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
还记得当年中国平安(行情,问诊)抛出一个几百亿的定增,立马吓得大盘掉头往下,甚至成为漫漫熊市的重要诱因。因为市场普遍认为,此举会对资金面形成压力。
而就在2015年短短的23个交易日里,三公司推出百亿级定增,一公司推98.5亿募资,另有一家完成105亿募资,却都成为市场热捧对象。
无它,牛市而已。至于资金投向的项目是否靠谱,当中有多少是变相补充流动资金,已不重要了。
随着泛海系金融资产布局的提速,亦引发了业内对于其同类资产投资、收购或注入的猜测。其一是对泛海控股(行情,问诊)对尚未“集齐”的金融牌照的收购可能,如银行、寿险等牌照;其二则是对尚由集团公司旗下金融资产的注入预期,如泛海系仍然持有民生信托59.65%的股份以及北部湾银行,而这部分股权尚未注入上市平台。
减持民生银行(行情,问诊)后,卢志强的泛海系又有新动作。
2月3日晚,已停牌9个交易日的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000046.SZ)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拟向包括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泛海系)在内的不超过十名特定投资者,以8.8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1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0亿元。
据公告披露,此次增资所募资金除补充旗下地产项目及流动资金外,40%以上将用于对旗下控股券商民生证券的增资;与此同时,泛海控股还以其间接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民安保险)51%的股份。
这也意味着,虽然卢志强曾于去年底对民生银行(600016.SH)进行减持,但其对金融资产的布局远未停歇。前述交易完成后,泛海控股被打造泛海系旗下一个涵盖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诸多牌照的上市金控平台的脉络也初现雏形。
铺路民生证券独立上市
作为深陷舆论漩涡的民生银行的早年发起人之一,如今的卢志强正在带领其所控制的泛海系加码对金融类资产的布局。
据泛海控股公告显示,在其120亿元的定增募集资金中,除70亿元投向于泛海系位于上海、武汉的地产项目以及偿还借款外,其余50亿元均将用于对民生证券的增资。
事实上,泛海系对民生证券的增资,既与监管层此前对券商实施资本补充的要求相契合,也与其推动民生证券未来的独立上市的铺垫有关。
去年9月,证监会下发《关于鼓励证券公司进一步补充资本的通知》,要求各券商未来3年内需通过IPO上市、增资扩股等方式至少补充资本一次,以确保“业务规模与资本实力相适应”。
在对券商增资成为监管“规定动作”后,民生证券亦制定了三年资本补充规划,根据《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补充规划》的安排,公司将在2015年内增资扩股20亿元,同时将于2016年或2017年以IPO的形式完成上市;需要注意的是,泛海控股对民生证券的50亿元增资已超过了民生证券2015年的增资计划。
“除了增加实收资本外,其他部分可能成为资本公积,增加(民生证券的)资本金。”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研究员认为,“新的风控指标办法如果下发后,券商的杠杆率也会提高,更多的增加资本金有利于开展创新业务。”
和增资券商相比,泛海控股以17.85亿元对民安保险51%股权的收购,则是泛海系对多元金融牌照加码布局的增量部分。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民安保险净资产及当年前11个月的净资产分别为13.05亿和23.32亿元,不过该公司当期亦出现亏损约53.5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泛海系强化了对券商、保险等金融类资产的布局,但另一方面,卢志强则对其所持有民生银行股份进行了减持。
12月3日、4日两个交易日,卢志强共减持民生银行A股3222万股,而其持股比例也由原来的3.21%减少至3.09%。有分析人士指出,卢志强及泛海系的种种动作背后,暗含了一条“减持银行资产,增持非银金融”的脉络。
“经济转型中直接融资比重的加大,也将提高券商、保险这些非银资产的作用,随着这些机构创新业务的增多,从而开展产融结合的可能性也更大。”前述研究员分析称,“另一个原因是控股全国性银行的成本过高,但是非银机构目前体量还不大,而且有估值增长空间。”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卢志强对民生银行的减持并非为退出信号,而更多体现了一种观望情绪;而在2013年6月,卢志强亦曾斥资2000万港元认购了250万股民生银行H股。
“很难看出卢志强对民生(银行)有明确的减持意愿,他在几个减持股东中是减持最少的。”重庆一位投行人士分析称,“比较大的可能是他在观望,因为民生银行在新股东安邦进入后,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地产+金控”
平台加速成型
在完成对民生证券的增资和民安保险的收购后,泛海控股的“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运作构架正在日趋完整。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泛海系内部的金融资产整合便在一直进行。
当年4月,泛海系将旗下15.89亿股,合持股比例72.99%民生证券注入泛海控股;次月,又以10亿元参与了对民生信托的增资控股,增资完成后泛海控股持有民生信托25%的股份。
同年6月,泛海控股参与中信股份(0267.HK)定增,以7.75亿元取得后者0.23%的股权;而后又于今年1月,斥资6.63亿港元收购香港券商财富金融44.91%的股份。
至此,泛海控股已完成了对证券、保险、信托、外资券商等多牌照的金融布局。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选择泛海控股而非其另一枚上市平台—民生控股(行情,问诊)(000416.SZ)作为其资本运作平台,其原因在于泛海系对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更高,而灵活性也较有优势。
资料显示,泛海系对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约为75.85%,其中卢志强的持股比例为58.93%;而对民生控股而言,泛海系的持股比例则为22.56%,而卢志强的实际持股比例仅为17.40%。
“与同为泛海控股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民生控股相比,集团持有泛海控股比例较高,公司市值的提升对于集团具有更好的影响,且资本运作的空间和方式也将更加灵活。” 广发证券(行情,问诊)地产分析师乐加栋指出,“从过去的资产注入以及操作可以看出,(泛海)集团已经多次将最优质的核心资源注入到泛海控股这个平台。”
泛海系也并未停止对民生控股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的利用。去年8月,民生控股完成对股东泛海系旗下民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100%、民生典当有限公司75%以及民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6%的股权的购买。
而随着泛海系金融资产布局的提速,亦引发了业内对于其同类资产投资、收购或注入的猜测。
其一是对泛海控股对尚未“集齐”的金融牌照的收购可能,如银行、寿险等牌照;其二则是对尚由集团公司旗下金融资产的注入预期,如泛海系仍持有民生信托59.65%的股份以及北部湾银行,而这部分股权尚未注入上市平台。
“公司(泛海控股)已经完成了证券、信托以及财产保险牌照的收购,未来在期货,银行以及寿险等方面还将持续投资,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实现金融业务全牌照的布局。”乐加栋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