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12日,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证券2021资本市场年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申万宏源证券董事长储晓明及申万宏源研究所各大首席分析师从资本市场功能、宏观经济及A股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观点速览
申万宏源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储晓明:资本市场投融资机会值得期待,增强枢纽功能是资本市场持续向好的重要基础。
申万宏源研究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既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也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把供给和需求循环起来。
申万宏源研究宏观领域主管秦泰:明年将是消费为主拉动经济,其次才可能是投资和出口。
申万宏源研究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明年的市场将会高位振荡,存在结构性机会。
资本市场投融资机会值得期待
针对资本市场的功能发展,储晓明在会上表示,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资本市场牵一发动全身,作用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投融资机会非常值得期待。
首先,增强枢纽功能是资本市场持续向好的重要基础。解决融资难还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最大场所。“十四五”规划明确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配置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需要资本市场发挥更强的主导作用。资本市场的功能能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有效支撑。与传统投资不同,科技创新的投入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急需借助股权方式实现风险共担。
其次,加快金融对外开放是资本市场持续向好的重要推动力。储晓明指出,从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经验来看,金融开放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对外开放将倒逼改革,倒逼资本市场提高运营效率。一方面金融开放将丰富资本市场业务服务类型,提升市场交易活力;另一方面,金融开放有利于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中国资本市场可以在开放中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使中国资产更具有全球吸引力。
最后,储晓明认为,加大改革力度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向好的重要保障。在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新理念下,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全面注册制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完善信息披露,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等改革举措全面展开,监管逐步让市场形成明确预期,市场主体加速归位尽责,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中介机构职责合理压实,规范透明、法制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规模扩张,市场体系结构逐步优化。
明年将是消费为主拉动经济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对于上述《建议》的相关内容,杨成长认为既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也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把供给和需求循环起来。
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杨成长指出,金融开放目的是为了服务贸易,开放贸易要以投资开放为先导,强调制度规则性开发,最重要的是看贸易、投资、金融的制度规则与全球是否接轨。
“从三季度开始,消费呈现往潜在增速水平回归的过程,到目前为止,疫情对中国没有造成永久性的需求损失。”秦泰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循环”被提出,其核心在需求端就是全面促进消费,特别是商品消费,在供给端是科技自立自强。他建议重点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因为该框架直接与要素市场化改革相连,中国在商品服务、消费需求等层面来说已经较为完整,而供给端的土地、人力资源流动、技术要素等方面实际上没有形成大循环。
展望2021年的宏观经济,秦泰表示,从全球环境来看,政策已经没有刺激的空间了,主要看海外居民能不能真正理清自己的需求。而具体到中国的经济,结构会面临优化,返璞归真,行稳致远,明年将是消费为主来拉动经济,其次才可能是投资和出口。
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
对于市场最关心的A股走势,申万宏源研究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表示,明年的市场将会高位震荡,存在结构性机会。今年过度上涨、长期复利透支的标的有阶段性风险,不能盲目乐观,要降低期望回报率。
针对目前市场上一些“漂亮50”个股价格较贵,投资者要不要择时的问题,王胜也在演讲中给出答案。他认为,如果站在一个伟大时代的序曲阶段,这些最优质的龙头公司未来长期肯定还是向好,但是不能不顾长期回报率下降的事实,再盲目买入明显性价比出现问题的、过高估值的少量龙头白马股。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投资者要开拓自己视野,培养多空思维,建造自己对全球宏观对冲的框架体系,市场上的机会很多,不仅仅只有这些“漂亮50”股票。
配置策略方面,王胜指出,改革、安全、创新是在2021年重点布局的结构方向。十四五期间的“安全”含义广泛,粮食安全、工业产业链安全、能源安全、医疗卫生体系安全都涵盖其中。而“创新”不仅仅是“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更是数据科技和传统硬件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互联网科技巨头已经完成了对广告、电商、金融、游戏等核心变现渠道的跑马圈地,可穿戴设备、VR/AR、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硬件+数据”的方向或许更值得去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