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二维码,就可以在微信上和我轻松沟通,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以获得疾病咨询、网上复诊、寄药到家、上门检验等全方位医疗服务。”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广州某三甲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在朋友圈发布上述消息,同时配以自己供职的某家互联网医疗集团品牌logo及个人平台联络二维码。
分级诊疗制度下,鼓励注册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全面实施,上述现象只是目前公立医院医生资源与民营医疗机构“互通有无”的现象一角。
优质医生资源成争夺核心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8月,全国多点执业的医生已经达到6.6万余名,其中去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人数占比69.6%,其余则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
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顺应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相关政策,目前医院方面也鼓励医生有组织地进行多点执业,多和社会上信用较好的医疗机构合作,“之前医院医生开展多点执业还需要备案,现在仅需要告知院方就可以了。”
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在册医生资源仍显紧缺。2017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898.8万人,同比增长5.9%,其中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74人。
“现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竞争,就是得医生者得天下。”近日有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截至2017年末,全国有公立医院1.23万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仅为1360个,约为全部医院总额的十分之一。而目前,在互联网医疗企业抢占移动医疗发展先机的竞争中,医生作为吸引患者进入、以及生成有效病例数据的一大入口,企业更乐于将入驻平台的高等级医院医生数量、高职称医生数量作为主要宣传点。
互联网医疗平台“石榴云医”创始人、七乐康董事长石振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了获取优质医生资源,“石榴云医”最开始就采取以地推方式向高等级医院医生进行推广。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面对目前形形色色伸出“橄榄枝”的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的医生也有较多考量。“第一个会看平台的公信度,首选的是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品牌,一些私人诊所我这边暂时不会考虑。还有就是考虑平台给医生报酬的竞争力。”一位互联网医疗平台执业的三甲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在这位医生看来,在互联网医疗平台执业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与线上用户沟通,而且时间安排上也更自由。
而在石振洋看来,目前可以将病人分为两类,一种是必须见面解决病症的病人,比如需要手术的患者和急性病症患者;一种是非必须见面解决病症的,主要是需要做二次诊疗、复诊等的慢性病患者。“慢性病的复诊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医生进行在线沟通解决的,通过医生对病人之前病历的跟踪以及在线问诊,就可以对病人的复诊行为作出相关指导,需要的药品也可以通过系统匹配的线下药店进行上门配送。”
互联网医疗“高端化”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7年全国医院共31056个,其中公立医院12297个,民营医院18759个,民营医院约占总量的60.4%。不仅如此,在公立医院同比减少411个的同时,民营医院还比2016年增加了2327个。
然而看似繁荣发展的背后,是窘迫的经营现状。在服务量方面,2017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34.4亿,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仅为4.9亿,占比14.2%。而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已达29.5亿,占比高达85.8%。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公立医院医生担心离开公立医院后就没有品牌知名度增持,病人也不会跟他走,因此不敢直接到私立医院工作,转而选择一些较知名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或其他民营医疗平台进行执业。
但从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来看,以平安好医生、石榴云医为代表的企业多采取“线上轻问诊+线下送药”的经营模式。而在上述机构的落地项目布局中,则以一二线城市为首选。据了解,目前七乐康与第三方高端检查机构的合作项目位于北京、上海、杭州与广州,而平安好医生的首家互联网医院则落地于青岛。
此外,部分执业医生资源来源于公立医院的美年健康(行情002044,诊股)、爱康国宾瞄准的也是中高端体检市场,现有门店亦多位于一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