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2月2日 20:30-21:40
【罗毅】:大家好,我是罗毅,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金融分析师,我们11月29日刚开过一个电话会议,当时重点讲的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不要恐慌,抓住周一的抄底机会。结果没过多久,昨天、今天包括周一我们都看到金融股的走势非常强,尤其是今天,涨势更加让人叹为观止,涨幅如同去年11月底、12月的景象。很多投资者也会问我,为什么这么准的能预见到这波行情?因为我在这个行业里从业的时间很长,对各类主流的资金想法我比较好的理解与判断。因为任何资产价格的上涨都离不开货币的持续流入,所以说我们前面六次电话会议,重点分析也都集中在从资金面、政策面、估值面、博弈面,从而分析大金融股在年底会有一大波行情。
简单回顾下,我们把主流的金融机构分成海外对冲基金、海外公募、本土公募、本土私募和本土的个人投资者五类,我们之前有分析过其中各类投资者的特点和思维特质,今天这种上涨也继续得到验证。这波金融股上涨应该是可以持续的,我们认为未来五年30万亿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逻辑判断应不会错。居民存款目前55万亿,五年后80万亿,来到资本市场20%是16万亿,这是第一笔。现在信托总资产规模大概是15万亿,非信托类影子银行大概是15万亿,这30万亿的影子银行资金现在找不到出路,来资本市场是大概率,这30万亿进来30%应该就是9万亿,这是第二笔。16万亿加上9万亿一共是25万亿,还有5万亿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人民币国际化,像SDR,深港通,沪伦通,明年纳入MSCI等等利好的催化下,国际资本对于A股市场进一步的配置,我们满打满算,包括RQFII、QFII等,五年加起来5万亿的资金。所以五年的时间,总共有30万亿的资金要进来。这些资金会去哪儿?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已经表现出来了,大金融是其重要选择之一。不要只分大股票、小股票,而要分真成长、真价值,和伪成长、伪价值,整个风格是朝着真价值、真成长去切换的,很多人说你怎么定义是真成长,真价值行业?在金融行业里怎么看真成长、真价值?
证券,保险,和其他多元金融行业是明显的真成长行业,银行是真价值行业,证券,保险等多元金融的成长性非常好,未来三年,复合增长20%,怎么能算夕阳行业呢?而银行的估值逐步修复到10倍PE,1.5倍PB,也能有30%以上的股价上涨,这才是真价值行业的典范。
今天我们开这个电话会议,是希望把金融的基本面和大家好好谈一下,因为现在无论是讲资金面或是讲博弈面,很多人还不一定理解。那我们希望在基本面上能给投资者更多启发。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大家也看到了,李总理明确说金融改革开放要进一步坚持,金融改革试点下来也会有很大的突破。
证券行业
先讲证券行业的基本面:证券行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基本上是针对几块重要业务进行分析。
1、首先是经纪业务,截至今年10月底,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量是1.1万亿,2016年随着投资者的逐步理性,预计交易量是很难有增长的,我们保守预测日均股基交易量比今年下降将近10%,回到日均股基交易量在1万亿的水平。
2、关于佣金费率,2015年前三季度的同比已经下降27%,我们预计在2016年整个佣金费率可能还要进一步的下滑,这个是大势所趋。下滑多少呢?应该是下滑在20%左右的水平,所以全行业的经纪业务如果在交易上,佣金整体将下滑30%,这点是要承认的,所以我们喜欢的不是那些只在交易业务上进行赚钱的券商,而是真正早转型、早受益的券商,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有一块真正在明年会继续爆发的业务-融资融券。这个判断大家一定要明白,这波券商起来以前,没有人预见到融资融券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也没有人能预见到今年年中就到2万亿,记得当时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很多人预测三家券商两融被处罚以后,两融余额一下子只会到5000亿-7000亿,当时我和研究人员解释不会的,资本市场只要是成长的,两融业务一定会创新高的,只不过后面不是创新高的问题,而是年初到年中直接干到2万亿,这个速度有点太快,所以一次股灾就打回到1万亿以下,而现在基本上稳定在1.2万亿左右。但是我们觉得在2016年底融资融券余额是可以达到2万亿的,为什么?因为现在确实场外配资,包括在上周末的证监会发布上也说得很清楚,私募要从事场外配资,或是信托的,或者是其他有分帐户功能的,基本上都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所以这个场外配资我觉得在明年想重新崛起,概率是不大的,但是融资的需求还是在这儿,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明年资本市场依然是非常精彩,尤其是IPO的市值配售,带来的潜在融资需求反而可能更大。不需要直接缴款的市值配售,是给看好股票市场的人非常大的做融资融券的动机。因为这样才可以参与更多的市值配售。获得近乎无风险的新股收益,因为证监会还是会坚持低价发行原则。所以到2016年底融资融券余额到达2万亿,我觉得这个预测并不过分,现在已经1.2万亿,明年底2万亿,日均余额1.6万亿,比今年增长将近30%左右,而且利差在短期还不会完全放开,经纪业务在这块可以实现利润的整体持平。
关于投行业务,我们再次强调明年整体的投行业务将会出现井喷,并购、定增、IPO都会有特别大的发展。并购发展在哪块?现在配套融资从25%到100%,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了解的很多上市公司,他们拼命想进行并购,想去进一步把自己的市值做大,这带来的融资体量、规模会比较大,而且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证监会前面说得很清楚,要加快整个审批流程,进一步的简政放权,不再进行盈利性的判断,而是更多要求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明年的IPO今天有个新闻,注册制是很明确要加速的,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一定要等《证券法》修改完再搞注册制,而是可能通过创新的方式,逐步迈向注册制。我们判断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我们要理解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如果按照我的理解,是整个金融体系对于经济转型最重要、最重要的一步棋。资本市场一定要激活,最近的监管政策始终是朝着这个方向走,我们明年预测整个投行业务同比今年增速在100%,我觉得这个假设是很有可能达到的,今年毕竟中间停了很长时间的IPO,而且由于股灾的关系,很多的创新,包括IPO的节奏,在下半年都受到大幅度的限制,所以我们觉得明年很有可能整个投行节奏会维持在今年上半年,甚至比上半年还快的节奏,明年可能投行全年下来,并购、定增、IPO这里面能赚的佣金同比是百分之百的增长。
资产管理业务明年同样是特别大爆发的一年,今年我们可以看到资产证券化,基本上政策的基础设施这块已经是解决了,包括审批的划分、审批流程的简化,审批效率的提高,简政放权,资产证券化已经把河道修好了,到今年底开始,我们已经很明确看到,影子银行,30万亿的影子银行体系开始暴露风险,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影子银行的这些投资者,他们的要求回报率恰恰就和资产证券化,和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是非常匹配的一块业务,因为影子银行30万亿,现在如果出风险,很多投资者不再认为你的东西是刚性兑付,他要重新找出路,我们预测30%进股市,剩下的70%要通过进一步盘活存量,必须依赖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当然也依赖银行自身的资产管理业务。由于我们资产管理业务的余额比起银行还是特别小,如果说是判断没有错,这种资产荒导致的结果是资产管理业务对于券商来说是大发展。我们判断明年资产管理业务同比增速也会在100%附近,低一点就是60%到80%,高一点在100%以上,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对明年最为关键的两块爆发业务。
自营业务:在很多人说,今年券商自营赚了很多钱,明年就没有这块利润了。我觉得这个判断不对,为什么这个判断不对?券商自营能做的业务是很多的,理论上说券商的自营要承担起证券公司自己的投资功能,但是现在大部分券商的自营业务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方向。过去这一年,很多证券公司又重回到以前炒股票的模式,我觉得这不对,如果只是二级市场炒股票,我觉得这样很难反映券商应该有的投研能力。我觉得今年如果是炒股票特别猛的券商,具体名字我就不点了,16年盈利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之前可能买入很多小股票,这两天风格一切换,业绩可能又往下掉,可能还会有亏损。但是,我们也知道真正优秀的券商已经在前年开始转型了,不再做特别单方向的赌博式的投资,而是转型做市,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做自营。新三板做市在16年是会爆发的一年,今年挂牌的家数到了将近5000家,真正券商做市业务并没有完全崛起,而在明年我觉得这块新三板的做市盈利会有比较高的增长,同比增速有可能会在60%以上。
明年除了做市,还有直投也是大亮点,我们感觉到证监会对于券商直投业务的放开速度也是很快的,尤其是对直投的股权结构有了新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新规,实际上是可以大幅的激活券商的直投效率,可以持股子公司51%,而子公司内部参与份额30%就可以,所以这块就可以使得很多公司做员工持股,包括有进一步的利益分享机制。明年又是资本运作的大年,又是投行业务井喷的一年,如果说是直投这块能完善布局的话,明年也能够带来不小的收益。
所以券商的投资整体业绩(直投、做市、二级市场),总利润应该是持平的情况。今年也没赚很多(别忘了有股灾),而明年直投和做市会崛起,这块的持平预测是不过分的,这里的分化比较大,仅仅靠炒股票的券商很难发展,而转型创新的券商是比较有机会的。
如果投行和资管业务会有爆发增长,而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基本上是持平整个行业,我们相信整个行业的利润增速可能会达到20%以上,而如果里面优秀的证券公司,尤其是比较早的能把佣金降下来,通过互联网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资本比较雄厚,这样才能做两融业务,投行有优势地位,比较布局的优秀证券公司,利润增速应该是在30%以上。而一些不转型的证券公司,不转型的小公司,利润分享机制没有建立的公司,有可能利润持平甚至于下滑。所以明年对于证券公司的个股研究要更加深入,我们在目前的位置还是重点推荐新大招、光大、招商、广发、长江、方正,光大系一直强调金控的模式,我们一直觉得光大系是属于欲火重生的典范,对不对要后面两年看效果。招商系是国际化走在前列,最早英国设立子公司。广发的内部机制一直是比较完善的。长江有可能未来的股权结构也会发生变动,可能迎来新的向上拐点,而方正是由于涨幅不是特别大,也是中等的券商,风险释放完毕,也会有估值修复的诉求。
注册制和证券行业比较相关,我们觉得注册制明年肯定是大幅推进的一年。一定要充分理解习大大讲的,在战略上要打持久战、战术上要打歼灭战的方向。要打“歼灭战”我的理解就是注册制的推进绝对不会像很多人想的一样大幅的推迟,我之前在股灾结束时说过,不要以为有了股灾以后注册制就无限期的推迟,为什么?这个时候不改革,只会代表我们想变成金融强国的理想破灭,如果改革,浴火重生,这样的资本市场是非常精彩的,而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中介,必然也是牛股倍出的。
保险行业
保险行业我们也重点说一下,我们对于保险行业的分析框架是承保端和投资端的双腿分析框架。我们在2006年写保险深度的时候就提出过这个理论。关于保费端,有一个重要的草根调研信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014年底我们出去调研的时候了解的情况是保险从业人员大概400万左右的水平,今年底的时候,我们预测保险从业人员将达到600万,记住这个大数。
去年底400万,今年底600万,光从从业人员上来说会有将近40%到50%的增长。为什么保险从业人员会有这么大的增长?我理解就是由于影子银行的出路渐渐被封住,以前很多人做民间高利贷、信托和相关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推销,但是,现在这些监管层在严打,而且风险也在出现,这批人是要找出路的,保险对于他们也是比较好的出路。同时和保险公司交流,今年确实从增员的难度来说并不是很大。很多比较有远见的保险公司利用今年的机会,大批的招了保险从业人员。这样代表什么呢?代表的就是明年初的保费,预测的时候可以乐观一些。
我们在今年还有费率市场化走出最关键的一步,连分红险的费率也给放开了,现在能放开的,之前保险公司卖保险,吸引力不大,因为大家觉得你的保险提供的收益率太低,而现在保险公司很多可以给你一个相对较高的收益。但我们也不认为保险公司就必须得要提供特别高收益,因为保险公司最重视的还是保障功能。不管怎么样,现在如果能提供给客户4.5%回报,而且带长期保障功能的保险,我觉得已经开始有吸引力了,为什么?现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下滑到4.5%以下。这种时候,保险有市场化的改革,同时人又加多了,而且我听说最晚不会晚于明年的两会,个税递延型养老险将会落地,这是给广大的中产一个非常大的红利。因为个税递延养老险,一年大概递延个人所得税1200块钱,这对于中产也不是一个小数。每个月大概是一百块钱,一年下来1200块钱,我觉得这个水平既能让较多人受益,同时也可以让中产觉得,这个政策比较有好处。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试点,很可能不是一个城市、两个城市,而是一批城市,一批是多少还要看讨论,个税递延养老险也会给保险以巨大的催化剂,这是保险暴涨的基本面原因之一。
有了保险人员的大幅提高,去年底400万,今年底600万,有了市场化的费率改革,还有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落地,现在大资金又找不到出路,刚才讲的30万亿的影子银行找不到出路,保险保障功能和长期收益率的提高和自身积累的口碑和品牌,保险基本上还是承诺多少能给多少的回报,所以可以吸引非常多居民的存款和理财的需求。因此我们预计明年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在16年将达到25%以上,对于寿险来说,我们觉得明年也是难得的机遇之年,如果想关心短期的寿险变化可以关心一下明年初的开门红,相信明年保险的开门红,说不定会给市场一个惊喜,这也是我们近期在草根调研的重要结果。
对于产险来说,明年随着内需被进一步的激活,同时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预计明年整个产险维持15%以上的保费收入增长也是可以的,这是针对保费端,我们刚才已经说得非常清楚的。
对于投资端明年的预测也可以乐观一些,尤其对于那些有着精准抄底能力的保险公司,因为明年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黄金年,是注册制推进的重点一年,保险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中流砥柱,我觉得是要抓住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机遇。今年年中股灾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监管层窗口指导,让保险公司加大蓝筹股的投资,去维护市场稳定,我们当时就说,如果保险公司多买点金融蓝筹,年底回头看应该有不错的收益,最近已经有明显的收益,很多银行都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这些银行股都是蓝筹。明年整个打新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因为有市值配售,保险公司本身也不小,明年打新收益也不会小,光在权益这块,明年我们判断有可能会达到15%的年化收益率,对于很多保险公司来说,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要抓住机遇,而不是再简单炒作小股票和没有流动性的股票,保险最好不要买没有流动性的股票,大资金进去出不来,应该买一些真正具有蓝筹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如果参与战略投资,买到5%以上的投资则是另外一种资本运作的方式,也是可以多看看机会的。
明年资产证券化也会大幅度推进,保险公司比较适合承接这块的蛋糕,2011年到2013年保险公司比较羡慕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可以给别人12%到13%的回报,保险公司却无法投资。现在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是越来越大,保险公司实际上可以抓住这些存量的资产证券化的机遇,可以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7%到10%的收益空间,之前新华在这块做另类投资有不错收益,未来我觉得如果转型的保险公司能有比较不错的定价能力,在另类投资这块,赚到7%到10%的年化收益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包括最近比较流行的PPP模式,到明年这块也是在重点推进的,因为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到明年依然会是比较大的看点,在这个里面保险公司作为长期的战略投资者实际上可以和地方政府,大的证券公司合作,一起去综合满足地方诉求。
对于能把握机遇,例如前两年的安邦,例如今年的生命人寿,达到7%到8%的年化收益不难,前两年可以看到安邦的年化收益能到多少,今年的生命年化收益能到多少,我觉得都是很可怕的数字。有人说他们很激进,我想说谁让我们的保险公司没有这些机制,让我们抓住机遇,像年中的时候,第三季度的时候我和很多保险公司说大幅度的抄底金融股、蓝筹股,又有多少人听?包括我当时说养老金入市一定要重点关注,05年在1000点附近,就是社保来大量买入的政策底。生命这轮买浦发银行又是一次经典的投资案例。
明年无论从保费端还是收益端,我们觉得都是有不错的发展,所以明年的保险全行业利润预计也能达到20%,只不过内部也会分化加大,有的抓住机遇,刚才讲了安邦、生命就不多说了。大一点如果能抓住资产证券化或是股权投资、蓝筹投资的机会,像平安当时把以前的老保单投蓝筹银行股,也是能够有非常不错回报的,所以如果抓住机遇,利润增长可以更高,也有一些保险公司不转型,什么意思呢?个别保险公司纯粹像今年在年初的时候炒股票,炒来炒去可能把自己炒得在股灾里面的亏损比较高,所以这些不转型的保险公司明年利润还是会受压,个股分化比较大。
保险行业在明年,无论保费端还是投资端都会有明显的催化,个税递延,明年一季度之前大概率出台,这是我们的判断。重点推荐的个股,今天涨得特别好的新华、国寿、太保,我们的组合叫“新国太”组合,大家可以重点关注,这里都是寿险为主的公司。
银行业
客观说,银行业基本面挑战是金融子行业里最大的,估值也是最低的,但是银行的改革我们也不要忽视,因为转型的时间和空间都在这个地方摆着,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很多银行会倒闭,或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到10%,从结果来看,这些预测都是错的,因为我们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预计大概2018、2019年开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进入下降的通道,但现在还处于上升通道,不必过于担心:我们做过银行股价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分析发现,银行的股价和不良贷款率是正相关,银行不良率下降,银行股价在跌,不良率上升,银行股价在涨,说明大家看的是预期,而不是滞后的财报数据。
我们预计明年银行贷款不会像很多人讲的陷入“通缩”,依然可以有12%以上的增速。因为影子银行体系被清理、正规银行的融资成本在降低、融资方式的创新、服务意识的提高,而社会对于贷款的融资需求还是有的,所以银行业明年贷款12%的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效应明年还会进一步显现,整个行业利差会缩窄约10%,因此整个利息收入,我们判断基本上可以持平。但是对于非息收入,由于居民理财需求依然是非常庞大,而且由于资本市场的崛起,银行如果抓住非息收入的机会点,整体判断非息收入可以增长25%。因此,银行拨备前利润明年应该还可以增长10%。
由于经济在明后年还处于比较困难的转型期,不良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拨备的情况差距会很大,因为有些银行拨备比较充足,已经满足银监会在2018年的要求,这些银行的增长可以达到15%。而一般的银行拨备增长还会比较大,和拨备前利润一抵,有可能整个利润就是持平。还有一些银行若之前隐藏不良太多,尤其一些还没有上市、风控较薄弱的地方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比较大,有可能利润就变成负增长。
有人会说,这样银行不就没戏的吗?我之前说银行是真正的价值股,完全的低PE、低PB,是低估值的典型代表。买银行股不是要赚他变成成长股的钱,而是赚他估值修复的钱。怎么样才能估值修复?据彭博社新闻,“地方债务互换的金额三年的时间里要达到15万亿”,这个消息若真实,对于银行是绝对的大利好。地方债务互换可以把银行存量资产盘活,把不好的资产剥离掉注入好的资产,银行的潜在不良贷款率会大幅降低,因此我们认为银行不良率并不会像很多人预测的失控。
我们再做一个简单的预测,现在银行不良率1.8%左右,我们认为三年内银行的不良率还会上行,到3%左右的水平,大概在2018年不良率见顶,因为到2017年底,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经济增速回到比较正常的轨道,再加上未来的银行转型和改革,不良率到那个时点后会往下走。
一个不增长的现金奶牛行业都应该要给10倍的PE,不增长的行业应该给多少的PB呢?ROE的水平是多少一般就给多少的PB。中长期来看,现在的银行大概维持15%的ROE,中长期银行业PB应该在1.5倍,PE应该在将近10倍的水平,这是整个行业。
但是会有个别优秀的银行,就像是我们之前看美国的富国银行,中国自己也会有非常优秀银行出现。什么叫优秀的银行?就是自身风控机制很优秀,同时增长还很快,分红率也很高,还会有持续并购的机会。按照海外的经验,这种银行一般都要给到2.5倍的PB,15倍的PE,哪些银行可以成为这种银行呢?我觉得目前来看,我们目前主推的这些银行,南京、宁波、北京、华夏、光大、招行、浦发,是有机会的,但里面谁是最后的王者,我们还要保持关注。
另外一个银行的亮点就是优先股。我们有30万亿的影子银行体系要回到主流的资本市场,那么这类资金会对哪种股感兴趣呢?因为优先股给的回报非常高,6%到10%的股息率,而且还免税,这种回报对于很多喜欢固定收益,喜欢中等偏低风险的投资者是非常适合的,到明年优先股发行量也会很大,这也是给了很多投资者潜在的选择。优先股对于银行股,一般情况都是利好。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有优先股的方案,基本上银行的股价都是比较明显的上涨。
利率市场化,今年靴子落地后,银行股价一直是在向上走的,真不要太担心,利差未来必然分化,优秀银行可以到3%左右,而差的银行就降到1.5%,行业平均维持在2%-2.5%,这是银行的基本面,个股是南京、宁波、北京、华夏、光大、招行、浦发。
论空间,真正成长的金融股行业,主流的金融行业是证券、保险,证券里的优秀金融股每年上涨30%到40%是大概率事件,优秀的保险股每年涨30%到40%也是大概率事件,优秀的银行股也是一样,可以每年涨30%左右的水平。因为估值在不停的往上提高,关键还是要选出适合自己的个股。未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判断这个风格切换还会进一步的继续。为什么进一步的继续?今天我又去周围问了一圈,本土的机构还是没有在大金融上仓位提高。本土机构在金融股上的最低仓位就是行情启动的时点,原来是证券,现在是银行,大家可以反思下为什么,市场里面到底有没有一批神秘资金,实际上是可以盯着公募的仓位,包括公募买入的品种,进行差别性买入呢?谁让公募的持仓都是公开,而且考核机制也都是公开的,如果打德州扑克,这不是相当于把底牌告诉别人,那自然有人会重点看着这些底牌来进行反击。希望本土机构能尽快在大金融上加到30%的配置比例,不然可能很难跑赢指数。明年初可能行情会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因为整个市场供需可能趋于平衡,而现在我觉得供给还没有跟上,同时需求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的时候,这些资金会主选大金融,现在上车还不算很晚,建议大家积极关注优秀大金融股。
【沈娟】:我接下来针对个股跟投资者进行分享,证券板块明年的投资逻辑是以改革为主体,在整个改革,尤其是资本市场里的制度改革是板块最大的红利。整个行业会有大的分化,优秀的券商未来会弯道超车,会成为新的龙头,积极转型的券商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目前已有多个产业资本在积极的向金融转型。赶超能力比较强,改革动力比较足的新大招详见报告,重点分析转型金融的个股:华西股份,中航资本、鲁信创投、西水股份、华资实业。
1、华西股份原有是化纤公司,原有行发展,呈下降趋势,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转型,转型的方向金融和新兴产业转型,公司今年和未来几年重点要在金融和新兴产业转型和发展,公司旗下相关金融资产,持有华泰证券、东海证券和江苏银行资产,未来江苏银行IPO对其有催化,旗下除已有金融资产,公司在竞标海际证券67%的股份,除了现有资产,不排除公司会进一步对相应的金融领域布局。华西股份是作为华西村集团下的重要上市平台,集团旗下有金融资产,主要有小贷、担保等金融资产。华西股份除了自身主动加强向金融和新兴产业转型以外,集团层面也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要推进华西股份未来向新兴产业和金融的转型。华西2015年8月份开始,公司进行了相关管理层的变更,可以看到目前整个上市公司管理层都是有资本市场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经验领导层,我们认为未来对于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推动。同时2015年8月份公司陆续成立了股权投资公司和并购基金,并且相应进行新兴产业和网络游戏公司的投资,可以看到目前公司转型布局是在加速。近日公司公告与迪马股份战略合作,在军工资源和并购基金方面会有深度的合作,华西不仅有改革的动力和意愿,也有改革的领导层的支持,同时公司也在改革上有逐步的落地,整体上我们认为公司最大的看点是未来有改革超预期的发展,目前公司的市值是在120亿左右,扣除股东方的持有股份,实际流通盘有50亿元左右,弹性比较强,建议关注投资机会。2、西水股份:西水股份以前是属于水泥产业的标的,这几年的发展受益于产生产业的发展,近期公司受到证监会的通过,发行股份购买天安财险的股权,未来公司是在金融领域会从保险入手向相关方面的金融进行布局。天安财险采取的是财险传统财险与理财险双驱动,资产驱动负债迅速发展。按原保费计算,天安财险的市场份额2012年以来排名都位于前十,市场份额稳定在1.5%左右。同时,渠道创新能力较强,近两年推出的理财险保费收入为同期原保险保费收入的两倍。投资能力也高于行业平均,从2013年到2015年5月投资组合收益率从6.03%提高到13.59%。目前整个西水股份的估值水平不是很高,对应拷贝他的合并报表以后,2016年的PB水平是1.9倍,他是一个相对小型的保险公司,他的经营能力是更为灵活,可以给予一定的溢价,我们具体给予增值评级。
3、华资实业:华资实业原为制糖企业,然而受累近期糖业低迷业绩大幅下滑,今年拟对华夏人寿增资控股。根据预案华资实业将募集316.8亿元对华夏保险增资,持有华夏保险51%股份。此次定增包括由华夏保险高管认购,实为对华夏人寿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华夏人寿于2014年开始实现盈利。尽管华夏保险原保费收入在2012-2014年表现出下滑趋势,排名在15、21、26名,然而规模保费排名却为9、7、4名稳步上升。背后正是高收益投资型保险的促动。2013-2015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市场排名为3、2、1名。同时,华夏人寿投资能力突出,014年的投资收益率更是保持在11.6%,高于行业平均。。若华资实业在2016年完成增发,对应2016、2017EPS能够达到0.52、0.86元,BVPS9.83、11.4元。假设增发后大股东不减持,则流通市值45亿,是上市险企中流通市值最小的股,弹性大。因为华夏人寿在业内的投资能力是受市场认可,也能实现比较稳定的业绩,未来整个华夏人寿会注资以后会迎来比较爆发,我们也是给予增值评级。
4、鲁信创投:我们9月份有过重点推荐的标的,到目前也是涨了60%-70%,预期受山东国企改革。整体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落地,同时公司作为股权投资公司,直接受益于注册制和新三板的改革。
5、中航资本:公司是大金控和创投的公司,11月份也公告对于少数股权的收购完成,目前旗下形成了全方位的金控平台,中航资本旗下的金融领域是比较稳定、持续的业绩,对于中航资本的发展带来持续推动。其二是中航资本受益于集团层面的创投发展,公司的创投项目一方面是受益于集团相关的项目,同时也受益于集团相关联集团间的项目参与,整体公司创投的项目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金融创新方面、产品方面未来会有一些重要的产品推出,尤其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目前公司估值水平在20倍左右,中航资本是稳健标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关注。
同时,建议投资者关注改革意愿比较强,未来有可能弯道超车的特色标的,建议投资者关注长江、兴业、西南、国元和东吴。
关于传统的保险股和券商股,投资者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私下沟通,谢谢。
【罗毅】:今天主要针对的是基本面。之前很多投资者问我们为什么这么准的能判断行情,我还是这句话,这个市场里面是有鲨鱼的,如果不细心,没有很深的经验是不知道“鲨鱼”在哪儿的。像之前券商股连续三个板到现在的银行、地产的突然启动,大家可以从基本面找原因,不管怎么样也是要有先知先觉的资金,来发动行情。其实海外对冲基金已经明确布局中国的金融股,他们一般来说会领先市场,而且也是金融股行情的主要发起方,大家对大金融行情有怀疑的时候,往往行情并没有到头,等哪一天本土投资者已经把大金融的配置比例提高到30%,我们再来讨论金融股是否到头。
人民币国际化下来还有很多的坎要过,方向肯定是利好大金融方向,李克强总理明确要重点推进金融改革,包括注册制、定价要进一步合理,节奏要进一步放开,实际上给我们金融中介也是越来越大的权利,无论从资金面还是政策面、基本面,我觉得明年都是大金融非常精彩的一年,建议大家不要因为一个涨停板觉得不追了,不跟了,我觉得这可能错过了后面的大行情,我倒觉得现在看看手里过高估值的股票,如果能换的话,换一些出来也是好事。我今年在10月初的时候明确的说,今年底就会发生风格切换,今天切换得有点太暴力,盘面都不敢看,明年可能平稳一些,最后一个月可能和去年一样,大金融还会持续上涨,早上车早受益,这就是今天的建议,谢谢大家参加我们今天的电话会议,谢谢,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