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债券通这五年:从千亿外资向北流到南北双向开放

加入日期:2022-6-30 20:39:3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6-30 20:39:30讯:

  2022年6月30日,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是“债券通”上线5年后,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又一大步。

  5年前,债券通作为中国债市开放的一项重要创新机制,开启了境外资金在境外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的新通道,是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今,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已高达近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通过债券通持有的规模超过8000亿元。债券通已经成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主流渠道之一。

  “‘债券通’过去5年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缩影和聚焦。它见证了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的过程,这也是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确立的历程,意义非凡。”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中国区总经理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北向通”日交易量从20亿到300亿元

  “‘债券通’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环节和内容。它从基本架构上把境外存在的人民币纳入到境内银行间市场的价格体系里来。这是‘债券通’的一个核心定位。”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16年初,“债券通”在港交所的战略规划里首次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一年后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将启动债券通,将其作为继2014年沪港通、2016年深港通之后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个里程碑。

  “债券通”推出以前,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债券通作为中国推出的最新渠道,不同于直接投资模式,它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债券;相较QFII申请、备案等多重手续,债券通无需在境内开户。

  “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集中和系统化的境内市场投资方式,开户流程更加简化,审批周期大大缩短。”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率先上线,至今5年的时间里,境外投资机构从最初的247家扩展到今天3500多家,报价行从20多家,发展到现在56家。每日交易量从20亿元左右到如今超过300亿元。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3年来,债券通每月交易量已经在多数时间超过了比其更早推出的结算代理模式。回顾过去一年(2021年6月~2022年5月)的数据,债券通的交易量达到7.2万亿元,高出结算代理模式3成。

  与此同时,随着进入境内市场更加便利化,投资者类型越来越广泛,从以零售基金为主,发展到境外央行、货币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商业银行和养老基金等更多类型投资者。李冰对记者表示,目前境外一些小型资产管理机构、欧洲一些地区性银行陆续参与进来,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与日俱增。

  此外,投资者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根据彭博的统计,截至目前,以法人为统计口径,投资者已达751家,较2018年5月增长了1.4倍。全球前100家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78家成为债券通投资者。

  截至2022年4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38.2万亿元,自201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共有103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总持债规模为3.9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增长225%。2020年2月,摩根大通将中国债券纳入其全球指数,此后2020年11月、2021年3月,彭博、富时罗素又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全球指数。回顾中国债券市场在短时期内的快速发展,“债券通”功不可没。

  “从最初为了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需求,逐步进入到金融产品广泛的风险管理和定价,在今天来看是一步一个台阶,它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配置和风险管理的核心需求。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基础架构中,它是开放性的一块重要基石。”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完善“南向通”是债市开放下一步

  在“北向通”运行4年多后,2021年11月,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便利内地机构“走出去”,高效投资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

  这标志着“债券通”实现了双向通车,作为连接两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渠道,“南向通”将进一步提升两地金融市场联通效率和一体化程度,在为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及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为香港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

  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与香港金管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密切沟通了解到,目前“南向通”的相关完善工作正在进一步推进。例如,参照“北向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其交易机制、账户管理,包括适用的债种范围及相关流动性安排等应如何调整与提升,这些讨论与工作都在进行。

  彭博是“南向通”主要债券基础数据和估值数据的来源,也为境外做市机构提供解决方案。李冰告诉记者,南向通交易量从今年2月开始活跃起来,正在逐步发挥重要作用,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机会。

  “虽然现在南向通的整体规模还相对较小,但我们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和潜力。”施稼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南向通”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债市双向流动体系。

  信用债市场“破冰”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今年5月底,央行会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相关通知,统一境外机构投资者市场准入和资金跨境管理。

  其中就包括,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业内认为,此举将有效提升境外资金持有中国信用债券的规模。目前,交易所债券占中国债券的比重为10%,而境内信用债的外资持有比例不到1%。

  李冰告诉记者,很多境外投资者已经开始更多关注中国信用债市场,通过彭博查询中国信用债相关指数、数据和分析的投资者日益增多。

  “境外投资者对境内信用评级体系熟悉度比较低,较为担心境内信用债的风险。此外,和中国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不同,境内信用债尚未被纳入全球指数。我认为,这些领域的改善是未来中国债券市场深化对外开放的关键。此外,提升境内债券一级市场的外资参与度是另一个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黄嘉诚认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2020年11月,彭博推出了彭博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CC)指数,摩根资产管理在今年推出了全球首只追踪包含LCC系列指数的ETF等,这些将有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评估和投资中国信用债市场。

  上述央行等多部门的通知中也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借贷、以风险管理为目的的相关衍生产品、开放式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其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交易。

  “随着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了解的加深,投资者会逐步将目光转向信用债市场,信用下沉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李冰说。

  人民币债券更具吸引力

  “债券通”即将迎来5周年的日子,但国际金融市场并不太平。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新冠疫情冲击中国宏观经济,今年上半年,境外资金持续流出中国市场,这是否给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带来挑战,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是否也会大打折扣?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应当被视为境内债券市场开放的巨大阻力。”李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个判断基于几方面原因,首先,当前美联储加息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国内的巨大通胀压力。因此,比较中美实际利率可能更有意义。以10年期国债为例,目前中美利差在2%左右,中国债券还是保有相对的吸引力。

  其次,从收益率角度来看,今年全球债券指数表现乏善可陈,而中国债券则一枝独秀。截至6月15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今年至今录得回报-14.98%,而彭博中国综合指数的收益为1.79%。

  在李冰看来,全球范围内与美国相关性较高的市场,比如巴西、墨西哥,在美联储加息的压力下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然而其债券收益率出现了更为大幅的下滑,这从侧面说明,利差并不能直接决定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还应关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中国市场的分散化效应一直较为明显。

  此外,从历史来看,美联储曾经在2017~2018年采取量化宽松,通过加息利率一度从0.66%上升到2.4%,但这一时期,除了在个别月份出现外资减持中国国债的情况,绝大部分时间,外资保持了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势头。

  黄嘉诚则认为,由于去风险化和基金赎回,主动式投资者可能已经大幅减持。他对今年中国人民币债券的表现持中性态度,认为上行和下行的空间都有限。虽然全球收益率上升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其他选择,但预计今年余下时间大规模资金持续外流的步伐将会放缓。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债券,中国境内人民币债券继续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独特价值。除历史估值更好之外,境内人民币债券与其他主要债券市场和债券指数相关性较低,美国和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关性也较低。境内人民币债券是全球投资者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工具。”黄嘉诚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德银预计,随着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债券占国际储备在未来5年将提高至5%,将吸引3500亿美元中长期资金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