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的网站上,华侨城集团正拟以5143.45万元的底价,转让全部持有的英大证券0.74%的股权。此前不久,英大证券亦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所发布了增资计划,并透露会在增资完成后立即开展股改工作,力争于2022年实现改制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英大证券业绩长期处于行业下游,且公司不仅在今年5月主动撤销广东分公司,今年更是连收两封监管警示函。对于如今的英大证券来说,虽然四年IPO计划刚刚启动,但可以想见其上市之路任重且道远。
再现股权变动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的项目信息,华侨城集团正在转让英大证券0.74%的股权,转让底价为5143.4514万元。而英大证券最新的股权结构显示,在全部8个股东中,华侨城集团持股0.74%,排名第六。这意味着在交易完成后,华侨城集团将退出英大证券的股东名单。
据悉,该项目仅要求意向受让方符合《关于证券公司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并未设定更多要求。而在竞价方面,如在挂牌期间只产生一家意向受让方,则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确定受让方,如本项目挂牌期间产生两家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则采取网络竞价方式确定受让方。
分析人士指出,一般来说资本接手券商股权是为了获得券商牌照,完善金融板块布局,但这对股权比例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类似的小比例券商股权转让相对较难找到意向受让方。加之当前监管对券商股东资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资本对券商牌照的追求正趋于理智。
事实上,早在两个月前,英大证券便以“满足公司加快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配合国家电网金融业务的战略调整”为由,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了引战投增资的方案,广征战略投资者。
9月26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了英大证券增资项目预披露公告。英大证券表示,计划按照60%的持股比例引入战略投资者,原则上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30%。因此引战完成后,现持股66.07%的第一大股东——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保留40%股权,处于相对控股地位。
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原则上对英大证券相对控股,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稳步拓展市场业务;稳步发展产业链金融,为电网产业链及能源行业提供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能源互联网特色金融品牌;满足电网和主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据悉,英大证券此次的引战募资将主要用于证券经纪业务、资本中介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型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六个方面。公司同时也对投资人的资质、经营状况、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定要求,意向投资人应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或互补效应,业务方向与英大证券现有的发展规划匹配,能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且要对其核心价值、发展战略规划认可。
英大证券还表示,完成增资后,公司将立即开展股改工作,为后续推动上市做好准备。同步启动上市研究工作,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聘请专业机构指导开展上市准备工作,并在适当时机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争取于2022年实现改制上市。
实力股东难掩业绩压力
英大证券是一家注册地在深圳的全国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27亿元,由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其前身蔚深证券于1995年获批成立,2006年由国网公司全面重组后,更名为英大证券。
英大证券控股股东——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电网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集齐了保险、证券、信托、融资租赁、期货等多张金融牌照。
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英大证券共承销32只公司债,总发行额合计337.02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行2只债券共计100亿元,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鲁能集团发行3只债券共计80亿元,占据了英大证券公司债承销规模的半壁江山。亦有英大证券投行业务人士向记者透露,英大证券的债券承销一向对股东方导入的资源依赖颇多。
尽管背靠实力雄厚的国家电网,英大证券一直以来却始终难以在业绩上有所突破。2017年,英大证券年报披露的业绩大幅跑输行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下降34.14%;实现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52.47%。在有数据统计的115家券商中,英大证券营收和净利润排名分别为第88名和第79名。
相关数据显示,从业务结构来看,2015年至2017年间,英大证券四大主营业务中,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年均收入分别为3.47亿元、2.72亿元、0.93亿元和0.66亿元。同一时间,英大证券的信用业务和期货业务年均收入分别为2.25亿元和1.22亿元,可见其业绩对经纪业务、自营投资及信用业务依赖较大,而在业内颇为看重投行和资管业务方面,实力相对薄弱。
上市闯关或道阻且长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30日,英大证券资产总额106.37亿元,所有者权益35.13亿元。这一数据相比于同业来说算不上亮眼,对比最新上市的长城证券(行情002939,诊股),截至今年6月30日,长城证券资产总额为518.22亿元,股东权益145.91亿元。
为此,英大证券给自己划定了新的业绩目标:希望到2022年,公司总资产达到300亿元,净资产达12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净利润1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以上。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净收入进入行业前50位。但事实上,除了公司实力暂时无法与上市同业相比,英大证券今年以来更因多起负面事件引起市场关注。
5月29日,广东证监局发布公告,核准英大证券撤销广东分公司,拟撤销的分公司不得新增客户和开展新的业务活动,至此剩下7家分公司和30家营业部。而在英大证券现有的30家营业部中,共有11家集中在总部深圳。对于一家成立20多年的券商来说,这样的业务覆盖范围委实局促。
今年以来,深圳证监局已对英大证券出具了2封警示函。2月7日,深圳证监局在第一封警示函中表示,由于英大证券未及时选聘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总经理,公司董事长代行总经理职责已超过6个月,反映其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缺陷。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英大证券的总经理人选尚未获得监管机构核准。
9月4日,深圳证监局再次发出警示函,指出英大证券在部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尽职调查未勤勉尽责;在部分受托管理公司债券中,未采取有效措施对存续期发行人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监督、核查,未能有效督导发行人履行有关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