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9-20 16:52:29讯:
北交所开了否决企业上市的先例。9月19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布公告,北交所上市委员会于当日上午召开了2022年第43次审议会议,泰达新材成为北交所首家被否企业。
从北交所上市委问询的内容来看,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波动或是泰达新材被否的主要原因。而五年前,泰达新材曾试图在创业板上市却最终被否。当时,公司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的情况也曾被创业板发审委重点问询。
“北交所问询了安徽泰达三轮关于成本低于市场行情的情况,企业到第三轮才回复,而且这个问题在企业2016年申报创业板(2017年被否)的时候已经被关注了,所以这是个老问题了。”三盛资本投资总监李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北交所开了否决企业上市的先例,这个信号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北交所上市标准没有科创板那么高,但是,对上市企业质量还是很重视的。”一位常年从事IPO业务的投行人士黄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倒”在了老问题上
9月19日晚,北交所上市委员2022年第43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恒太照明顺利过会,而泰达新材则成为北交所首家被否企业,其审议结果是“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此前,北交所曾出现多家暂缓审议的企业,但二次上会后均顺利过会。
公开资料显示,泰达新材是一家专业从事重芳烃氧化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偏苯三酸酐是生产绿色、环保型增塑剂、高端粉末涂料、高级绝缘材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该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862.50万股(含行使超额配售权),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6.55%。此次IPO拟募资1.12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偏苯三酸酐扩建项目(二期)、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据披露,泰达新材2019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1亿元、4.96亿元及7.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210.66万元、4844.68万元、7985.10万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9.88%,净利润为2835万元。
从北交所上市委问询的内容来看,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波动此前曾被重点关注。根据申报文件,2016年至2019年间,公司净利润呈现显著下滑趋势,但2020年度大幅增加。为此,北交所上市委要求公司说明2020年净利润改变下滑趋势且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因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公司未来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报告期净利润增长显著高于收入增长的原因。2018年至2021年,公司偏酐产品毛利率分别为9.62%、10.20%、22.91%和30.74%,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正丹股份及百川股份同类产品毛利率变动趋势不一致,且2020年以来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百川股份、正丹股份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是12.53%、12.99%)。为此,北交所上市委要求公司结合财务数据分析说明毛利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上述增长趋势是否可持续;公司的工艺路线是否有继续改造优化以达到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潜力,成本下降能否直接带来市场占有率的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1月,泰达新材创业板IPO就曾因毛利率、关联交易等问题被证监会创业板发审会否决。
“做大做强主业是根本。北交所问询了安徽泰达三轮关于成本低于市场行情的情况,企业到第三轮才回复,而且这个问题在企业2016年申报创业板(2017年被否)的时候已经被关注了,所以这是个老问题了。监管机构有充足的理由怀疑企业的业绩是由供应商配合企业造出来的,而不是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反映。监管机构这是在明确表态:虽然是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哪怕你‘个子小一点’也没问题,但是有硬伤来闯关,作为监管机构还是要为投资者负责,要保护投资者利益,不会让企业带病上市。”李超如是认为。
北交所新股正快速发行
2021年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官宣设立,如今已满一年。而从近期的公开信息来看,北交所的发行审核正在明显提速。除了9月19日审核的两家公司以外,北交所上市委还将于本月22日、23日举办三场发审会,单日分别有2家、3家企业上会。一周之内,审核七家企业。
此前,北交所刚刚在8月份破了单月发审会频率、上会企业数量的记录:今年8月,北交所上市委共召开9场发审会,12家企业上会。而按照上市委会议安排,9月1日至23日,北交所将合计召开7场发审会,10家企业上会,已逼近8月水平。
今年年初,新三板、北交所明确2022年重点工作,其一便是扩大北交所企业规模,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年内至今,北交所年内共举办了43场发审会,累计审核企业数量约50家,部分企业两度闯关。其中,3月至8月,北交所累计举办了33场发审会,单月会议数量分别为6场、6场、4场、5场、3场、9场,单月累计上会企业数量分别为8家、8家、5家、7家、4家、12家。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北交所上会纪录频频刷新的背后,正彰显着北交所速度,是北交所上市“快车道”制度的具体表现,也是正在研究推进中的“领航计划”有益试点,助力符合条件的企业顺畅、高效地进入北交所发展。北交所实现“上规模”具备现实基础和市场呼声,市场规模是投融两端需求充分释放、有效对接的载体,是形成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支撑。只有聚集一批数量丰富、结构多元的高质量上市公司,才能有效支撑市场功能发挥和市场生态形成,凸显北交所高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决心和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初心。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北交所的流动性问题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去年刚挂牌开始的那一波,交易很活跃,也有赚钱效应。但拉长时间从整体上看,流动性还是不太充足。对大体量的资金而言,可投规模有限,而且性价比不高。随着规模增长,希望流动性的问题能够尽快改善。”黄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初在北交所宣布设立一周年之际,针对北交所发展现状和下一步改革方向,监管层集体发声。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指出,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是其发展的当务之急,支持北交所在注重质量的同时适度加快发展。北交所应坚持改革创新,不能简单复制沪深交易所的发展路径。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则强调,发挥北交所和新三板一体发展、协同监管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打造高效、透明、可预期的发行上市路径,支持更多的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尽快驶入资本市场发展“快车道”。尽快形成北交所初始规模,拥有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挂牌、上市公司群体。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