: 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