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早盘在港交所停牌的中金公司(03908,HK)宣布,公司与主要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将从汇金公司收购中投证券全部股权,交易的对价确定为人民币167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金公司将于11月7日复牌。
在业内纷纷惊叹又一个“巨无霸”即将诞生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金自1995年7月成立至今,已有21年之久,2006年借助牛市达到最辉煌时刻,曾经被称为贵族投行。然而,其在2006年至今10年时间里的失落也引人关注。那么,在收购中投证券后,中金能否重新崛起呢?
合并后净资产将超300亿
在中金确认收购中投的正式消息传出之前,市场对此早有预期。今年7月彭博社就曾报道称,中金公司与汇金公司旗下中投证券就潜在并购进行商谈。但中金公司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与中投证券就战略合作及业务机会进行探讨,彼等探讨目前处于非常初步阶段。并未与中投证券达成任何意向或订立任何具约束力的协议。11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中金公司与中投证券确有整合计划,且方案已获高层批准。
停牌前一日,即11月3日中金公司(03908,HK)上涨3.01%。而另外两只港股通的券商股——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H股当天涨幅均不足1%。
根据公告,2016年6月30日,中金公司的净资产为170.38亿元。而中投证券净资产为147.20亿元。简单计算两者合并后净资产规模可达到317.58亿元。
中金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购中投证券的主要原因是“上市以来把握市场机遇及增强其在证券行业领先地位的良好机遇。”双方整合后,整体规模将显著扩大,主要指标跃升至行业第一梯队。本次交易将帮助公司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实现对大、中、小型企业及机构、个人客户更为深度的覆盖,构建更为均衡的一、二级市场业务结构,显著增强抵御风险及应对资本市场波动的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将助推公司长远发展,加速实现打造世界级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
截至6月30日,中投证券在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拥有192个营业部,而中金公司仅仅在18个城市拥有20个营业部。
投行贵族的失落:投行收入由亚太第一到境内第七
中金公司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集团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人民币32.20亿元,同比减少 34.0%,其中,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7.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26.8%;股票业务实现收入9.31亿元,同比减少37.3%;固定收益业务实现收入5.95亿元,同比减少40.3%;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收入5.22亿元,同比减少42.0%;投资管理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3.33亿元,同比减少25.7%;其他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09亿元,同比增长100.7%。
中金公司2016年半年报重要财务数据一览
(来源:中金公司官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收入水平在如今行业中并不算特别出众。比如,2016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81.59亿元,中金同期营收只相当于中信证券的17.73%。
但历史上,中金曾有非常辉煌的时刻。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02年,中金公司利润总额达2.05亿元,行业排名第一,人均利润更是达到82万元,远超第二名天一证券的23.95万元。当年中金公司股票主承销金额达到359.17亿元,也远超第二名广发证券的49.51亿元。
时光荏苒,中金利用2006~2007年大牛市,以及农行上市获得了辉煌成绩。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 Dealogic提供的数据,2009年,中金IPO承销金额为113亿美元,市场份额在亚太区所有投行中名列第一。境内其他投行中只有中信证券入围前10名,承销金额不到中金的一半。2009年,中金的承销收入为10.9亿元, 市场份额高达20.64%。
但2010年农行IPO似乎成了中金投行走下坡路的分水岭。到了2015年,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中金公司的投行业务净收入为16.98亿元,虽然行业排名第七,但只相当于第一名中信证券37.76亿元的44.97%。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指出,在2010年农行上市后,四大行全部完成上市,再加上创业板的推出,上市主体逐渐由中金擅长打交道的大型国企转变成规模相小的民企。加上中金本身股权变动带来的人事震荡 ,中金在投行市场地位下降,份额被蚕食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比起这些枯燥的数据,其境内第一家合资券商的身份,以及其前掌门人的名望,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
1995年,中金公司成立。它是境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也是第一家合资券商。当年摩根士丹利投入中金3500万美元,持有其34.3%的股权。
而中金曾经的总裁兼CEO更是名声显赫。1998年,朱云来加盟中金,2013年出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05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亚洲最具影响力25位商界领袖”,朱云来排名第15位。
凭借管理层的广泛人脉和公司在证券承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朱云来时代前期的中金承销了多家大型国有企业转制后的首次公开募股,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全球史上最大IPO——农业银行在2010年A+H股同步上市。在行使“绿鞋”后,农行总融资金额高达221亿美元。中金的身份便是农行具体实施绿鞋操作的主承销商。
但从2007年年底开始,大摩和中金的联姻开始蒙尘。由于大摩遭受与美国次贷危机相关的逾90亿美元减记,急需现金,而且只有当摩根士丹利出售中金股权后,中国监管机构才会允许它在华进一步开拓新的业务,因此大摩试图第一次“套现”中金股权。大摩当时希望获得10亿美元,但第二轮报价下降至5亿美元左右,摩根士丹利最终还是暂停了这部分股权的出售,其对投资公司给出理由是他们出价过低。
2009年大摩重启退出中金之路,最终在2010年年底完成出售。股权收购方包括德太投资(TPG Capital)、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和大东方控股(Great Eastern Holdings Ltd.)。价格约为7亿美元。
而朱云来时代的后期,中金公司也一度经历了动荡。数据显示,中金公司在2012年的承销及保荐收入为2.6亿元,与2007年的19亿元相比降幅近九成,行业排名也跌出前十。此外,中金公司的经纪业务份额在2008年达到当时的峰值,此后一路下滑,2012年已降至1%以下。
2014年10月14日,中金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公司总裁兼CEO朱云来的离职申请。
而登陆港交所则多少意味着此前困扰中金多年的问题有所缓解。2016年上半年,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有所起色。根据半年报,公司共完成A股股本再融资发行项目11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173.14亿元,同比增长196.0%,项目数和融资规模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此外,公司还完成了三单新三板挂牌,两单新三板定增融资。
研究水平的失落:从“最佳研究机构”到榜上无名
对任何一家券商而言,研究水平的高低都是评价其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中金,也包括中投证券,近几年来研究水平到底如何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逐一统计了2011~2015年的新财富详细榜单,榜单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最佳研究机构,一部分是最佳分析师。统计之后记者注意到以下现象:
首先,从最佳研究机构的角度来看,2011~2014年,中金公司连续4年被评为最佳海外市场研究第一名,2011、2012年还分别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三名和第五名,但2015年中金无缘最佳研究机构榜单。而中投证券则是2011~2015年连续5年未被评为最佳研究机构。
其次,从最佳分析师角度看,对中金分析师而言,2011~2015年连续5年都获得固定收益研究最佳分析师称号,2011年还曾是固收研究第一名。同时,中金分析师2011~2013年还在其他行业领域获得过最佳分析师称号,而在2014、2015两年中,则只获得了固收最佳分析师称号,且一度在2014年滑落至固收第五名,2015年才升至第二名。
对于中投分析师而言,2011年、2012年也与中金一样,获得了固收最佳分析师称号(与中金名次不同),但在2014、2015年,连续两年未有人获得最佳分析师称号。
根据上述统计,仅从新财富连续5年榜单排名来看,中金、中投都体现出了奖项逐年下降的趋势。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考察券商投研水平,一些榜单可以作为参考,但也未必完全反映出一家券商在这方面的作为和实力,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回顾中金2006年至今的10年历程,可以说由“投行贵族”变成了一个“普通小伙”。那么,这一次收购中投证券之后,曾经的贵族能否重振旗鼓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中金167亿并购中投证券背后:贵族投行失落10年后如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