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则“中泰签署泰国克拉地峡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所谓“中国摆脱马六甲困局”的说法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日表示:“我没有听说中国政府有参与该项目的计划。”
官方否认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中泰两国本月签署“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此举意味着这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双向航道运河将可正式开建,初步预估该项目需耗时10年、投资总额280亿美元。
有分析称,一旦“克拉运河”建成,从中东等地区输往中国的原油等物资将可避过马六甲海峡,不仅航程得以缩短,战略安全也可得到保证。中国未来将能摆脱长期被媒体热炒的“马六甲困局”。
但官方很快否认了上述消息。
“我们也从媒体上看到了有关报道。我没有听说过中国政府有参与该项目的计划。”洪磊昨日表示。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昨日也表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迄今为止没有参与关于此项目的研究和任何具体合作。
早有构想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此事国内媒体14日就有报道,称中国和泰国在广州签署了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
当时的报道称,按照规划,中泰双方将在泰国克拉地峡区域挖掘一条全长102公里的双向航道运河,沟通太平洋(行情601099,咨询)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报道还称,与马六甲海峡相比,取道克拉海峡将航程缩短了约1200公里,可节省2~5天的航运时间。
据记者了解,克拉运河构想的提出,甚至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77年,那莱王首次提出了修建克拉运河的想法,但直到200年后泰王拉玛五世在任时,才真正完善了这一构想。
但在随后,因为成本过高和战争等因素,陆陆续续的开凿尝试均宣告无果。除了大量调查资料和可行性研究外,工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直到2004年,泰国前总理他信再度将该计划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