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登陆A股有那几条路径?通常让我们想到的就是IPO和借壳。不过,现如今,已出现了第三条捷径。
没错,就是不同于IPO,也不同于借壳的第三种上市方式,而且截至目前,走此捷径成功上市的证券公司还不止一家,而是3家——继中山证券、安信证券、同信证券之后,日前又有江海证券。
江海证券曲线登陆A股市场
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哈投股份(行情600864,买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以发公开发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江海证券9家股东持有的江海证券的全部股权;同时,哈投股份还拟以自有资金购买伊春市天河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江海证券 0.054%的股权。
如果上述两个方案成功实施,哈投股份将持有江海证券100%的股权。换句话说,就是江海证券将成为上市公司哈投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江海证券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哈投股份资产的一部分,曲线实现了登陆A股市场。
江海证券为综合类券商,业务范围涵盖了证券公司所有传统业务类型,并已开拓部分创新业务,同时通过全资子公司江海投资从事另类投资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汇鑫期货从事期货业务。江海证券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9月营业收入分别为6.32亿元、11.47亿元和16.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0亿元、3.89亿元和7.63亿元。
此外,哈投股份还拟以询价的方式向不超过10 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50亿的配套资金,用于补充证券业务资本金。也就是说,成为上市公司哈投股份全资子公司的江海证券,将立马可以获得50亿元的资本金补充。
哈投股份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其许可经营项目为热力电力供应,一般经营项目为从事能源、矿业、房地产、建筑、高新技术、农林业方面的投资。但如果上述方案成功实施,上市公司哈投股份的主营业务将新增证券服务业务。
哈投股份虽然一直主要从事热电联产业务,但此前已参股民生银行(行情600016,买入)、方正证券(行情601901,买入)两家上市金融企业及伊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呼兰浦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两家非上市金融企业,虽然主营业务属于公用事业行业,但是事实上已形成了热电和金融投资双主业。
走第三条捷径上市已成3家券商
其实,江海证券上述既不同于IPO、又不同于借壳的曲线上市路径,在A股市场上已不是第一例。在此之前,已经成功实施并完美收官的已有中山证券、安信证券和同信证券,尚在进行中的还有湘财证券。
资料显示,中山证券目前已成为上市公司锦龙股份(行情000712,买入)控股的证券公司。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锦龙股份下一步还将继续收购中山证券其他股份持有的剩余股份,实现持有中山证券全部股权。而锦龙股份在控股中山证券之前,是一家做水务的公司。
同样的在安信证券身上亦有发生。安信证券目前控股股东也为上市公司国投安信(行情600061,买入),国投安信此前的主营业务为纺织纤维生产制造。
随着IT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崛起,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了证券牌照。同信证券通过东方财富(行情300059,买入)网曲线上市,就是在互联网崛起背景下,通过第三种捷径登陆A股市场。
而尚在进行中的大智慧(行情601519,买入)收购湘财证券,则属于软件企业收购证券公司,湘财证券通过第三种捷径登陆A股市场。
不过,因为涉嫌违规,大智慧收购湘财证券目前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后续可能还存在一些变数。
券商愈发青睐第三条捷径
“现在无论借壳上市门槛已和IPO没有任何区别了,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走借壳上市(注:合并上市与此类同,计入借壳路径下)的路径已非上上策。”中部一家证券公司副总裁表示,远的不说,近的就有首创证券借壳上市,被耗在里面都快十年了,而且目前情形看,依然遥遥无期。
一位投行人士介绍,借壳上市除了门槛被提高到IPO一样高外,还有一个无法控制的就是消息泄露。“现在很多借壳项目,刚进行意向接触,市场上就消息满天飞,壳价格就被炒翻了天。”
不过,也有投资者质疑,如果今年“两会”后IPO注册制开始实施,第三条捷径和借壳按理说应该都会被抛弃。
“A股的IPO注册制,一定不是欧美注册制,肯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注册制。”西部某券商分管投行的公司副总裁表示,这里的“中国特色”,最起码有三点是可明确的:一是发行节奏不是彻底自由化,而是有监管部门宏观调控的市场化;二是行业选择、产业引导上一定是有所偏重的,绝不会是企业想上就能上;三是融资规模和融资节奏上,一定是在市场和投资者情绪接受范围之内。
这位副总裁认为,基于上述三点,即使IPO注册制正式推出来之后,证券公司走IPO渠道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而借壳此前面临的那些问题依然存在。
“而在券商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大背景下,资本实力越来越成为制约证券公司生存的基本,有一个好股东或投奔一家‘财主’,将成为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必然选择。”这为从事投行近10年的副总裁说,自身上市不了,唯有将自己装进上市公司里去,走第三条捷径曲线上市的券商未来还会增加。
而从当前一些上市公司争夺包括证券牌照在内的金融牌照情况看,“实业+金融”模式,也日益成为一些有抱负的上市公司老板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