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华安策略:美国通胀数据后,市场方向和结构将更清晰

加入日期:2023-2-12 20:34:5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2-12 20:34:59讯:

  主要观点

  IDEA

  市场观点:市场方向和行情结构将在美国通胀数据发布后更清晰

  海内外市场近期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扰动下小幅调整。行情结构上,受益于CHATGPT等概念,以及节后公务、复工等出行旺盛略超预期,成长非热门赛道补涨、出行链条涨幅居前。短期市场掣肘因素仍在海外,当前加息预期仍在升温,后续密切关注2月14日公布的美通胀数据,若较预期高或回落速度较缓,则加息预期将进一步升温且预期更将一致,对美、A股抑制延续;反之则市场调整压力减轻。内部通胀上行符合预期,信贷超预期修复,经济修复支撑增强。在信贷推动期政策不会主动收紧货币。因此当下仍是较好的积极寻找机会的时间窗口。配置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成长风格继续领衔占优,短期继续关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非热门赛道的补涨,中期看好新能源赛道中风光储、新能源车上游动力电池、零部件及能源金属;二是春节后开工预期和关注度不断升温的周期相关板块;三是节后复苏进程略超预期的出行方向,如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此外中长期可继续关注医疗服务和医美。

  非农超预期、美联储官员发言偏鹰,加息博弈带动外部风险偏好扰动增加。鲍威尔及其他官员继续发表鹰派观点,5月加息预期进一步升温,短期市场加息预期在不断增强,对美股和A股的风险偏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后续密切关注2月中旬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后对市场预期的统一。

  经济向好带动通胀上行,通胀压力仍处于可控范围,信贷修复、居民部门仍有隐忧。1月CPI同比2.1%、PPI同比-0.8%符合预期。通胀贡献主要来自于食品项,并且后续随着春节后陆续返工、服务类通胀难以快速上行,故整体通胀压力仍处于可控范围,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企业信贷快速修复,但居民部门仍有隐忧。

  央行呵护流动性仍将持续。近期资金价格上升并非央行收紧货币,而是信贷走强、银行资金缺口扩大;1月社融总量走弱但信贷强势,支撑经济修复,然而传导证实经济回暖还需1-3个月,叠加通胀风险可控,央行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基调不变。

  配置:成长风格仍是占优方向,开始关注热度升温的春季开工周期品和节后复苏进程超预期的出行方向

  1)传媒大涨原因为何,持续性如何?传媒大涨的原因在于补涨基础+ChatGPT等催化。其一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热门赛道受抑制,存在向非热门赛道轮动的契机。其二是成长非热门赛道的有利催化剂,对传媒而言是ChatGPT。成长非热门赛道包括传媒的行情演绎短期有望延续,但也即将面临涨幅巨大和1月美国CPI数据公布的考验。

  2)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后续行情如何看待?春季期间消费数据调低了市场对服务类消费的预期,然而节后公务出行、复工出行带来的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复苏进程超出了市场预期,每日航班执行数和城市地铁客流数较春节期间整体改善,在三月中旬消费数据证实或证伪前,超预期复苏持续性较强。在此期间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有望走出持续性表现。

  3)当前市场如何配置?关注三条主线:

  ①成长风格仍将占优,美国通胀数据出炉后将对成长内热门赛道或非热门赛道形成更明确指引。若美国通胀数据回落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继续升温,非热门赛道具备持续补涨基础,如电子、计算机、通信;若美国通胀数据回落超预期,则有望回归到热门赛道方向,如风光储、电池及零部件、能源金属。

  ②春季开工有望进入旺季,关注春季开工相关周期品。正月即将结束,复工开工有望在疫情放松和第一波感染结束后迎来旺季,从而带动相关材料景气阶段性改善。关注建筑装饰、建筑材料(水泥/玻璃/玻纤/减水剂等)、基础化工等与春季开工关联度高的品种。

  ③以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为代表的节后复苏进展超预期的出行方向,以及中长期医疗服务和医美。春节期间数据降低了市场预期,然而节后表现略超预期的复苏进展,出行链条景气度有望持续,并在3月数据证实或证伪前维持超预期。关注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为代表出行方向。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与预期存在偏差;国内经济预测存在偏差;国内政策收紧超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恶化等。

  目录

  

  正文

  1

  市场观点:市场方向将在美通胀数据发布后更加清晰

  海内外市场近期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扰动下小幅调整。行情结构上,受益于ChatGPT等概念,以及节后公务、复工等出行旺盛略超预期,成长非热门赛道补涨、出行链条涨幅居前。短期市场掣肘因素仍在海外,当前加息预期仍在升温,后续密切关注2月14日公布的美通胀数据,若较预期高或回落速度较缓,则加息预期将进一步升温且预期更将一致,对美、A股抑制延续;反之则市场调整压力减轻。内部通胀上行符合预期,信贷超预期修复,经济修复支撑增强。在信贷推动期政策不会主动收紧货币。因此当下仍是较好的积极寻找机会的时间窗口。配置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成长风格继续领衔占优,短期继续关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非热门赛道的补涨,中期看好新能源赛道中风光储、新能源车上游动力电池、零部件及能源金属;二是春节后开工预期和关注度不断升温的周期相关板块;三是节后复苏进程略超预期的出行方向,如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此外中长期可继续关注医疗服务和医美。

  非农超预期、美联储官员发言偏鹰,加息博弈带动外部风险偏好扰动增加。鲍威尔及其他官员继续发表鹰派观点,5月加息预期进一步升温,短期市场加息预期在不断增强,对美股和A股的风险偏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后续密切关注2月中旬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后对市场预期的统一。

  经济向好带动通胀上行,通胀压力仍处于可控范围,信贷修复、居民部门仍有隐忧。1月CPI同比2.1%、PPI同比-0.8%符合预期。通胀贡献主要来自于食品项,并且后续随着春节后陆续返工、服务类通胀难以快速上行,故整体通胀压力仍处于可控范围,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企业信贷快速修复,但居民部门仍有隐忧。

  央行呵护流动性仍将持续。近期资金价格上升并非央行收紧货币,而是信贷走强、银行资金缺口扩大;1月社融总量走弱但信贷强势,支撑经济修复,然而传导证实经济回暖还需1-3个月,叠加通胀风险可控,央行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基调不变。

  1.1 美联储官员陆续发表鹰派观点,加息博弈带动外部风险偏好扰动增加

  1.1.1 风险偏好核心关注1:如何看待近期美联储加息路径博弈?

  我们的观点:近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联储理事沃勒、库克,以及美联储票委卡什卡利、威廉姆斯等官员在公开场合继续发表鹰派观点,5月加息预期进一步升温。我们认为,美联储不会将利率大幅提升至5%以上,但短期内加息预期增强对美股和A股的风险偏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后续应密切关注2月中旬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

  美联储官员陆续发表鹰派观点,5月加息预期再度强化。2月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公开讲话中,虽然继续强调通胀回落,但也表态如果就业数据继续表现强劲或通胀数据进一步走高,美联储可能会实施比市场定价更多的加息。同时,本周内多位美联储官员在公开场合表态整体偏鹰。如:2月8日,美联储永久票委、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表示,美联储仍需付出努力来降低通胀水平,终端利率在5%-5.25%是合理的观点,即支持3月、5月加息两次;2月8日,美联储理事库克强调美联储决心将通胀率降至其设定的2%长期目标,并表态“加息任务还没有结束,还需保持足够限制性的利率”;2月9日,美联储理事沃勒警告与通胀“斗争”尚未结束,并称利率上调至5%-5.25%是合理观点;2月9日,美联储票委卡什卡利表示,经济中的服务业通胀仍然很火热,目前工资增长太强劲,无法支撑通胀回到2%。受上述美联储官员讲话影响,5月加息预期再度强化,CME观测工具显示5月加息概率提升至70%附近,较上周又有所提升。

  加息博弈带动外部风险偏好扰动增加。尽管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结束已被市场充分消化,但我们认为对于美联储政策路径博弈仍在持续增加,市场预期逐步向美联储政策路径靠拢。受此影响,本周美元指数小幅走强,美股、黄金等价格均有所回落,正如我们在专题报告《什么情况下春季行情会被终结—基于过去5年深度复盘启示》(2023-02-06)指出,美股回调对于A股春季行情将形成一定抑制。考虑到美联储强调决策基于数据(数据依赖)的情况下,其政策路径依然继续延续着相机抉择的特点,仍存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仍在寻求更多指引,5月是否加息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风险偏好的主导因素。后续仍需密切关注2月中旬将公布美国1月CPI数据。如CPI回落较快,则市场可能重回美联储再加息25BP就结束降息的预期,从而提振风险偏好,但我们认为该情形概率不高。如CPI回落较慢,则5月再度加息25BP预期将进一步强化,从而继续压制美股风险偏好,进而对A股造成冲击。

  1.2 短期资金波动并非收紧货币,而是信贷走强,短期呵护流动性仍将持续

  1.2.1流动性层面核心关注1:短期资金价格飙升的原因?央行巨额逆回购投放的影响?

  我们的观点:资金价格上升并非央行收紧货币,而是信贷走强、银行资金缺口扩大所致。短期内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资金投放熨平波动,呵护流动性。

  资金价格上升并非央行收紧货币,而是信贷走强、银行资金缺口扩大所致。2月7-10日短端资金价格大幅上升,银间流动性骤然转紧,央行同期迅速加大7天逆回购投放量,2月6日-10日累计净投放7天逆回购达6020亿元。我们认为当前资金价格的上升主要来自以下三点: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年初仍在投放,配套信贷规模增加,整体信贷走强,银行资金缺口加大;②年初财政支出较少,信贷“种子”资金流入较少;③去年信贷弱势情况下,银行将资金在银间市场融出的意愿较强,而当前信贷表现强势,银行在银间继续融出资金的意愿减少、造成银间资金紧张。而央行在6日-10日持续大额投放逆回购,熨平短期资金波动,也释放了呵护流动性的较强信号。短期资金价格的波动以及央行巨额逆回购投放意味着:①流动性“量”增,信贷强势的情况下“价”降的概率在减小;②在经济修复明确证实之前,央行对信贷推动仍具动力,不会主动回收流动性。此外短端资金当前已超过政策利率中枢较多,后续央行仍有动力投放短期资金。短期利率波动或仍将持续,而长端利率突破2.9%并持续上升仍有待经济修复的证实。

  

  1.2.2流动性层面核心关注2:信贷走强传导至经济修复需要多久?货币会否收紧?

  我们的观点:信贷强势传导至经济仍需时间,通胀当前对货币政策不构成掣肘。因而央行在推进信贷期间、通胀风险较小时不会主动收紧货币政策。

  企业中长期信贷表现强势,支撑经济修复,但传导证实还需一段时间。1月金融数据显示总量和规模有所分化,其中社融同比少增、存量同比回落至9.4%,但信贷走强略超市场预期,尤其是企业中长期信贷表现亮眼,结构上企业中长期、短贷均呈现同比多增,而票据同比减少,这种信贷结构将对经济修复形成坚实支撑。但居民端整体表现不佳,无论是消费的短贷还是代表地产的中长贷均同比减少,居民储蓄率较高、后续信心修复还需要时间。整体来看,信贷强势及M2反弹预示经济修复较好。回顾2015年以来企业中长期信贷与增长的情况,发现企业中长贷放量提前于PMI的阶段性高点1-7个月。信贷对经济修复形成支撑,但得以证实预计还需1-3个月。通胀方面,1月CPI同比2.1%,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反弹符合预期,结构上CPI反弹主要来自于食品项、服务类影响有限,故短期内通胀上升空间可控,对货币政策不构成掣肘。

  

  1.3 经济向好、通胀上行、信贷修复,通胀压力仍可控,信贷居民部门存隐忧

  1.3.1增长层面核心关注1:如何看待1月份社融数据?

  我们的观点:1月新增社融整体符合预期,经济复苏态势无疑。但结构上仍需要关注,企业部门信心延续恢复,但居民部门仍有隐忧,后续消费复苏节奏和力度不宜过度乐观。

  社融显示经济呈现修复态势,企业部门信心延续恢复,但居民部门仍有隐忧。1月新增社融5.98万亿、同比少增1959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落至9.4%、总量增速较去年底有所走弱。但其中信贷当月新增4.93万亿、同比多增7312亿元,表现强势。信贷结构呈现企业与居民差异较大。其中企业信贷大增,中长期贷款达3.5万亿、同比多增高达1.4万亿,短贷同比多增5000亿元,而作为冲量工具的票据融资同比减少5915亿元,以上显示企业信贷整体结构向好,将成为增长回暖的重要支撑。居民部门信贷表现仍弱,中长贷和短贷同比减少5193、665亿元,显示居民储蓄意愿较高,信心修复仍需时间。除信贷外,企业债券、政府债券表现均不佳,分别同比少增4352、1886亿元,主要来自于企业信贷强势对企业债券有挤出效应,去年末的理财大规模赎回也对企业债券发行形成抑制。货币供应端来看,1月M2增速反弹,一是来自信贷投放强势形成支撑,二是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决定货币供应较多。受基数效应影响,M1增速大幅反弹。存款端结构上非银存款和居民存款分别同比多增11936、7900亿元。信贷强势及M2反弹预示经济修复较好。

  

  1.3.2经济层面核心关注2:如何看待1月份通胀数据?

  我们的观点:1月CPI同比2.1%、PPI同比-0.8%整体符合预期,也符合经济向好对CPI的拉动作用。我们认为,目前通胀贡献主要来自于食品项,并且后续随着春节后陆续返工、服务类通胀难以快速上行,故整体通胀压力仍处于可控范围,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受经济向好带动,CPI明显反弹、PPI延续弱势。1月CPI同比2.1%,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与我们在周报《市场短期波动,仍可积极寻找机会》(2023-02-04)的预期(1.8%-2%左右)基本一致。本月服务类CPI同比1%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表明防疫优化后服务类价格有所反弹。而食品项对CPI拉动贡献上升0.28个百分点是本月CPI反弹的原因,主要是进入2023年后猪肉等食品价格基数有所变动。我们认为,1月CPI以及核心CPI反弹符合预期,后续经济向好大方向不变,且CPI反弹主要来自于食品项、服务类影响有限,故整体通胀风险可控。展望2月,食品价格有望延续小幅下行态势,原油价格整体企稳波动不大,考虑基数效应后预计2月份CPI在2.2-2.5%之间。1月PPI同比下降0.8%,与上月基本持平,环比下降0.4%。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升温,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再度上行,基数上行可能导致PPI降幅继续扩大,预计2月PPI在-1.5%左右。

  

  2

  行业配置:成长风格仍将占优,配置热度升温的春季开工周期品和节后复苏超预期的出行方向

  成长风格仍将占优,配置热度逐渐升温的春季开工相关的周期品和节后预期弱但复苏进程超预期的出行方向。市场短期或面临一定波动,下周美国通胀不超预期成长风格就仍将是占优方向,若超预期则有补涨预期的品种更优。春节复产复工节奏逐渐加快,叠加全国两会临近对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开工相关周期风格热度有望提升。经济数据、公司业绩和政策指引的三重真空期,市场无锚可依更关注修复的确定性。配置方面,推荐沿3条主线进行:其一是成长风格,短期仍可继续关注兼具补涨需求和催化剂支撑下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非热门赛道,中长期仍看好新能源赛道中风光储及新能源车上游的动力电池、零部件及能源金属;其二是春节后开工预期和关注度不断升温的周期板块,包括建筑装饰、建筑材料(水泥/玻璃/玻纤/防水剂等)、基础化工等;其三是节后复苏略超预期的出行方向,如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中期关注医疗服务和医美。

  2.1 配置核心关注1:近周传媒大涨的原因是什么,持续性如何?

  节后至今的近半月,传媒行业涨幅居首。从2023/02/01-2023/02/10日,传媒行业以6.3%的涨幅居申万各行业之首,基本上在节后的两个周里涨幅都居前。传媒行业的细分领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游戏领域涨幅最高达11.2%,其次是数字媒体涨幅7.6%,贡献了传媒行情的主要贡献。

  传媒大涨的原因在于补涨+chatGPT等催化。近期传媒板块大涨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是存在阶段性补涨的环境和基础。实际上除了传媒板块外,成长风格中的非热门赛道,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同期都取得了不错的涨幅,排名各行业居前,都源于一个相同的逻辑,即年后由于强劲超预期的美国非农数据和官员鹰派发声重新使得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再升温,从而对年前涨幅居前的热门赛道产生了阶段性抑制,而为非热门赛道带来的阶段性补涨的契机。其二是出现了一些有利于成长非热门赛道的有利催化剂。包括中央政治局会议学习以及不断强调“卡脖子”难题、以美为首的半导体联盟对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围堵、要素市场化、数字经济等,而对传媒行业言,chatGPT在对计算机行业进行催化的同时,也成为传媒行业行情演绎的重要催化剂,chatGPT加快了媒体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包括在人机交互如游戏内玩家获取信息,传媒公司打造新型内容和服务等方面都将发挥作用。

  成长非热门赛道的行情演绎短期有望延续,但也即将面临涨幅巨大和1月美国CPI数据公布的考验。一方面,各种催化剂导致的非热门赛道补涨已见不小成效。节后至今非热门赛道涨幅居前,后续相关催化剂是否能层层叠进仍需观察。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升温导致的非热门赛道补涨契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背景。而美联储加息预期能否持续升温将在2月14日的美国1月CPI公布后更清晰。

  

  2.2 配置核心关注2: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后续行情如何?

  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有望形成持续行情。本周酒店餐饮上涨7.64%,在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名第一,航空机场也上涨1.54%排名在前25%。本周航空机场的触底回升和酒店餐饮的异军突起值得关注。我们认为相较于此前由疫情放开带来的偏向情绪化的上涨,本轮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的行情将更为持续。

  当下是经济数据、公司业绩和政策指引的三重真空期,市场无锚可依更关注预期弱但现实修复进程超预期的方向,如出行链条。由于1-2月经济数据合并至3月才能公布,并且当下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指引早已不是市场定价的依据,而全国人大要在3月才会对经济工作做出政策部署,当下市场实际正处于缺乏定价依据的阶段。无锚可依的阶段市场更容易关注修复的确定性方向和寻找题材性机会。近期大热的ChatGPT就是题材性机会的演绎,而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的复苏情况可由每日航班执行数和城市地铁客流数直接观测,在当下成为了少有的具备修复确定性的方向。题材性机会炒作来得快去得也快,本周计算机行业已经出现了调整迹象,之后更应关注修复得确定性方向。三重真空期将持续至三月,在此期间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有望走出持续性表现。

  2.3 配置核心关注3:当下如何配置?

  2.3.1 主线一:成长风格短期关注有补涨基础的非热门赛道,中长期仍看好新能源赛道

  成长风格仍是占优方向,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非热门赛道短期仍有性价比优势。本周成长风格出现了一定调整,结构上与我们上周所提示的一样,电子、计算机较新能源赛道和国防军工等方向更为强势。对于后市,我们依然认为在通胀和社融数据透露出居民消费复苏尚需时日且加杠杆意愿较低的情况下,成长风格将是占优方向。且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非热门赛道相关的领域仍有望是短期性价比较好的方向。

  电子关注半导体行业景气底部反转的提前反应。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2022 年 12 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 434.0 亿美元,同比减少14.7%。从上一轮半导体销售周期来看,本轮(2021年6月以来)半导体销售下行周期或将持续24个月左右,即至2023年中,半导体行业基本面有望见底。在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反转预期下,电子行业同样在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的表态和近期国内电子半导体设备遭遇外部围堵的情况下有新的政策加力预期,市场关注度有望持续提升。

  

  新能源赛道具备中长期业绩优势,仍看好风光储及新能源车上游的动力电池和零部件、能源金属。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部署了2023年能源工作安排,根据国家能源局目标,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4.3亿千瓦、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发电装机规模达4.9亿千瓦,新增装机将同比增长30%以上。因此看好风电光伏在2023年继续维持高增速,在各省配套储能政策下同样看好储能在2023年的前景。根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900万辆,渗透率达36%,同比增速为35%。尽管由特斯拉降价引发的新能源车厂商价格战将影响整车厂利润表,但上游动力电池及零部件厂商仍将受益于新能源车整体放量过程。

  

  需关注美国通胀对成长风格行情内部轮动的影响。在1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超预期的情况下,下周即将公布的1月美国通胀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成为市场判断后续美联储加息路径的重要依据,并对成长风格的表现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如果1月美国通胀如预期下行,那么之前的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影响将随之淡化,对于成长风格的行情将形成支撑;反之市场将重新审视本次加息的终端利率,成长风格或受到扰动,而其内部有补涨预期的方向会更有比较优势。

  需关注美国通胀对成长风格行情内部轮动的影响。在1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超预期的情况下,下周即将公布的1月美国通胀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成为市场判断后续美联储加息路径的重要依据,并对成长风格的表现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如果1月美国通胀如预期下行,那么之前的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影响将随之淡化,对于成长风格的行情将形成支撑;反之市场将重新审视本次加息的终端利率,成长风格或受到扰动,而其内部有补涨预期的方向会更有比较优势。

  2.3.2 主线二:推荐配置开工改善预期下的周期品种

  随着春季开工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期待和关注度,周期板块也将迎来配置机会,可重点关注建筑装饰、建筑材料(水泥/玻璃/玻纤/减水剂等)、基础化工等与春季开工关联度高的品种。节后以石油沥青和螺纹钢为代表的基建所需原料开工出现向好变化,均开始从低点回升。其中螺纹钢受地产开工拖累回升力度较小,而沥青作为更纯粹的基建材料,其回升力度更大。在一季度信贷开门红基建资金配套到位的情况下,基建开工有望持续推进,从而带动相关材料的价格触底回升和用量增加。并且制造业开工也将恢复,作为上游基础原料的基础化工也有望同样迎来量价回升。

  

  从2015年以后至今的2月份市场表现结构来看,与春季开工建设相关的周期品种容易取得不错的胜率。如周期风格2月取得超额收益的胜率在50%,基础化工胜率更是高达75%,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水泥等品类取得超额收益的胜率也都在50%以上。当然这主要还是来源于开工季需求提振后相关品类景气改善的结果。

  

  2.3.3 主线三:以出行为代表的复苏方向节后景气恢复超预期,医疗服务和医美是中期机会

  经济数据真空期中把握复苏斜率的确定性。由于1-2月的经济数据缺失,当前正处于复苏趋势确定但斜率不确定的情况,因此可以把握以航空机场和酒店餐饮为代表的复苏确定性方向。在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后,国内航班执行情况已经出现极大改善,并且在春节之后依然维持较高水平,由公务出行带来的航空业复苏可以得到高频数据的验证。同样一线城市的地铁客运量也在持续回升,说明人流返回城市复产复工的形势良好。

  

  医疗服务和医美是中长期机会。在消费风格中,医疗服务和美容护理行业中因为疫情期间有大量积压需求有待释放,所以是消费风格中最具业绩增速空间和确定性的方向,因此我们认为其行情能够维持较长时间。但医疗服务和医美缺乏高频数据支持,当前也处于复苏斜率不确定的阶段,其业务集中于节假日开展的行业特性也更增加了复苏的不连贯性。并且此前已经积累了较大涨幅,因此在短期看来或有波动,但暂时的波动也提供了参与机会。

  3

  行情复盘:市场小幅调整,消费局部回暖

  本周市场小幅调整,小盘表现继续优于大盘,稳定风格占优。上证指数下跌0.08%,深证成指下跌0.64%,创业板指下跌1.35%,沪深300下跌0.85%,上证50下跌1.01%,科创50下跌0.90%。按风格来看,稳定风格上涨0.91%,成长风格上涨0.06%,消费风格下跌0.09%,周期风格下跌0.41%,金融风格下跌0.61%。大盘指数下跌1.03%,中盘指数下跌0.43%,小盘指数上涨0.74%。茅指数下跌1.28%,宁组合下跌1.56%。

  

  稳定偏强,金融继续回落,有补涨需求的行业本周表现更优。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前五为通信(2.56%)、传媒(2.50%)、环保(2.38%)、公用事业(2.02%)、轻工制造(1.58%),涨跌幅后五为有色金属(-2.80%)、煤炭(-1.69%)、非银金融(-1.19%)、电力设备(-1.16%)、商贸零售(-1.15%)。

  

  围绕ChatGPT的概念炒作是本周市场的主基调。本周市场热点延续,ChatGPT概念持续发酵,推动通信设备(4.66%)、游戏(4.64%)等板块领衔大涨。一方面,ChatGPT所带来的产业变革预计将推高全社会的算力需求,随着未来ChatGPT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宽,对于底层硬件设备的需求将有望得到提振;另一方面,ChatGPT当前的应用场景主要覆盖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领域,与部分游戏厂商业务存在交织重叠,未来随着ChatGPT实现产业化,将有望对其业务形成进一步支持,而部分游戏厂商也主动积极拥抱ChatGPT,纷纷计划于近期推出自己的AI工具。

  消费本周局部回暖。部分消费类行业本周开启反弹,酒店餐饮(7.64%)本周领涨二级行业,其原因如下:①以出行链条为首的消费类行业几乎缺席本轮春季行情,近期调整时间、空间均已较为充足,结构上存在补涨需求;②CPI数据刺激消费板块行情,分行业看,核心CPI环比与季节性相同、服务CPI环比高于季节性,说明非食品的商品CPI环比低于季节性,指向居民服务消费的回暖较快、商品消费的复苏相对滞后,消费整体的回升斜率比较温和。

  

  

  北向资金周四大买,整体小幅流入。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29.3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0.35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1.02亿元,本周北向资金也围绕国内金融数据展开激烈争夺,周四市场传言信贷数据表现超预期,北向资金大幅流入121亿元,而其他四个交易日,美联储官员不停放鹰,北向资金小幅流出。本周人民币汇率回落,在岸人民币累跌693点至6.82。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与预期存在偏差;国内经济预测存在偏差;国内政策收紧超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恶化等。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