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股票市场震荡整理格局中,量价齐跌之下,上市券商证券自营业务也惨遭滑铁卢,尤其是股票自营方面的业绩表现有失水准。
统计显示,中信证券(600030.SH)今年上半年证券投资业务营收仅为24.71亿元,同比下降了77.54%,而其股票投资和权证、可转债投资等证券投资方面更是浮亏了55.63亿元。背后原因何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中信证券发送了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官方回应。
“此次券商半年报中的浮亏缺口,与去年年中在市场高位参与‘救市’买盘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高管则表示,证金公司管理的专户虽然账面上被划入了券商自营业务,但其本身的盈亏不能反映券商自营的投资能力。“半年报中证券公司仍在持有标的并未卖出清算,因此目前的业绩不佳只能称为浮亏,当前的账面数据并不代表最终的损益业绩”。
同比下滑超过七成
虽然,与散户及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券商的证券投资业务占据先天优势,但今年上半年也未能力挽狂澜。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百余家券商的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为244.86亿元与去年同期920.63亿元的业绩相比,下滑了73.4%。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25家上市券商的证券投资交易等自营类业务的累计盈利为42.03亿元,与去年相比下滑超过八成。7家在证券投资业务方面亏损的券商中,申万宏源(000166.SZ)的证券自营业务以利润亏损5.95亿元的成绩在上市券商中垫底。
在券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虽然涉及债券、基金、股票、信托等众多证券投资品种,但股票自营盘无疑是收益弹性更强,也更考验券商自营操盘水准的一项业务。
即便是一直被视为券商行业龙头的中信证券中报的投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虽然中信证券在证券投资业务上以7.75亿元的利润在25家上市券商中仅次于海通证券,位列第二。但其中报仍重仓的股票投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上海一家上市券商的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去年上半年行情水涨船高,散户和机构均尝到了牛市“赚钱效应”的甜头,券商本身有着先天的信息优势,其证券自营盘也普遍大赚。但今年的震荡市中,市场整体低迷,泥沙俱下之中,券商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重仓股十股九亏
中信证券中报利润表显示,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81.59亿元,同比下降41.63%,对于下滑原因在半年报中将证券投资业务及经纪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归结为拖累净利润的主要原因。
对比中报数据不难发现,中信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从去年同期110.02亿元的营收下滑至今年中报的24.71亿元,降幅逾七成。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在股票投资方面的浮亏缺口不小,仅其重仓的10只股票中,仅有1只在报告期实现了浮赢。
2016年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第一大重仓股中国中车账面浮亏金额最大。报告期内中信证券持有的数量为11.29亿股,占其本报告期末证券总投资比例的4 .3%,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中车的账面浮亏达到4.16亿元。亏损排名紧随其后的是第二大重仓股中国平安和第十大重仓股东阳光科,账面分别浮亏2.48亿元、2.29亿元。
事实上,根据中报数据,除了在隆平高科上存在843.55万元的账面浮盈外,中信证券的9只重仓股票悉数套牢,中信证券10只重仓股最初投资金额合计为76.41亿元,报告期累计浮亏14.9亿元,整体浮亏约为19.5%。
反观,中信证券此前对自营业务持股节奏的把握,则与历年牛市的步点相合拍。
2014年年中正值牛市确立初期,中信证券从中报开始就试探性增加了对上市公司布局数量,期间维持小幅波动,伴随着四季度和2015年一季度大盘的急速飙升,中信证券明显加大了对股票的投入。统计显示,在2015年一季度甚至同时持有106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在2015年中报中,记者发现中信证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中涉及股票等证券投资的业务累计浮赢136.51亿元。
虽然中报仅公布前十大重仓股的持仓数据,但中信证券对股票市场的染指显然不是止步于此。据记者不完全梳理,中信证券同时出现在48家上市公司中报的前十大股东及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以6月30日收盘价测算,累计市值为74.61亿元。
有意思的是,由于中信证券重仓的中国中车、中国平安、海通证券、北京银行属于大盘股,虽然被中信证券重仓,但持股比例并未能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之列,因此,对于上述轻仓持有股票的具体账面盈亏情况还不得而知。
在中信证券中报披露的证券投资情况报表里,除了涉及前十大重仓股浮亏外,还披露了“报告期已售出证券投资损益”和“期末持有的其他证券投资”的账面财务状况,三类证券投资最初投资资金累计为268.53亿元,整体浮亏55.63亿元,浮亏比例超过20%。
操盘另有其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期末持有的其他证券投资”一栏上半年账面浮亏达40.16亿元,对证券投资业务整体的拖累严重。
前述资深券商人士表示,按照会计记账要求,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投资和权证、可转债投资都被归为此类证券投资范围之列。“中信证券是去年救市接盘的主力军之一,按照规定,当时为了维稳持有的证券也被纳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据了解,中信证券分别在2015年7月6日和9月1日共计出资211.08亿元投入证金公司的专户。在券商财报中,该专户被归纳入可出售金融资产的“其他”栏目中。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其他”一项的初始成本284.38亿元,在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约23.08亿元,同时中信证券计提了1.04亿元的减值准备。
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强调,吸纳了中信证券与其他若干家证券公司投资的专户实质上是由证金公司统一运作与投资管理。根据相关合约,中信证券与其他投资该专户的证券公司按投资比例分担投资风险、分享投资收益。“真正操盘手还是证金公司。”该券商人士表示。
记者查阅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参与过救市的上市券商半年报发现,其在中报中对于证金公司管理的专户均作了特别澄清。
海通证券在中报中透露,为维护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公司在去年先后两次出资,并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收益互换交易确认书》,用于投资蓝筹股ETF,且出资纳入公司年度自营权益类证券和证券衍生品投资规模额度内。而光大证券也在中报中表示,公司确定救市资金的账面价值主要是依据证金公司提供的资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