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稳推,金融顺行
华泰证券发布最新研报,对IPO重启后大金融行业股票进行分析。
最近这段时间市场已经明显企稳,在这个时点开IPO是市场化的行为。就IPO征求意见主要有三方面要重点留意:第一,取消了对募集资金和独立性的要求,改以信息披露为主。第二,2000万股以下的发行,券商可以和发行人自主定价。第三,取消打新资金的冻结,恢复市值配售。未来肯定会有大批的企业是需要融资的,进一步市场化带来的是整体估值更加合理。重启ipo对于金融股的影响是有进步的,大金融股票的启动时点就在眼前。
关于大金融各板块投资建议,华泰证券认为:
证券行业:未来板块还有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户的催化,大资金优选流动性强、业绩好、弹性高的板块,改革和政策红利给予券商成长性,市场化给予券商活力,高成长+高弹性催化券商新机会。
逻辑一:受益IPO重启+投行项目储备居前的券商:新龙头,光大、招商,广发,国君。
逻辑二:受益市场走强+高β弹性的券商:东方、国信证券。
逻辑三:受益交易活跃+两融放量的券商:新大招组合
逻辑四:特色化、差异化且国改预期的东吴,长江、西南和国元证券。
逻辑五: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国投安信、东兴证券。
逻辑六:创投股,直接受益IPO重启后的股权投资公司,鲁信创投以及园区类投资公司。
保险行业:受益市场回暖,保险板块低估值+业绩稳定+弹性佳的特性,是市场优选板块。行业资产端和投资端良性发展,资产端受益市场红利下的保险需求持续,系列改革为保险打开业务空间。投资端受益市场回暖和投资品种放开,在承保和投资双驱动的条件下,保险板块有比较好的配置时机。估值上看,现在保险P/EV估值在1.3-1.4倍左右,处于估值低位、行业基本面增长强,新业务价值发展良好,估值有修复机会。
投资逻辑:推荐投资能力优秀、产品设计能力强、弹性好的新华保险。其次是协同效应显著,投资能力优秀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推荐投资业绩回升,盈利不错的中国太保。
多元金融:租赁行业迎来发展好时机,政策红利大力支持,行业空间打开。推荐租赁龙头、外延扩张持续、多元金融加速的渤海租赁;关注旗下租赁业务有大发展的晨鸣纸业、东莞控股。
多元金控:国企改革加速,央企和地方国企金控公司将受益,未来金融控股集团将承载重要作用,推荐:多元金控完善、创投模式持续、军工主题的中航资本;国改预期强烈、股权投资创新的鲁信创投。
银行业:投资重点关注改革概念强的个股。
精选个股:宁波、光大、华夏、招商、浦发、北京。光大特点:混业,金控集团爆发力种子公司。华夏特点:将会有比较牛的资金来接德意志的出售资产,且明年是换届年,可能会有些变动,可能会变成一匹黑马,如同当年的平安银行。宁波、北京亮点:由于自身的改革和良好的机制,在两年后可能会进入大并购时代。
以下研报原文:
【罗毅】上一周我们开完电话会议后大金融表现非常亮眼,尤其是证券股在最后几天连续的涨停走势让大家惊叹。很多人又有一种阴谋论,是不是重启IPO大家提前知道消息,都在买券商股,我觉得不一定对。上一次我们开电话会议已经说得非常清楚,IPO肯定不会停很久,其实很多市场相关人士,监管层一直在吹风,等市场企稳,应该就会开IPO。逻辑顺序应该是最近这段时间市场已经明显企稳,在这个时点开IPO是我们一惯坚持认为的市场化的行为。如果不开的话,可以想象钱又冲到股市里,可能又把股市里的结构恶化,又回到今年2月份到6月份的走势。
今天晚上我们讲的这些都是我们做的分析和预测,并不代表最终官方的意见,就IPO征求意见主要有三方面要重点留意:
第一,取消了对募集资金和独立性的要求,改以信息披露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目前《证券法》还没有修改的前提下,能做到这步已经非常难了。取消限制的要求会让很多有好模式但并不一定拥有非常明确的项目公司提升融资效率,尤其是TMT领域,医疗等新兴产业。未来监管层的态度也是希望有好模式的公司能够高效的融到钱。当然这些模式、这些故事能否实现就要看投资者自己擦亮双眼了,把权利给到市场,希望市场的参与方能够自己更好的去评判这些公司。第二,2000万股以下的发行,券商可以和发行人自主定价。这条是目前分歧比较大的一条,到底现在还有没有窗口指导呢?过去监管层一直没有过一条明令,发行市盈率在23倍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条公式算出的发行价。我们判断2000万股以下的自主定价可能并不会一步到位全面放开,不会说同行说什么价格,发行人说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还是需要有一个过渡期的。我们判断可能先会按照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再给一个上下的浮动范围,给出发行价的上限,这样其实又给了一定的定价空间,同时也可能让发行变得更加稳定。这个政策会带来发行效率会大幅提高,因为去了询价环节以后,就会有很多公司可能进行批量发行,例如一次五六家这样发,因为效率大幅的提高,而且金额本身也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判断未来这这种比较小股票的供给应该会大大的加速。
第三,取消打新资金的冻结,恢复市值配售。我觉得恢复市值配售这一点非常重要,空仓的或是本来要去打新获得稳定收益的资金就必须要去买股票,这样才能有配售的资格。也因此很有可能导致一种情况,绝大多数的资金,尤其是要求稳定收益的资金比如专门用来打新股的基金,应该首选蓝筹,尤其是低估值的蓝筹,再以这些市值去打新。因为蓝筹股比较稳定又有股息,再去打新,这样一方面能赚打新的回报率,同时也能赚蓝筹股的股息率。取消打新资金冻结,确实有利于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之前每次打新都能看到银行间市场资金大幅度的波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对银行间市场的冲击,包括对整体流动性的冲击就会小很多。券商的余额包销会重现,还有券商先行赔付制度的建立,又是批量发行,又没有打新资金的冻结,代表以后发IPO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如果定价能力不行,同时没有充足流动性支持的券商,很有可能出现几单IPO做砸后,自己被连带着亏本以致于影响经营。未来整个IPO业务是朝着向优秀的大券商集中,我觉得这是未来的方向。
我们下来重点讲一下政策的影响,尤其对于金融股的影响。我们觉得这次的发行制度改革,实际上也是注册制之前的重要一步,实际上是有进步的。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未来肯定会有大批的企业是需要融资的。短期我们判断对市场的风格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刚才也说了,可能一开了以后,大家理解最大的利好是市值配售,不管怎么样先买股票,这样可能短期不管什么股票都能涨,这是短期。等着市场的温度进一步的往上之后,整体风格随着发行的体量越来越大之后,可能会使得整体的风格,从伪成长、伪价值向真成长、真价值上面转,我觉得这个方向是比较确定的。
下来确实要擦亮双眼,如果自己没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很有可能真会有新股破发的情况出现,这一点我觉得在明年以前肯定是不会的,最快我估计明年一季度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看一看。不管怎么样,整体的方向就是进一步的市场化,进一步市场化带来的是整体估值更加合理,不论成长股还是价值股,对于这个影响应该要看明白。
对于金融股这边的影响,过去两次的电话会议我们一直在强调大金融股票的启动时点就在眼前,没想到直接点火上攻了。再重复一下金融股上涨的动机在哪儿。我们看一下到底是谁买了金融股,其实历史以来,每一次大金融的行情,实际上都跟海外对冲基金关系比较大,这批资金是全球最敏锐的资本。本人做了12年卖方,和他们交流的结果,我是非常佩服这些海外对冲基金对全球政治体系的理解和洞察力。我始终认为这次起爆点不是IPO的重启,应该是SDR。有没有反证呢? IPO预期是否会买入券商股呢?我们可以看看过去历史上,9月份传过一次IPO重启,10月份传过一次IPO重启,我们看这两次传言IPO要重启,市场是跌的,而且跌得更猛。当时这些大资金是没有反手拼命做多的,当时习大大还没有去美国,很多事儿还没有谈妥,而现在习大大启动的点火点是去完美国、英国、德国,他们都来访问了中国,这里面加入SDR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我们一直在我们的报告里和微博、微信里不停的强调SDR一旦加入进去,带来整体的资金量会有万亿美元整体的配置到人民币资产,会有一万多亿人民币会配到股市里。
我相信海外对冲基金,对于我能看到,他们也一定能看到。他们第二点的优势在近期就体现得非常明显。这种交易系统可以做到大像无形,利用监管松的地方隐蔽地冲进来。而且这种体量资金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同时这种资金往往带有杠杆,攻击点会非常集中。我们看一下历史的金融股行情,实际上都有这个特点:一是本土机构一般赚不到钱;二是起来的速度非常急而且非常快,基本上都是抢冲行情;三是买完以后大家不知道是谁买的。2012年底那波银行的行情、2013年三中全会之后的行情、去年年底沪港通之后证券的行情都有这个特点。这个特点说明其实是有集中的资金在往里面冲。这种体量的资金,以我理解,不少是海外对冲基金。很多人说不是他们做空吗?做空是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帐户。我们也需要开放,必须要开放我们自身才能变得更大。我们开放他们就会反手做多。
最近10月的外汇储备的余额已经在上升了,但是周边的人你们看是不是还是那么恐慌。10月的外汇储备上升已经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在做多。鲨鱼系的基金就是海外对冲基金。有人说为什么不去买H股?海外对冲基金其实更喜欢A股。原因很简单:这里的资金很多,有大量的M2;这里的投资者比例很高,很喜欢追涨杀跌。海外对冲基金如果来到A股市场发动行情,再引导本土的大资金能进来,自然而然能做到全身而退,不会套在小股票里出不来。对大的对冲基金来说,最大的考虑是流动性的风险。
去年为什么券商是主攻的品种?这里也很简单。因为券商的估值弹性是较大的。如果由他们激活A股人气,券商的基本面是完全能跟得上。未来其他的长线资金反而会进一步买入,进一步给海外对冲基金可以撤出的时间和流动性。因此可以看到,最近大家拼命上调券商的业绩预测。因为交易量也好,两融业务也好,IPO的开闸也好,都在反映这个方向,这个逻辑才是通顺的。有人发动行情,行情起来了,IPO才会开。
很多人说你说的是不是海外公募或是保险资金呢?实际上他们才是通过QFII、RFQII和沪港通可以明明白白进来、出去的资金。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资金反而是会卖掉一些上涨过快的股票。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海外的长期资金,他们的想法是看估值,看基本面。因为他们的体量很大,不靠这些不行。他们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所以涨多了卖一点,跌多了买一点。就像7月5号、7月6号当天,当A股已经跌得不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沪股通一天流入的金额是200多亿。因为这些资金会觉得很便宜了。我们还进一步提高了QFII和RQFII的份额。很多外资在这个时候进来。那时候进来的外资选择的标的也是金融股,而且是比较偏宜的金融股。这些资金在明面上,绝对不会和监管当局面对面的对抗。如果你和监管当局过多博弈,可能监管的风险也比较大。
这些资金是中流砥柱。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每次跌得多的时候它会买,涨得多的时候会卖;A股和H股都要配。这个资金为什么配A股?因为人民币的回报率高。长线资金在选择投资的时候,第一位考虑的是货币和长线回报率。长线回报率高的话,它可以在低位不断的吸纳筹码。虽然公募机构不喜欢,但是海外机构可以长期的吸纳。基本上价值投资的股票里,QFII和RQFII的占比也越来越高。除非是涨得太多才会卖,不然的话,他们也会长期持有。
刚才我们讲的无论是海外系的鲨鱼也好,海外系的鲸鱼也好,他们的体量和本土的大资金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去年11月如果是有海外对冲基金在里面参与的话,到了12月真正接力往上攻的主力资金就是我们自己的资金,真正从房地产、民间高利贷、互联网金融这些领域转移出来的资金。这个体量应该是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我们去年也遇到不少客户,在12月的时候,尤其是私募,一天时间可以拿到5个亿到10个亿的资金。你想想看,客户的要求是必须尽快参与到股市里,你会买什么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要买有流动性的股票,大金融绝对是里面的首选。
现在的时点和去年底的时候也非常类似。我们一直在强调,去年底深圳的房价是回落的。深圳的房价是今年2月以后出现了暴涨,和创业板走势是完全一致的。回头看一下现在这个时点,回头看一下房地产。一线房地产的价格开始出现高位振荡,开始有向下的阴影,同时影子银行,包括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民间高利贷的资金也没有地方可以去。在这种时候,如果说有海外的资金可以给你启动一下行情,我相信本土的大资金就会拼命地跟上。最近已经开始出现这个苗头。我认为IPO开了以后,真正本土的大资金,还是会源源不断的冲到股市里来。大家不要低估了这些资金的体量。
去年底以后,本土资金是两融业务的推手。今年国家限制两融业务,这些资金就出现分化。一部分去买房子,另外一部分是到私募手里投资一些炒作型股票。但是如果真正到年底,和去年底一样的情况,大资金的进场,这些主力资金应该会回到像大金融的板块来。大金融有大机会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反复强调,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些资金在找出路。
现在固收领域、债券的利率前一段已经跌到无法理解的地步,已经跌破国债。当时只要有赚钱的机会,很多资金就会从过渡压低利率的债券市场来到股市,或者是参与打新,或是参与市值配售。这笔资金也会过来。这几天随着股市的上涨,可以看到债券的利率开始往上走,开始步入一个相对正常化的状态。
另外讲一下本土公募。这段时间本土公募参与度还是不高,为什么?问了很多人,本土公募最近两天也不敢加仓。本土公募不敢加仓,恰恰代表行情没有走完。去年真正到年底的时候,公募才把大金融的仓位加满。客观来讲,公募想在大金融上赚钱确实很难。回头看2012年到现在的金融股行情。如果一旦启动,基本上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回头。基本上不会出现像很多股票涨一涨回一回再往上的情况。基本上连续性的上涨,一步涨到位。去年金融股从底位上来,一下子涨了两三倍,很难买。
往往当这些大金融股票开始出现大幅回调的时候,这些行情基本上过去了。所以现在这个时点,从公募的仓位来看,还有很大的距离。按我理解,金融股要配30%的仓位在上面,可能接下来才能够跑平甚至跑赢市场。不然的话,仅仅靠伪成长,或者是小票想要跑赢,很有可能和去年一样会是比较艰难的。
另外是本土私募。这个不多说,大家也都清楚。本土私募的机制比较灵活。未来本土私募也是可以利用自己在个股研究上的优势,和海外的这些机构进行PK。前提是在金融领域的配置,我认为是要提升起来。很有可能接下来市场风格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做不到的话可能压力也会很大。
再次强调一下,金融行业的催化剂,一定要记住我们这句话,人民币国际化就买大金融。过去三年就是这样,未来10年到2020年以后可能都是如此,为什么?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代表整个金融体系地位的提高,代表金融体系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代表外资会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也就代表会源源不断地配置权益市场。这次人民币加入SDR,外资一定会加紧对中国金融资产配置。就像2005年7月份正式开始人民币汇率改革,1:8.2升到1:6.8再升到2008年的位置,当时金融股的地位很高,只不过在2009、2010年以后存量博弈时真正的本土机构基本上遗忘了金融股。但是每次遗忘的时候,就是一轮金融股开涨的起点。由于公募的仓位是公开的,如果我是一个鲨鱼,能看到你的底牌,当你没有这个股票,或者持仓很小的时候去发动行情我的成本是最低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资金系的博弈。为什么我们在6月份能看准市场的暴跌,因为我了解这些资金的性质,这个世界、这个市场里面是有鲨鱼的。
刚才讲的是行业催化剂——人民币国际化。个股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国企改革,例如2015年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浦发银行,2015年进行员工持股的招商银行,招商银行快涨到前期高点,子公司分拆可以看一下光大系。金融股还有多大的空间?我们认为金融股最少还有30%的空间。为什么?按照我对这些资金的理解和估值的弹性,其实涨30%并不是非常难,而且目前金融股的基本面都在改善。证券的基本面受益于全面的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保险投资很多股票,市场上涨对保险的业绩贡献非常大;银行也在做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股也是正面影响。
什么时候可以少配一些?要等整个市场充分认识到金融股的战略价值以后,包括金融股这一轮创出新高之后,我们再来讨论是不是金融股涨得有点快,有点猛,现在我的判断仅仅是刚启动而已。我们从今年的8月份开始讲,15年下半年要重视大金融。三季度时的排序是银行、保险、证券,而四季度的排序是证券、保险、银行。如果明天给大家买的机会,我觉得不要手软。我知道很多本土机构投资者是非常不愿意追涨的,尤其是第一个板、第二个板以后更加不愿意去追涨。未来两年是金融大改革时间段,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把大金融标的配置到30%,剩下的仓位再加强和正规金融的合作,而不是和非法金融的合作。正规金融尤其是我们这种证券公司,合规风险一定是非常小的,如果和其他非正规金融合作,合规风险可能会很大。
我们一直强调金融反腐的形势非常严峻,包括监管层把homs系统和伞形信托非正规体系的融资手段进一步关上,包括这次IPO的重启,明年的注册制,都在说明一个方向,就是这个市场越来越市场化,原来非市场化的估值怪异的现象慢慢的会消失,在这里面不排除能挖到很牛的个股,但是一定要相信正规金融的研究能力。把好的资本给到好的公司,这就是未来市场的方向,当然这个转型不会一蹴而就,方向是确定的,在这个时点先买大金融,再重点研究个股,这就是我的整体判断。
【沈娟-非银金融】
证券行业:
IPO重启+制度改革将激活市场活力,市场回归新常态,融资功能恢复利于实体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取消申购预先缴款和对低于2000万股企业发行定价给予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协商定价是IPO的新改革,是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是注册制推进和实施的先行试验。此次改革是十三五对资本市场规划的率先落地序幕,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将坚定前行,全面利好券商板块。
当前股市进入自我修复阶段,交易量持续回升、两融稳步向上,投资者开户持续增加,入市热情升温,券商股作为高弹性最受益。券商各业务进入正循环效应。经纪业务:受益市场活跃,经纪业绩将有效改善。两融业务:市场走强两融业务出现加速回升,上周四、五两融规模每天200亿元的增量。场外配资账户清理完毕,场外资金开始回归场内,利于券商融资业务规模提升。自营业务:受益市场回暖,自营投资将逐渐走好。各业务迎来正反馈效应,券商弹性进一步提升。
从中长期成长性看:市场化改革在发力,十三五规划,新三板分层机制近期将优先推出,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证券法二审12月将进行,预计明年注册制和交易制度改革将加速,一些列改革为券商带来更大机会。同时,未来券商业务边界在不断拓宽,随着市场企稳后,未来衍生品市场、场外市场空间广阔,是未来较大爆发点。正循环效应正点燃券商行情,预计4季度业绩将有效改善,券商价值将再次展现。
未来板块还有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户的催化,大资金优选流动性强、业绩好、弹性高的板块,改革和政策红利给予券商成长性,市场化给予券商活力,高成长+高弹性催化券商新机会。
投资逻辑:
逻辑一:受益IPO重启+投行项目储备居前的券商:新龙头,光大、招商,广发,国君。
逻辑二:受益市场走强+高β弹性的券商:东方、国信证券。
逻辑三:受益交易活跃+两融放量的券商:新大招组合
逻辑四:特色化、差异化且国改预期的东吴,长江、西南和国元证券。
逻辑五: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国投安信、东兴证券。
逻辑六:创投股,直接受益IPO重启后的股权投资公司,鲁信创投以及园区类投资公司。
保险行业:受益市场回暖,保险板块低估值+业绩稳定+弹性佳的特性,是市场优选板块。行业资产端和投资端良性发展,资产端受益市场红利下的保险需求持续,系列改革为保险打开业务空间。投资端受益市场回暖和投资品种放开,在承保和投资双驱动的条件下,保险板块有比较好的配置时机。估值上看,现在保险P/EV估值在1.3-1.4倍左右,处于估值低位、行业基本面增长强,新业务价值发展良好,估值有修复机会。
投资逻辑:推荐投资能力优秀、产品设计能力强、弹性好的新华保险。其次是协同效应显著,投资能力优秀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推荐投资业绩回升,盈利不错的中国太保。
多元金融:租赁行业迎来发展好时机,政策红利大力支持,行业空间打开。推荐租赁龙头、外延扩张持续、多元金融加速的渤海租赁;关注旗下租赁业务有大发展的晨鸣纸业、东莞控股。
多元金控:国企改革加速,央企和地方国企金控公司将受益,未来金融控股集团将承载重要作用,推荐:多元金控完善、创投模式持续、军工主题的中航资本;国改预期强烈、股权投资创新的鲁信创投。
【金融行业动态:改革稳推,金融顺行】
投资策略
证券行业
从短期活跃性看:交易量持续回升、两融稳步向上,投资者开户持续增加,入市热情升温,券商股作为高弹性最受益。从中长期成长性看:市场化改革在发力,十三五规划,新三板分层机制近期将优先推出,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证券法二审12月将进行,预计明年注册制和交易制度改革将加速,一些列改革为券商带来更大机会。同时,未来券商业务边界在不断拓宽,随着市场企稳后,未来衍生品市场、场外市场空间广阔,是未来较大爆发点。同时,市场信心逐步回归,交易活跃度回升,两融规模扩张重破1万亿,正循环效应将点燃券商行情,预计4季度业绩将有效改善,券商价值将再次展现。
券商板块处于弹性较高周期,中长期板块向上空间广阔。同时,板块还有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户的催化,大资金优选流动性强、业绩好、弹性高的板块,改革和政策红利给予券商成长性,市场化给予券商活力,高成长+高弹性催化券商新机会。
投资逻辑:
逻辑一:受益IPO重启和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券商:光大,广发,国君,招商和新龙头;
逻辑二:特色化差异化东吴,长江、西南和国元证券。
逻辑三: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国投安信、东兴证券。
逻辑四:市场高β弹性的东方、国信证券。
逻辑五: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国投安信、东兴证券。
逻辑六:创投股,直接受益IPO重启后的股权投资公司,鲁信创投以及园区类投资公司。
保险行业
受益市场回暖,保险板块低估值+业绩稳定+弹性佳的特性,是当前市场优选板块。行业资产端和投资端良性发展,资产端受益市场红利下的保险需求持续,系列改革为保险打开业务空间。投资端受益市场回暖和投资品种放开,在承保和投资双驱动的条件下,保险板块有比较好的配置时机。估值上看,现在保险P/EV估值在1.3-1.4倍左右,处于估值低位、行业基本面增长强,新业务价值发展良好,估值有修复机会。
投资逻辑:推荐投资能力优秀、产品设计能力强、弹性好的新华保险。其次是协同效应显著,投资能力优秀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推荐投资业绩回升,盈利不错的中国太保。
多元金融
租赁行业迎来发展好时机,政策红利大力支持,行业空间打开。推荐租赁龙头、外延扩张持续、多元金融加速的渤海租赁;关注旗下租赁业务有大发展的晨鸣纸业、东莞控股。
多元金控
国企改革加速,央企和地方国企金控公司将受益,未来金融控股集团将承载重要作用,推荐:多元金控完善、创投模式持续、军工主题的中航资本;国改预期强烈、股权投资创新的鲁信创投。
银行业
在经济增速放缓,不良压力释放的大环境下,银行三季度资产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我们看到,银行业改革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业务结构和股权架构的转型速度的不同,导致行业内部的业绩出现分化。谁先改革谁先受益,我们重点关注改革概念强的个股。行业板块目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仍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展望未来半年,行业性的亮点远多余困境。主要从五个方向看:1. 利率市场化,银行减轻管制束缚,竞争更加活跃,拥有优秀商业模式和风险定价能力的银行会脱颖而出。2. 人民币国际化。未来人民币加入SDR将是大概率事件,更多的跨境投资将会涌现。银行股作为金融大蓝筹,更受国外长期资本青睐。3.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关注银行混改,注入市场基因。另一方面关注业务分拆,实现专业化经营。4. 业务转型改革。业务改革亮点在零售与同业。零售小微顺应万众创新号召。同业业务拓展应对利率市场化竞争。从传统贷款等重资产向同业、零售等轻资产转型会是改革的主要思路。5. 不良处置。积极推进的债务置换和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使银行的不良压力得以缓解。谁先改革谁先受益。我们重点关注改革概念强的个股。精选个股:宁波、光大、华夏、招商、浦发、北京。光大特点:混业,金控集团爆发力种子公司。华夏特点:将会有比较牛的资金来接德意志的出售资产,且明年是换届年,可能会有些变动,可能会变成一匹黑马,如同当年的平安银行。宁波、北京亮点:由于自身的改革和良好的机制,在两年后可能会进入大并购时代。
行情回顾
本周沪深两市一改数月低迷,券商板块领头冲关,上证指数攻破3500点关口,直逼3600点。大金融板块资金流入居前,券商板块连续三日逼近涨停。上证综指收于3590.03点,周涨幅6.3%;深证成指收于10600.79,周涨幅25.87%。两市交易活跃度回升,周交易额4.9万亿元,日均成交额9810亿元,环比7.52%。
【证券板块】截至6日收盘,券商指数周涨幅25.87%,领先大盘19.74%;周成交额3128亿元,日均成交626亿元,环比164.2%。券商个股全线上涨,16只个股涨幅超过板块指数,国投安信金融资产重组取得新进展,行业分类正式划归金融业,涨幅43.01%居首位。中小型及地方性券商保持领涨,太平洋、方正证券、西部证券、兴业证券涨幅均达30%以上。券商股本周涨幅前五名:
【保险板块】本周保险放量上行。保险指数周涨幅10%,高于上证指数4%。其中,新华保险领涨,涨幅高达19%,其余大部分涨幅超10%,表现均优于大盘。从成交量上看,整个保险板块成交量放大逾3倍。其中,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放量近4倍,交易活跃。
【银行板块】截至11月6日收盘,银行指数5个交易日涨幅5.05%。成交额943.85亿元,较前5个交易日环比上升90.13%,成交量大幅提升,翻倍有余。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浦发银行强势领涨,对应涨幅分别为11.08%,9.22%和9.09%。行业PB1.046,逐渐回升合理水平。在IPO重启在即,市场信心逐渐恢复,金融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仍应注意将部分资产合理配置于市场表现较好的银行蓝筹股上。
行业热点
证券
【IPO重启-市场化出击,亮剑拔鞘】证监会在11月6日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将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后重启IPO,由于完成相关准备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次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全部落实前,证监会决定先按现行制度恢复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IPO。
点评:IPO重启激活市场活力,再次回归新常态,融资功能恢复利于实体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重启是注册制改革的前奏,取消申购预先缴款和对低于2000万股企业发行定价给予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协商定价是IPO的新改革,是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是注册制推进和实施的先行试验。此次改革是十三五对资本市场规划的率先落地序幕,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将坚定前行。
IPO重启和制度改革全面利好券商板块。现在市场化的一小步是为布局未来市场化的一大步,此次重启和规则变化预示注册制改革在提速,坚定看好资本市场改革给券商带来的展业空间,证券行业黄金向上发展轨道打开。券商作为市场的核心载体,不仅受益于改革推动业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市场红利,还承载着制度改革的重要推手和实践者。
【配资清理完成】截至11月6日证券公司基本完成配资账户清理工作,共清理5754个场外配资账户,12%采用销户方式,其余采用合法合规方式承接。
点评:清理工作完成后,场外资金回归场内,短期内扩大券商融资业务规模,竞争环境趋于良性,券商业绩弹性进一步提升。股市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阶段,有利于资本市场秩序规范和稳定,投资者的风控意识得到加强,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逐渐形成。
【优化审核流程,为并购市场发展提速】证监会宣布进一步优化并购重组审核流程,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主要包括(1)改进审核模式,组建法律、财务、审核人员“三人小组”;(2)审核重心调整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3)优化内部流程,分交易类型审核。(4)加强中介机构监管;(5)强化中介机构责任;(6)严格审核纪律。截至今日,已经证监会核准的重组申请单数264单,是去年全年的1.41倍。
点评:2015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热度持续上升,截至9月底交易规模6945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7倍。优化审核流程进一步调动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推动并购市场不断走向高速化、规模化、专业化,最终落脚到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升。首次尝试“分行业”审核是提高审核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降低并购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实现并购对于盈利的改善作用。
【华声股份、哈投股份收购券商谋转型】华声股份(002670)11月4日晚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公司拟以69.3亿元的交易价格购买国盛证券10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比例各为50%,同时配套融资69.3亿元。哈投股份(600864)11月5日公告,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目前确定的主要交易对方为公司控股股东哈投集团,及标的资产公司第三方股东。标的资产为哈投集团及第三方股东持有的江海证券有限公司的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点评:打造金控平台是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整合资产实现金融业态转型的有效路径,传统产业与金融、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协同将加速资产价值变现,同时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短期内也有助于在资本市场产生较好的溢价效应。华声股份以并购国盛证券为切入点,深耕互联网金融领域。公司将原有制造业资产注入子公司国盛证券,与旗下专注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的华声投资构建金融、投资及制造业三大业务模块协同格局,未来产融结合的发展空间全面打开。
保险
【小额理赔指引出台,优化理赔服务】2015年11月3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小额理赔服务指引(试行)》,针对车险和个人医疗保险小额理赔作出规定。其中,车险小额理赔指发生事故仅涉及车辆损失,索赔金额5000以下的车险理赔;个人医疗保险小额理赔指索赔金额3000以下无需调查的费用补偿型、定额给付型个人医疗保险理赔。《指引》内容包括第一,推行单证电子化,减少纸质单证;第二,合并索赔单证,减免理赔证明材料;第三,推行全流程透明化,强化服务时效要求;第四,创新服务手段,强化服务体验。《指引》不具备强制性,但将会披露保险小额理赔服务检测指标,辅以现场检查和督导。
点评:目前我国车险索赔金额5000元以下的赔案数量占比超过84%,而医疗险3000元以下的赔案数量占比超过78%,针对这两种情况优化理赔,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全面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改善保险服务者服务体验,进而促进保单续保,增加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这也是保险监管实现由事前监管向加强事后监管的转变,从单向刚性监管向综合柔性间接治理转变。
【财险首现新三板,打开融资新渠道】2015年10月30日永诚保险获批新三板挂牌,成为首家进入新三板的财产保险公司。永诚保险主营财产保险业务,挂牌股票21.78亿股,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当天可转让股份数量15.26亿股。其实际控制人为国企华能集团。通过华能资本和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华能集团共持有永诚财险27.91%控股权。
点评:由于业绩保险不稳定,永诚财险无法主板上市。但车险改革挑战保费收入,投资市场变革投资策略调整,保险公司急需做大做强以抢占市场。而新三板上市门槛低、手续简便,正好为中小险企融资输血。在此之前已有盛世大联、中恒股份、万舜股份、中衡股份、民太安等保险中介挂牌新三板。其中,盛世大联在2014年12月已通过两次股票定向发行融资近5000万元。新三板挂牌后,险企经营状况明显改善。2015年年中大部分净利润增长超10倍。此外,股转系统在审险企还有众诚汽车保险、华凯保险销售、云南同昌保险经纪、苏州华成保险代理、上海龙琨保险代理、广东德晟保险经纪、众信易诚保险代理。
【众安+平安:O2O车险保骉】2015年11月6日众安保险携手平安产险合作推出国内首个O2O合作公报模式的互联网车险品牌——”保骉“车险。双方将共享大数据资源,以OBD(车载诊断系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多通道场景式理赔服务体系等创新技术为驱动,进行异化定价和精准服务。
点评:保监会已于6月在6省市开始车险费率市场化试点,大数据开始成为定价和核保的参考指标。众安与平安走在前列,率先推出O2O创新车险以定义未来车险。其中,众安保险负责场景化华科和增值权益推送,而平安产险提供行业标杆的理赔服务。由这一新模式我们可窥见互联网保险的巨大空间。运用车联网技术定价,一方面促使驾驶员注意自己的驾驶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通过方便有效的模式反哺互联网保险,形成良性生态产业链。
银行
【银行获私募牌照,投贷联动可期】自今年6月11日以来,共有10家银行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分别是: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宁波银行、包商银行、南昌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投行与资产管理总部。
点评: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可期,城商行先行。银行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后,可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来设立基金,并直接投资于股票、股权、期货、债权等多个市场,银行自身同时拥有了投贷联动工具,而非局限于借道信托、基金公司来完成“投”的功能。这是今年以来监管层反复提及的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的推进。目前城商行获批数量占大多数,一方面城商行迫切需要通过综合化经营来拓宽收入来源,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城商行能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属地优势,先行试点通过投资功能促进当地创新创业。银行拓宽业务边界,混业经营大势所趋。国内大型银行已逐步搭建出金控平台雏形,覆盖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租赁、消费金融等金融业态,混业经营已是趋势,而股权投资也将是混业经营中的重要业务领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银行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同时,市场上对于改革分业金融监管体系的呼声渐高。银行综合化经营必然是有综合化的金融监管跟进,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的改革总是互为促进的。大金融、大变革时代已经开启,金融板块的行情也正展开。
【中央巡视组第二批进驻五大国有银行】财联社3日讯,中央巡视组第二批集中进驻银监会、保监会、国开行、光大集团、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太平保险、上交所、深交所等17家被巡视单位。至此,第三轮巡视完成对31家单位的进驻,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巡视。
点评:市场上仍有许多将金融反腐解读为负面的声音。我们粗略统计,在169家相关央企上市公司中,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股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我们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力。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还要促进生产力。而要改变生产关系,又谈何容易?因为这要突破固有利益,光靠说教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反腐突破,另一方面也要抓紧改革,这样才能使改革真正的推进下去。所以金融反腐与金融改革是同步的,也正因为此,我们不要过度担忧反腐对股价的影响,因为反腐后,往往改革加速,可能行业与公司会发展的更好,因此不要过度担忧金融反腐的负面影响,确实短期可能给个股的股价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中长期来看,或许是很好的买点,这在历史上多能得到验证。
租赁业
【皖江租赁挂牌新三板】11月3日,渤海租赁发布公告,近日接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函告,旗下金融租赁子公司皖江租赁将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转让方式为协议转让。公司持有皖江租赁16.5亿股,占皖江租赁总股本55%。
点评:渤海租赁是国内租赁业航母,拥有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双牌照。其中皖江租赁为旗下金融租赁子公司。2015年二季度,皖江租赁总资产217亿元。2014年营业收入12亿元,净利润4亿元。根据零壹财经统计,按注册资本计算,皖江租赁位居国内金融租赁公司第16位。预计挂牌后将进军新三板蓝筹行列。目前国内融资租赁主要融资渠道来自于银行贷款。金融租赁公司虽然可以参与同业市场,但是仍然面临期限错配的问题。而且获批发行金融债的公司并不算多。行业的资金饥渴与国家大力推进融资租赁公司上市的政策东风相结合,不少租赁企业积极谋求上市融资。皖江租赁这次挂牌,将是国内首家银监会监管下的金融租赁公司上市,具备较强的示范效应。子公司上市融资将为渤海租赁集团带来新的资金来源,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推高整体估值。
小贷
【海博小贷股权转让&浙江金融办发文支持小贷发展】11月2日,浙江海亮环境材料有限公司以1.12元/股向公司股东浙江科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收购1.98亿股;以1.52元/股向上海万钲祥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8位公司股东收购1.98亿股,总计支付股权转让款5.227亿元,收购海博小贷60%的股份。海博小贷的实际控制人由浙江科宇变为海亮环材,海亮环材是主板上市公司海亮股份(002203)的百分之百控股的子公司。
点评:小贷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强地域性,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小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次海博小贷第一股东控股比例达60%即是近期浙江金融办对于小贷股权结构政策调整后的举措。浙江金融办近期发文引导和优化小贷公司贷款投向、股权结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融资渠道等,促进小贷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健康发展,此举也将对其他省份小贷政策带来示范效应:1. 贷款投向方面,更强调涉农贷款的广覆盖,对市城区达标比例有所下降:“单户100 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以及种殖业、养殖业等纯农贷款余额占比不得低于70%”改为“小贷公司投向单户100 万元(含)以下的小额贷款和500 万元(含)以下的涉农贷款(按照央行、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不得低于贷款余额的70%,各设区市主城区小贷公司前述比例不得低于50%。”2. 股权结构结构方面:支持上市公司控股小贷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设立小贷公司:小贷公司主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入股比例上限由30%扩大到45%;小贷公司主发起人为上市公司或为同一实际控制人的优质企业,其持股比例上限可扩大到60%。高管和员工持股最低比例可适当放宽。支持实力强、信誉好的电子商务公司投资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3.业务范围方面,扩大小额贷款之外的非主营业务范围,中间业务收入及权益类投资收入有望提升:包括办理商业承兑、为小贷公司自身融资提供相应担保、企业财务顾问、代理销售业务、买卖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开展一定比例的权益类投资等。4.经营区域方面,优秀小贷公司可扩大至省内跨市经营。5.融资渠道方面,更强调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明确鼓励小贷公司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到“新三板”、省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挂牌,通过股权转让、定向增发、发行优先股、发行小贷定向债等方式募集资金;通过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或证券公司柜台交易发行资产证券化、私募债等产品;支持小贷公司向主要法人股东定向借款。
互联网金融
【美国证监会放宽股权众筹监管,为国内监管提供思路】美国证监会日前批准法规,允许美国企业在12个月内通过互联网进行不超过100万美元的小额股权众筹,若投资者年收入或个人资产净值不超过10万美元,则在12个月内的最高股权众筹投资额为2000美元;若投资者年收入和资产净值至少10万美元,则12个月内的最高股权众筹投资额为10万美元。另外,初创公司的募股融资规模若不足200万美元,则不必递交正式的审计文件。
点评:法规具有两大看点,一是首次明确了股权众筹的期限和上限,使得1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募资更为便利,完善的行业监管体系更利于市场规范发展,对于维护市场良性竞争、保护投资者利益意义重大。二是简化小型企业的审核流程,免去初创公司200万美元以下募资的高成本,提高股权众筹的融资效率。国内股权众筹行业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成长期,可借鉴美国在金融监管上事中事后监管的策略,留给市场一定的发挥、试错空间,激发市场创新的活力。
【广东将筹建首个互联网金融征信中心】11月3日广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倪全宏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时透露,广东将筹建全国首个众筹金融互联网征信中心,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点评:广东省扶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力度一直保持全国领先,2015年初发布《广州市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在三年内建成3-5个各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集聚一批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筹建互联网金融征信中心是推进互金产业发展阶段性进步,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报告,目前全国网络P2P有2500多家,广东省457家占比18%,平台的经营、信用等风险逐渐暴露,问题平台率持续上升,线上风控重要性愈加凸显。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中心一方面提升平台服务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将增进投资者信任,增强客户黏性。
市场统计
【融资融券】截至11月5日,市场两融规模保持万亿以上,达10704亿元,周环比涨3.4%;其中融资余额10674亿元,融券余额30亿元。融资期间买入额5286亿元,期现比14.2%。
【股票质押】截至11月6日,本周新增股票质押9亿股,股票质押市值152.1亿元,融资规模(0.3折算率)45.6亿元,环比-18%;本年券商口径股票质押累计639亿股,市值1.28万亿,融资规模3826亿元。
【承销发行】截至6日,本周券商承销数量69家,主承销商募集金额合计384亿元。其中定增10家,主承销金额7亿元;债券承销58家,主承销金额377亿元。上市券商承销29家,承销额115亿元,占比30%。广发证券定增承销3亿元,一枝独秀。
【资产管理】截至6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2867只,资产净值合计5842亿元,环比-0.07%。其中,上市券商理财产品数量1219只;资产净值4516亿元,市场份额57%。
【新三板】截至6日,本周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86家,累计达到3982家。成交数量10.8亿股,日均成交2.1亿股,环比涨75%,日均成交金额7.8亿元,环比涨38%。股票发行家数累计1528家,募集资金1019亿元,发行均价5.2元。
【银行板块】截至11月6日收盘,银行指数5个交易日涨幅5.05%。成交额943.85亿元,较前5个交易日环比上升90.13%,成交量大幅提升,翻倍有余。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浦发银行强势领涨,对应涨幅分别为11.08%,9.22%和9.09%。行业PB1.046,逐渐回升合理水平。在IPO重启在即,市场信心逐渐恢复,金融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仍应注意将部分资产合理配置于市场表现较好的银行蓝筹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