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育超 直到2015年的最后一天,中信证券(行情600030,买入)、海通证券(行情600837,买入)和国信证券(行情002736,买入)还在等待着证监会最终的调查结果。
时间倒回到2015年11月末,这三家业界顶级的券商同时停牌引发了当天的券商板块大跳水,在公告中,三者宣布,因在两融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嫌违规,已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而在不久前的7月,这三家券商刚刚被证监会确认为具备行业内最高风险管理能力的AA级券商,享受所有评级中最多的业务便利和最少的上缴资金。
彼时,中国的证券业正在陷入舆论的风口,A股高调突起继而紧急迫降,数万亿财富灰飞烟灭之后,违规融资、第三方接口、场外杠杆、爆仓、做空以及程序化交易等现象浮出水面,监管层也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救市与整肃的战役。
只是没人预料得到,这一次,被认为是证券市场中的“优等生”成为了受罚重灾区——在2015年获评AA级的27家券商中,有14家因两融业务违规或 其他违规行为而被证监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处罚,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另有30余名证券公司高管被免职或者陷入调查风波,累计罚没的资金更是达到了 2.42亿元。
这是2015年中国证券市场令人费解的一幕。
随整肃而来的是加速的变革,在股市震荡打乱了市场原有的节奏之后,决策部门决心走得更快一些。监管层马不停蹄的出台新规,立法机构一路大开绿灯,注 册制落地可期,证券法修改箭在弦上,一些资深证券业人士想到十年前的券商综合治理期间,在沉珂弊病的消磨中,市场重塑得以加快。
只是,如何让已经到来的 2016年真正成为一个新的开局?
29张罚单引出市场之问
2015年,中国证监会密集又凌厉地向23家券商开出了29张罚单,从业务警告到限期整改,从暂停资格到高管禁入,被处罚的券商不仅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等大佬级券商,同样包括方正证券(行情601901,买入)、民生证券等中小券商。
目前,作为参与“救市大军”组建的21家券商中,已经有15家领到了证监会的罚单,仅有6家幸免,而这些被处罚的券商基本上是国内券商的主力队员。为什么是它们?它们本该在股市巨震之后,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
其中,如果算上11月末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海通证券在2015年已经“三进宫”了。第一次被处罚是在1月份,因为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受过 处理仍未改正,被证监会暂停新开信用账户3个月;第二次是在9月份,因为违规进行场外配资和外部接入,未按规定审查违规配资,被证监会罚款1.14亿 元,7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到了11月30日,伤疤还未愈合的海通证券再次发布公告,因融资融券业务中涉嫌违反“未按规定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的规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一 天,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也发布了相似的公告,两家的形势较海通更加严重,曾被看做救市“带头大哥”的中信证券高管大部分被调查,目前高层还未稳定,另一家 大佬国信证券总裁自杀身亡,上下人心惶惶,同时,两家公司还都陷入了做空股市的漩涡。
除此之外,广发证券(行情000776,买入)、华泰证券(行情601688,买入)、申万宏源(行情000166,买入)和银河证券也在2015年领到过不止一次的罚单。
目前,和海通证券一样具备最高券商评级AA级资质的27家券商,有14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要问的是,为什么撞上枪口的是这些证券市场的“优等生”?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是新增AA类券商最多的一年,一年新增7家。并且,这一年参评的95家证券公司中56家评级上升,仅4家评级下降,使得A类券商从去年的38家猛增至今年的64家,增幅近七成。
综合数据表明,这是有券商评级以来,对券商整体评价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一年。这与当年密集增加的罚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解释,A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在行业内最高,能较好地控制新业务、新产品方面的风险。为了保证评级的权威性,券商评级 过程是经由证券公司自评、证监局初审、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复核等多重程序提交之后,由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证监局、自律组织、证券公司代表等 组成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确定的。
每年的4月到次年5月,是券商的一个评级周期,在次年的7月评级结果会被证监会公布,根据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计分的高低,证券公司由高到低被 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目前,尚无券商拿到AAA级资质,也无券商被 评为D级和E级,AA级已经是国内券商最高分类级别。
同时,《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也列示了券商的扣分细则,在接受证监会的处罚时,券商的评分会有一定程度的扣除。
然而,就在券商评级整体上移的2015年,被证监会认可、代表着券商中最高风险把控能力的AA级券商却成为了因各种违规行为受到证监会处罚的重灾 区。这是一个看起来无法解释的悖论。还要追问的是,7月份刚刚拿到被认定为风控能力最强的AA类评级,相隔数月就出现连续被处罚的情况,可以仅仅归因于一 些券商的妄为么?这其中是否也有值得监管部门反思的问题?
有资深证券业人士表示,虽然对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列举的评分标准能够算出各家券商的具体评分,但是评分与证券评级并无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证券的评分不一定会影响券商的评级。
例如,在2015年1月,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行情601211,买入)三家券商,由于在两融业务存在到期合约展期问题,受过处理仍未改正,涉及客户数量众多,对其 此采取暂停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的措施,对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中“公司被采取暂停业务许可行政处罚措施”处以扣8分的措施,也并没有引起三者的 评级下降。
而在2013年光大乌龙指爆发之后,根据同一公司同一事项采取多项处罚按最高分值扣分的原则,证监会对于光大证券(行情601788,买入)四项处罚措施中最严厉的一项同样也只是扣8分,在当年的评级中,光大证券却连降7级,从AA级券商降级为C级。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等三家券商扣分而不降级呢?记者暂时不可知,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评级下调确实令券商忌惮。
分类评级“杀手锏”
券商评级成为各券商重要的忌惮因素,得从10年前的券商综合治理时期说起。
从2003年下半年起,刚满10岁的中国证券业开始进入风险集中爆发的阶段,行业连续亏损,资金缺口巨大。从2004年开始,证监会启动了证券公司 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一摸三抓”的手段,经过三年的治理,证监会处置了一大批高危券商,一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及其责任人被移送公安、司法部门调查。。
到了2007年底,综合治理取得成效,证券行业的风险被化解。在券商综合治理之后,监管层开始券商风险的评价重要性,根据各家券商不同的资金情况、 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开始分层次的进行监管,并且由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专业评价实施办法》,接受证券公司自主申请和监管委托,从资格评价转入 对创新业务的专业评价。
这就是券商评级的来历,在之后多年的运行中,券商的评级标准不仅成为券商风险能力的一个直观评判,更成为关乎券商的“财运”的存在。
根据相关规定,证监会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规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并在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 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区别对待,对于评级低的券商,将是被“重点关照”的对象;同时,在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券商规模的扩大,以及确定创新 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券商业务线上,评级较高的券商享有先发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级别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根据后来修订的2013 年证监会“证监会公告〔2013〕22号”通知,保护基金规模在200亿以上时,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级证券 公司,分别按照其营业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缴纳保护基金,这就意 味着,券商评级越高,上缴的资金也就越少,券商评级越低,上缴的资金也就越多。
北京的一家券商经纪业务总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其实,按照目前A股的现状,各家券商对于两融业务都变得很谨慎了,其他创新业务能暂缓了也暂缓了,所以,对于证监会处罚的方向,被处罚的券商并不担心创新业务这方面,主要担心的是业务罚款和评分降级。
当年光大证券在被证监会降级为C级之后,业绩就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仅上缴投保基金的保证金一项,就需多缴纳2.25%的营业收入,由上一年的 2413.34万元上涨至6490.55万元,多缴纳了4077.21万元;另外,在2014年上半年,受乌龙指影响,光大证券融资利率大幅上升,融资成 本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3%。
注册制的解药
在10年前的那次券商综合治理之时,证监会不仅推出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有效的区分了券商的风险,在其他领域推动的监管创新,对其后资本市场发展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例如,在这段时期,证监会形成了关于创新试点评审和规范类评审的模式,成立了针对风险较大证券公司处置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注册成立;同时,针 对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建立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制度和颁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为了保证券商责任人的资质,还证监会了颁布《证券公 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
这些规则的推出,为此后的资本市场规范运行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性框架,而这些制度推出的原因,正是资本市场在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和不足。
不过,自2012年券商创新业务蓬勃发展以来,各家券商纷纷投身了业务的创新,创新的业务突破了原有的部门与市场界限,此时的风险把控成为券商最大的挑战。
据上述券商经纪业务总部人士透露,在这次大牛市刚刚来临之时,通过证监会的摸底调查和券商的自身风险把控,一定程度上堵塞了违规两融的通道,但是随 着A股加速进入上涨通道,一大批中小投资者的融资需求很快滋生了场外配资市场,当场外配资活跃到连券商都不能忽视时,越来越多的券商转而绕道给HOMS等 第三方系统提供接口,在获得大量佣金的同时,使得大量的场外配资顺利入市交易,从场外配资的盛宴中分了一杯羹。
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批AA类券商碰到了红线,相继成为被证监会处罚的对象。值得反思的是,这些“优等生”的犯错是否不可避免?
不过,经过这次股市大调整之后,监管层对于市场的把控或许将会不同,据一位接近证监会人士透露,这次监管层意识到了一些监管措施在操作方式上给市场 带来的影响,所以,已经和各大机构券商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未来会以更多市场化的手段调控市场;同时,近期以来,证监会吸纳了一批有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士,以补充工作人员实操经验不足的短板,未来,证监会的监管将会更加市场化和具有技巧性。
同时,注册制的临近将会把监管层的市场化监管和券商的规范运营进一步提升,在12月27日,实施注册制中调整适用证券法的议案通过了全国人大会议,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表示,与股票发行核准制度相比,注册制是一种更为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
注册制之后,证监会的工作重心将移到事中和之后监管,脱离出直接对市场的干预和压力之后,证监会将会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和状态,研究市场动向和把握制度的更新,为证券市场的平稳安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上述接近证监会人士还表示,目前,证监会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其他制度的建设与业务规范,包括新股发行、并购重组与投资者保护等等,此次对证券业的规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高层有计划有步骤的对资本市场进行的一次净化行动,后续还将会由相关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