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申万宏源:美国长端利率趋势性上行处于主动反超通道

加入日期:2018-2-9 9:38:0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2-9 9:38:06讯:

  文: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宏观 李一民、李华磊

  结论或投资建议: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背景下,美联储加息缩表双管齐下,通胀预期升温推动美债长端利率趋势上行。我们在报告《美国长端利率将升至4%以上》中提出,展望2018年-2019年(本轮加息周期末期),我们估计美国长端利率或将升至4%以上。

  此后,很多投资者与我们探讨这一结论的测算过程,本文我们从政策效应弹性和名义GDP法两个维度,做出验证,供君参考。

  通胀预期升温以及美联储加息缩表将推升美债长端利率。1)从期限结构看,美债短端利率主要由基准利率主导;长端利率更多地由通胀预期、经济增速、配置行为等因素影响,通胀预期上行推升长端利率是近期美债利率变动的基本逻辑。2)从政策效应看,历史上减持国债的缩表大多能推升长端利率,在基本面趋好背景下,本轮美联储缩表的AOT效应将纠正长期扭曲的长短端利差结构,叠加2018年3-4次加息,市场预期正迅速纠正。

  方法一:从较为确定的政策效应切入(即加息、缩表)估计未来长端利率走势。我们的结果显示,到2018年末美国长端利率中枢大致上行至3.43%(3次加息)~3.6%(四次加息)。之后,若短端利率向长端传导的继续改善,叠加美联储缩表的持续影响,至本轮加息周期末期,美债长端利率不排除上行至4%的可能。

  方法二:基于时间序列回归(名义GDP法)预测美债长端利率走势。美国长端利率走势与名义GDP同比增速(用实际GDP增速与核心CPI增速之和表示)高度吻合,用名义GDP增速能较好预测未来利率走势。当前美国名义GDP增速与美债长端利率的联动特征类似于2003年三季度至2006年四季度,长端利率或许已经处于类似的“主动反超”通道之中。我们推测,至19年本轮加息周期末期,美债长端利率将向预测下限(4.13%)靠拢,4%左右是相对合理的水平。

  参考历史经验,考虑到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正常化的利率溢出风险,本轮国内利率的上行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幅度上仍有空间。本轮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延续2011年以来中美长端利率的变动趋势。相较而言,中国长端利率的上行幅度小于同期美国,中美利差或将从历史高位回落,波动性增大。

  正文:

  如《美国长端利率将升至4%以上——通胀预期与缩表效应的量化结果》的观点,在通胀预期和美联储缩表的双重推动作用下,至本轮加息周期末期,美债长端利率或将攀升至4%。本文主要阐述具体的量化过程,包括政策效应弹性系数法与名义GDP法。

  1 美国长端利率趋势性上行

  1.1 通胀预期抬升为美国长端利率上行提供支撑

  短端利率基本由基准利率主导。从利率结构看,2000年之后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高度正相关,短端利率变化由加息节奏主导。在本轮加息缩表双重作用下,我们认为短端向长端的传导或将改善。最近一次FOMC会议后3月加息预期迅速升高。

  长端利率更多地由通胀预期、经济增速、配置行为等因素影响。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乐观,铜油价联动,通胀预期上行推升长端利率是近期美债利率变动的基本逻辑。

  1.2 美联储缩表推升长端利率,市场预期迅速纠正

  首先,历史上减持国债的缩表大多能推升长端利率,且短端向长端的利率传导机制也较为通畅。例如,战后初期(1947年-1951年)、石油危机期间(1978年-1979年),美联储短期国债规模快速缩减,长端利率大幅上行。在基本面趋好背景下,本轮美联储缩表纠正长期扭曲的长短端利差结构。2017年10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缩表操作之后,美债长端利率与之几乎保持同步上行态势。

  2 预测将升至4%以上

  如何量化长端利率未来的变动幅度是实证难点,原因在于对于美国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率等基本面因素难有完美的预测。为避免受过多因素干扰,我们的量化逻辑是从较为确定的政策效应切入(即加息、缩表)估计未来利率的走势。

  2.1 政策效应的弹性系数法

  根据上述逻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量化工作:

  第一,鉴于美债短端利率与联邦基准利率高度正相关, 2018年美联储将加息3至4次,按照每次提升25BP的幅度计算,2018年年末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将由目前的1.5%提升至2.25%~2.5%的水平(提升幅度50%~66.7%),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也大致位于这一区间。

  第二,在扩表周期且不考虑政策时滞的情况下,我们估算了金融危机以来长端利率中枢对美联储国债持有量(均采用周度数据)的弹性:其中,2009年6月10日-2009年9月30日,弹性系数为-0.604;2011年2月9日-2011年7月27日,弹性系数变为-0.493,政策作用效果边际下滑。

  第三,我们还估算了在基准利率变动密集期长端利率中枢对基准利率的弹性:其中,2007年9月17日-2008年12月16日,弹性系数为0.49;2015年12月16日-2018年1月31日,弹性系数降低为0.2。

  2.2 18-19年美债长端利率水平估计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2018年的量化做出以下假定:由于目前经济基本面趋好支撑利率上行,短端向长端传导效果改善,假定长端利率对联邦基准利率的弹性为0.35(两个样本时期平均);同时,美联储扩表的政策效果较之以往或将边际增强,假定长端利率对美联储国债持有量的弹性为-0.5。

  2018年12月14日美联储中长期国债持有量将下滑至21648.71亿美元,较之当前(2018年1月31日23075.91亿美元)下降约6.2%;2018年加息3至4次后,联邦基准利率将达到2.25%~2.5%,涨幅50%~66.7%。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为2.8%左右,据此推算到2018年末,美联储3次加息条件下,美国长端利率中枢大致上行至3.43%;4次加息的话,长端利率将上行至3.6%。之后,短端利率向长端传导的继续改善,以及美联储缩表的持续影响,我们推测至本轮加息周期末期,美债长端利率不排除上行至4%的可能。

  上述方法的好处在于,首先,加息缩表有稳定的操作路径,数据可获得;其次,如前文所述,本轮加息缩表与通胀预期均是推升长端利率的因素,且加息与通胀相互强化,2018年两者变动趋势基本相同(未发生恶性通胀的前提下);最后,加息和缩表对长端利率的影响机制不同,基本上可以视为相互独立的自变量。

  3 基于名义GDP法的预测

  3.1 美国长端利率与名义GDP增速趋势相同

  从数据上看,美国长端利率走势与名义GDP同比增速(用实际GDP增速与核心CPI同比增速之和表示)高度吻合,尤其是1984-2008年期间这种同步变动特征更为明显。金融危机之后,两者走势出现分化,名义GDP增速波动性加剧,而长端利率走势则相对平稳。尤其是,2012年之后,名义GDP增速与美债长端利率差距拉大。

  美债长端利率低于名义GDP增速的情况出现过两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次被动反超、一次主动反超。

  (1)被动反超:1996年二季度至2000年三季度,名义GDP增速水平震荡,而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增速大幅下挫;同期美债长端利率下行幅度小于名义GDP。

  (2)主动反超:2003年三季度至2006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受益于中国加入WTO的溢出效应,名义GDP增速整体趋势抬升;同期美债长端利率震荡上行超过名义GDP。

  3.2 当前长端利率正追赶名义GDP

  2017年12月美国名义GDP增速为4.3%,目前长端利率明显低估。

  当前美国名义GDP增速与美债长端利率的联动特征类似于2003年三季度至2006年四季度,理由有两点:(1)世界经济全面复苏背景下,18-19年美国实际GDP增速大概率先升后降,假定美国核心CPI增速平稳上行至2%,那么名义GDP走势与2003年三季度至2006年四季度类似。(2)在通胀预期以及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影响下,美债长端利率已呈现明确上行趋势。由于本轮美债长端利率低于名义GDP增速的时间已经持续了7年之久,远大于前两轮的3至4年,我们推测,当前美债长端利率上行或许已经处于“主动反超”的通道之中。

  3.3 基于时间序列回归的预测

  该部分我们通过时间序列回归来预测未来美债长端利率的走势。具体而言,实证样本为1980-2017年的季度数据,共152个观测值;因变量为美债长端利率,自变量为实际GDP同比增速、核心CPI同比增速。具体设定如下:

  我们用stata对上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估计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R2为0.72,拟合优度良好。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回归并未通过稳定性检验,但对于预测长端利率未来走势仍具借鉴意义。具体回归结果见表3:

  假定19年美国实际GDP增长2.5%(IMF预测),核心CPI达到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据此估计19年美国长端利率的预测值为4.55%,预测区间4.13%~4.97%(99%的概率)。有趣的是,基于时间序列回归的预测与美债长端利率在2012年开始也出现了分化趋势,这与长端利率与名义GDP增速的分化类似。考虑到当前美债长端利率或已处于“主动反超”通道,叠加市场对美债利率风险的接受度以及核心CPI的变数,我们推测至19年本轮加息周期末期,美债长端利率将向预测下限(4.13%)靠拢,4%左右是相对合理的水平。

  4 中国利率走势将如何?

  正如我们之前的报告《金融生态重构和海外政策收紧决定了利率仍有上行空间——2018年流动性系列报告之二》的观点,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将进入全面整改阶段,监管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伴随着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中国经济的好转,以OMO、SLF等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10年期国债利率为代表,中国早已进入加息周期。考虑到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正常化的利率溢出风险,本轮国内利率的上行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幅度上仍有空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