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指期货 >> 文章正文

券商通过股指期货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加入日期:2023-2-16 22:41:5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2-16 22:41:56讯: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金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期货市场上第一个股指期货品种,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通常来讲,股指期货主要有三种交易模式:主观交易、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直接买卖股指期货进行交易的,主要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强、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个人投资者和部分私募基金,他们也是市场上最活跃的交易者;套期保值交易主要利用股指期货对冲现货的风险敞口,主要做和现货持仓相反的对冲交易,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套利交易主要利用期现价差、跨期价差、跨品种或市场的价差进行交易套利,进而促进市场更加有效。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多为机构投资者,通常他们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主要的投资目的是达成长期稳定的收益目标。

  近年来,证券、基金、期货、信托、保险、QFII、RQFII等机构有序参与股指期货市场交易,参与数量逐年增加,这也进一步促使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资产配置效率、业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公募基金为例,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股指期货持仓从4000多手升至最高超过30000手;2022年三季度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在投资范围内明确列有“股指期货”的产品数量占比高达99%,有56家公募的249只产品在季末共计多空持有股指期货1.5万手。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稳定器”。

  整体而言,公募、私募、保险和券商是目前使用股指期货较多的金融机构。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公募基金主要使用股指期货进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为投资产品组合对冲系统性风险,进而实现指数增强收益、减少资金时滞影响;私募基金使用的交易模式相对更灵活,常见的有期现对冲、CTA趋势交易、套利交易等;保险资金主要以对冲风险的套期保值交易模式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券商自营部门主要使用股指期货对冲全市场系统性风险和股票组合的波动风险,场外衍生品部门则通过市场动态对冲买卖轧差的风险敞口、把非标的风险管理需求进行场内标准化处理。

  上述各机构都能通过股指期货交易降低股票买卖中的冲击成本,进而达到迅速降低头寸风险的目的。

  从我们多年来的证期融合服务经历来看,股指期货的应用日益多维。举个例子:在两融业务的券源管理上,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例的动态调整以及合约换仓通常会造成基差损耗成本,我们通过监测动态最优换仓时机,不断优化套期保值交易策略的冲击成本,基差损耗能够有效降低30%—40%;场外衍生品业务中,部分雪球产品可以通过挂钩中证500来对冲指数价格波动风险。

  中金所2022年上市的中证1000股指期权,为场外1000雪球产品的波动率对冲提供了有效工具。交易品种的丰富有利于更多结构化产品的推出。可以说,券商不仅通过股指期货实现了产品转型和创新、完善了业务收益模式,而且提高了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

  自2018年推出国际化品种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明显加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境外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的客户权益为318亿元。从投资者结构而言,近年来国内股指期货市场机构成交占比迅速提升,目前已经超过五成,但对比全球市场还有明显差距,比如日本股指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占比一度超过90%。我们的业务空间仍旧较大。

  2022年9月,中金所开始受理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股指期权交易。我们通过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开放更多参与权限,进一步推进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更好地加强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有效联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金融期货的发展,市场服务境内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的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期货市场也将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