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飙涨藏反常现象 谨防空头杀出回马枪
周五大盘延续周四百点逆袭的步伐,再现发力飙涨,量能也同比有所放大。不过虽然股指再次百点飙涨,但其中却暗藏了反常现象,作为先行指标的期指,多方减仓力度却超过空方,投资者须谨防大涨后空头杀出回马枪。
具体来看,主力持仓方面,虽然指数大幅拉升,但前20名主力席位四个合约合计多单减持2814手,空单减持2085手,净空持仓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累计增加5633手至2.01万手,为近三周高点。若结合结合成交放量情况来看,昨日入场的多头极可能是以短线交易为主,获利即离场,进攻不具可持续性。若再加上净空持仓攀升,期指继续上攻的难度或将逐渐加大,因此投资者不应大盘一时的飙涨而乱了方寸,从而盲目的追涨杀跌,对涨幅巨大、大涨缺乏量能、主力暗中对倒的股票,我们反而应逢高获利了结。
股指期货资金一般都是市场最敏感群体,在大盘上涨下其多空力量反而倒挂,确实让我们对大盘上涨产生怀疑。因此与其追涨再次拉升的大象股,还不如参与还未大涨、且业绩优秀与政策双重推动的股票,如好股互动热点主线以下三大类个股。
1,中央高层就核电做出重要批示。中央高层对核电做重要批示,表明国内核电重启已成定局。市场对国内核电重启及境外核电合作带来的核电设备需求增长预期较高。
2,上游成本暴跌,涤纶行业盈利回暖。上游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带来成本暴跌,加上境外工程扩张对基础化工品需求回暖,对中游周期股,化工预期相对较低,部分个股存补涨需求。
3,首批50ETF期权做市商将在15家券商中产生。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类似于期权这样的衍生工具将会越来越多,使得券商业务更加多样化,利润空间更大。
综合来看,虽然大盘再次飙升,但期指却出现反常现象,说明大盘涨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股市投资最怕不确定。因此投资者不应一时的拉升便急于追涨,而应看清市场内部板块轮动的本质,对符合上面三大主线还未大涨的股票,进行逢低布局更为安全与妥当。(广州万隆)
看盘:银行板块拉升 个股普涨
银行板块开盘后快速拉升,多数个股涨幅超过1%,浦发银行(600000)、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601288)等涨幅居前。
国泰君安日前发布研报表示中资上市银行当前估值仍较低。2015年,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预计货币政策将偏宽松,从而将继续提升中资银行的估值。(中证网 朱国士)
机构:2月A股或有利好 大盘蓝筹表现将更强势
本周,去年新财富策略排名第一的分析师兴业证券张忆东召开了一场电话会议。他认为,2015年的大涨已经被2014年12月透支了一部分,从一季度后期开始,需要关注市场大波动的风险,尤其提防杠杆交易对于本金的损害。
大市风向
◎1月提前布局中盘消费蓝筹
张忆东在本周召开的机构电话会议上表示,“最近,很多投资者朋友来电对两个问题提出质疑:A股这轮牛市是不是成立?这一波行情是不是结束了、大盘是不是见顶了?”在他看来,这些问题意味着A股行情短期分歧加大。
在行情节奏上,他认为由于不同时间跨度下影响A股的主要矛盾不一样,从而影响了行情节奏。
第一阶段,从2014年6、7月至今,影响行情的主要矛盾是单边扩容,这个趋势当前还没有结束。过去两个季度,IPO、再融资的扩容是比较有限的,但资金面扩容是非常猛烈的。不论是产业资本向A股再配置、融资融券业务大扩张、还是以“大妈”为代表散户新增A股账户,还有从银行和信托等渠道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配资”业务,房地产、信托、储蓄资金开始向A股市场进行配置,资金面的单边大扩容带来了资产价格重估。2011年下半年,兴业证券提出“螺狮壳里做道场”的观点;但2014年7、8月份后,市场从“存量资金博弈”走向“增量资金驱动”,客户保证金余额趋势性上升。后面的向上动力,包括降准、降息以及超预期金融创新。
第二阶段,从2015年一季度后期开始,需关注大波动风险,尤其警惕杠杆交易对于本金的损害。
最重要的原因是股市“双向”扩容,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会猛烈扩张。2014年,大多数大盘股、国企股的估值低,PB(市净率)小于1的,当时背景下进行再融资会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责。但是,经过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行情推动,绝大多数大盘股、国企股的PB已经大于1了。因此,2015年二季度,打着各种“改革”旗帜进行股票再融资的需求将十分强烈。
第三阶段,张忆东认为,2015年下半年行情关键词是“大分化”,行情方向向上,但机会更加分化。下半年增量资金和增量筹码进入双边均衡,估值进入正常合理阶段,需要关注更多基本面的逻辑,大盘、小盘,传统、新兴产业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新逻辑、新变化、新机会。
1月调整后,2月是否有“春季攻势”?他的答案是有好消息:首先,降准、降息春节前仍可能;其次,从市场本身的博弈来看,过去三周A股市场赚钱效应减弱,资金提前去杠杆的迹象明显,券商等热门板块调整,而市场热点依然支撑人气。因此,若1月调整,之后在利多刺激下资金有望重新加杠杆。
从风格上,他认为1月大、小盘风格均衡,可提前布局中盘消费蓝筹,包括日化、轻工、食品、传媒、纺织服装、医药等,上述行业增长稳定,盈利和估值匹配度较好。即2月反弹时上述中盘品牌消费龙头股表现较好,1月可适当布局。但2月反弹时,金融为首的大盘蓝筹表现将更强势。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股市扩容情况
行业热点
◎工业互联网浪潮利好通信业
工业互联网革命的浪潮,正为中国的两化融合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国泰君安发表研报指出,我国的通信设备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有望充分受益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予“增持”评级。该机构表示,市场认为,工业互联网的目的是实现智能制造。但工业互联网绝不局限于制造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工业数据流交互,硬件、软件之间的智能通信。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所有设备的联网,获取海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而进行智能决策。
通信行业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也正是未来5G的突破方向。细分产业成熟为工业互联网大融合提供可能。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工业以太网、4G传输、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趋成熟且成本大幅下降,使实现工业互联网成为可能。据GE(通用电气)测算,如果工业互联网推动美国生产率每年增长1~1.5个百分点,推动其他各国生产力增长水平能维持在美国的一半,工业互联网将为全球GDP创造10万亿~15万亿美元价值。
抓住工业数据感知、传输、分析三大环节,可以根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三个环节来寻找投资机会。数据采集环节,推荐光迅科技、中瑞思创;数据传输环节,推荐佳讯飞鸿、中兴通讯、星网锐捷;数据分析环节,推荐东方国信、中恒电气、光环新网、天源迪科、二六三。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短期
重点关注:国家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确定
◎农业股催化剂丰富
随着一号文件披露临近,各大机构近期都在关注农业股的投资机会。
齐鲁证券就认为,春节前农业股刚刚底部启动,反弹只是开始,建议投资者大胆做多,紧跟市场风格布局农业优质白马成长股。经历2014年年底的大盘蓝筹躁动行情后,市场赚钱效应减弱,但市场风格呈现出明显的从大盘蓝筹股向优质白马成长股转移的迹象。
齐鲁证券建议节前关注农业板块的政策及事件性催化因素:
一号文件政策预期。预计文件已经下发部委,将于1月中下旬出台。推荐关注:农业现代化——隆平高科、登海种业、金正大等;农业信息化——大北农、芭田股份、江淮动力等;农垦改革——ST大荒、亚盛集团等。
节前猪价上涨。1月份迎来猪价起涨点:监测数据发现,定点养殖场小猪料销售同比下降6%~12%,12月份以后整体生猪供给有望同比同步下降,生猪供需格局短期变化方向将在1月份,高点在14-14.5元公斤。如果猪价继续维持低位3~4个月,养殖股类似于2011年的反转可期。可以专注超跌个股和周期成长股票牧原股份、圣农发展、弹性益生股份等。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一号文件发布(每日经济新闻)
冲关3478前夜:华泰称两融推动指数涨到4000点
1月16日,华泰证券(601688)发布A股策略报告称,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进程刚刚开始,非标资产供给持续萎缩,住户部门资金间接入市一如既往,融资融券余额持续上升,推动指数接近4000点附近(底部起来涨幅一倍),或者上涨状态持续近一年。一旦达到1倍或者1年的极限,住户部门的热情将被彻底点燃,牛市下半场将旋即开启。
华泰证券表示,这是一场有别于以往所有经验的牛市,属于彻头彻尾的人民战争。历史上每一场牛市都可以分为点火吹哨、上半场以及下半场。以往,几乎每一场牛市的上半场都是企业部门在流动性或者企业盈利的推动下持续配置股票资产所引发的,只有下半场跟住户部门资金大规模入市有关。而这一次,上半场和下半场的主力都是住户部门,只不过上半场以间接入市提供配资为主,下半场以直接入市卷袖子亲自上场为主。
以下为全文:
跨越二次元:牛市狂想曲
-- 写在冲关3478的前夜--
华泰策略徐彪、刘名斌、姚卫巍、刘晨明
不知不觉,2014已经过去,这一年的所有回忆包括股市的故事都已成为相册里的黑白照片。诗人或许会多愁善感地撰文留念。作为分析师,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回头望,然后向前看。尤其是经历了近期的过山车后,刚到3400点就迎来大幅调整,市场普遍迷茫。50ETF传闻如期兑现,但大家对未来的看法却史无前例地分歧巨大。与其游移在短期预测中,不如拿出点时间,考虑清楚这轮行情的本质。
要看清楚历史行情背后的逻辑,回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季度,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影响下,经济快速下滑。2季度,保增长压力逐渐增加,股市持续下行,政策也开始转向。5月下旬,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股市见底,春天渐行渐近。6月份,申万A股指数上涨2.34%;7月,申万A股指数上涨7.42%。应该说,5月、6月和7月的行情恰好就是我们的菜,因为政策跟的紧嘛,很容易猜对。
从8月份开始,行情从大家能明白的状态,忽然切换到绝大多数人瞧不明白的二次元状态。( PS : 老牛出来装嫩,我们写这个咚咚,希望提出一套全新而且系统性的解释,投资者看后能竖起大拇指夸奖说:哇塞,脑洞大开!)
导火索源于经济数据超预期下行。8月份,工业增速猛跌至6.9%,要知道,7月还在9%左右。更重要的是,按照历史经验,6.9%的工业增速,GDP增速已经跌破7%,远低于7.5%左右的目标区间。面对糟糕的经济数据,我们连续撰写《目标,上证2450!》和《一轮行情,两个世界》等多篇文章,从产业资本以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对企业盈利的正面作用两个视角切入,来解释这轮行情。
四个月后,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没有找到应有的荣光,反而一脸尴尬。即便再不情愿,也必须面对现实:我们只是猜对了结果,没有猜对原因,最多只是部分猜对原因(企业盈利复苏的判断错误,产业资本尤其是国家资本的判断或许比较接近真相)。更离谱的是,几乎所有猜对结果的人,论据都是错的。无论持企业盈利上行说,还是持无风险利率下行说,都是瞎说。
这种事情,狡辩没有意义,直接上数据:
企业盈利数据持续下行,股市涨了几个月,同比增速就跌了几个月。
图1
流动性宽松远不像大家说的那么夸张,预期中的全面宽松始终只存在于YY世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也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整个三季度,表征企业部门融资成本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不仅没有下来,反而持续上行。
图2
尤其是十月份以来,票据贴现利率和银行对结构化理财产品进行优先资金配资的利率水平同步上行,而且上升曲线极其陡峭。
图3
你看,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老中医遇到了新问题。过去十年,有商业化卖方分析以来,基本上对市场的整个研究框架都建立在基本面的基础上,后来高博横空出世,创造性地引入资金面分析。不管哪个咚咚,都默认股市只是晴雨表。它永远不会成为自变量,只能以应变量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但是,看起来,过去半年,股市这只小狗距离主人越来越远,甚至你会想到底是主人牵着狗狗走还是狗狗领着主人跑呢?更虐心的是,在对2015年经济下行判断趋于一致的前提下,在预期中无风险利率下行迟迟未能兑现的现实面前,你到底看多2015年还是看空?看多意味着背叛已有框架和价值观,看空意味着你至少需要阶段性地和走势对着干。
交易型选手可以不用知其然,知所以然足矣。我们这些分析师就不同,必须想明白一套逻辑来,而且这套逻辑能言之成理,否则安生立命的东西就不存在咧。
搞出一套逻辑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极度重要的问题:中国股市,到底谁话事?
股票是一个很大的类别,到2014年底为止,股票总市值37万亿,流通市值32万亿。这么庞大的市场,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对应着天量资金的进出。能够坐上桌参与牌局的,也就三位选手:企业部门、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看起来,绝大多数时间里,政府部门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从口袋里拿出真金白银持续买卖造就牛市熊市的,是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企业部门相比住户部门而言,风险偏好更高,所以,它才是股票资产配置的主力机构。过去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部门对股票的资产配置行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引领着股市的涨跌。
2008年以后,产业资本话事的特征尤其显著(下面这段话摘选自《一轮行情,两个世界》)。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 产业资本急行军跑步进入流通市场。2010年是第一个里程碑,A股流通比例第一次系统性提升至70%以上,这意味着产业资本第一次成为A股流通池子中的大鳄。2013年后,流通比例一步提升至80%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食物链顶端式存在。
图4
全流通后,产业资本对股市的影响日渐显著,有没有证据呢?有的,就是下面这张图:
图5
你看,2010年以来,产业资本增减持已经成为一个奇准无比的领先指标,没有之一。他的准确度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100%!每一次该数据大幅飙升后,都能看到资本市场出现一轮上级别的反弹(至少15%)。这一次,也不例外。2014年5月,产业资本增减持数据飙升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为啥产业资本意愿能够影响资本市场的走势呢?
在回答问题之前,让俺给大家讲个去年讲过的小故事。
14年3季度,一个大型集团的朋友问我:出5-10个亿想买个壳,问有没有介绍。听完后,笔者一肚子疑问:要壳干嘛?眼瞅着明年500家公司等着上市,后年注册制放开。花这么多钱买公司控制权,是钱多给烧的么?疑问归疑问,本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俺颠颠地跑投行问一圈,听到答案的那一刻,俺眼镜碎了一地啊。这年头,5-10个亿的净壳,已经很难找到了!
资本市场的钱,一点不傻,也从来没有傻过。笔者发蒙的一刻,说明笔者OUT了。
咱们可以打个比方,有个公司叫土鳖公司,话说这公司是真土啊,主营业务烂的掉渣,搞不好明后年ST光荣退市也未可知。你说,这么一个破公司,在注册制前夜,凭啥值钱呢?
答案就在四个字:市值管理。
凭借绝对的信息优势(没有谁比大股东更清楚未来的业绩)、资金引导优势(如果你是基金经理,肯定也愿意相信上市公司董事长讲的故事吧)、筹码优势(这个不用解释吧,人家是第一大股东),如果说你买股票只有百分之50%的胜率,人家至少也会有70%。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之一,获胜概率优势导致的一个显然性结果便是,资本被吸引进来,从而演化出可盈利的行为模式:
第一步,先知先觉的资本进入,与产业资本相结合;
第二步,资本与产业未来进行市值管理,寻找符合趋势的投资方向,进入,企业经营被激活;
第三步,企业经营被激活引发资本市场关注,股价被激活;
第四步,被激活的股价带来羊群效应,资本获利,可盈利的行为模式形成;
第五步,市场自我学习、复制、演进,上述行为模式在资本市场中扩散;
第六步,社会流动性没有出现普遍性宽松,资本市场所能获得的流动性不足于同时抬升所有股票价格,上述行为模式不能同时扩散至市场的所有角落,一个时间段里只能在某些市场结构里发生。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2012年年底至今的市场运行过程中的投资者行为模式。
大家还记得去年的创业板么?创业板指数从40倍PE才真正开启上涨之旅,2013年前,中小板块的定增项目占比连续三年维持在20-30%之间,2013年猛增至近40%,2014年至今占比已经近50%。拥有如此彪悍的发动机,你说,创业板能不涨么?还记得去年年中,无数策略分析师(也包括我们哈)基于创业板整体业绩增速的判断,认为创业板已见顶。现在回头看看,大家都错了,而错的离谱的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了外延式扩张对创业板业绩的影响(尤其是创业板指数只涵盖前100家公司,外延式并购式扩张对这100家公司的业绩影响巨大)。
如果说,市值管理的第一个受益者是创业板的话。向后看,未来几年,市值管理模式可能扩散至全市场么?
答案很确定,会的!
因为,未来几年,国企改革必将拉开大幕。
我给大家算笔帐,三级国资净资产不到50万亿,假设其中20%通过资本市场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就是9-10万亿!10万亿是什么概念呢?截至2014年8月底,资本市场总市值26.8万亿,流通市值22.4万亿。如果主要以定增的方式完成,就意味着创业板的故事将扩展至主板,你可以想象一下,股市要上涨多少?
你看,定增或者市值管理只是一个缩影,这背后隐现出一个完整的链条:通过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编织扣人心弦的资本故事,产业资本已经具备了将意愿转换成市场影响的能力。
请注意,在以往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大家眼里的产业资本只是狭义概念。但事实上,产业资本至少包括民间资本和国家资本两大阵营。以往,大家都在关注民间资本的诉求,因为他们的诉求造就了一轮创业板牛市。从2014年开始,谁也无法忽视国家资本的诉求。前面所说的国企改革只是一个方面,融资结构调整才是更急迫更核心的诉求。
从1949年以来,到2012年为止,中国经济始终维持很好的弹性。只要货币当局肯松货币闸门,经济增速就一定会起来。直到2013年上半年,M2系统性上行,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速近50%,但经济增速始终没有大起色。
图6
经济学家就很奇怪,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维持债务滚动所需的资金,已经大到可以影响全社会融资总量的程度。这可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啊。搞研究的都感觉头皮发麻后背发凉,从来没有一刻,债务危机距离我们如此之近。所以呢,从2014年开始,化解债务风险成为国策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议里。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依然想维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7%左右,这是十八大交给本届董事会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体现在某几个部门可持续加杠杆上,因为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维持在大约15%左右。但是看起来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地方政府债务泡沫、房地产泡沫以及部分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泡沫共同构成了债务三剑客,金融部门杠杆率看起来已经到了很难承受新一轮大幅上行的地步:180%!
图7
怎么办?既然债权融资看起来路正越走越窄,至少在完成地方债务风险治理(大规模的债务置换,就是用长久期低利率地方债置换现在3-5年的短久期高利率债务)前,必须大幅拓展股权融资。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债券融资必须还本还息,而股权融资则不必。不仅不用还,股权融资还在于能够通过保持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做大分母来达到降杠杆的目的。在全社会债务问题凸显的时候,你又想维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速,唯一出路就是大规模增加股权融资的比例。但是,这件事可不容易。以2013年为例,股权融资募集总资金仅为4016亿元,债券融资90274亿元,贷款融资126292亿元,股权融资占比仅为1.8%。说句不好听的话,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哪天资本市场完全丧失融资功能,至少大家日子照过不误。
你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幅提高股权融资比例,而股权融资大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本市场繁荣的基础上!第一次,资本市场开始具备全局重要性。换言之,国家资本拥有足够的市值管理动力。
估计很多人会问,既然政府部门不是运动员,只能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国家意志如何能够转变为资本市场的上涨动力呢?或者说,我们如何去理解过去半年的上涨呢?
让我们回顾下已经走过的两个阶段上涨:
第一阶段:产业资本主导的阶段,2014年5月到9月,产业资本增减持比例数据大幅异动。次月开始,在政策宽松预期的引导下,股市开始上行,一直持续到大约九月份。这轮行情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蓝筹点火,小票唱戏。中证500指数的表现显著优于中证100,市场还在讲述各种外延式扩张的故事。九月发生了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消灭20亿以下市值的公司。
第二阶段:住户部门间接入市阶段,2014年8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住户部门资金通过杠杆工具(比如配资市场,比如两融市场)大规模进入市场。(注: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两个阶段有重合,八月和九月是转换和孕育的月份,这很正常,任何新事物的孕育,都发生在旧事物的晚期。)配资市场的总量数据暂时没找到,但是两融业务的规模变化很清楚:8月份以后,进入两位数快速增长期。到2014年末,融资余额接近一万亿,其中大约4000亿资金来自银行。
图8
好端端的,为何住户部门开始各种渠道跑进各种配资市场呢?原因很简单,就是43号文。最近几个月,跑了至少四五家银行,讲课的时候我都会问一下他们的零售银行部员工。调研后发现中国的高净值客户很可爱,他们就喜欢追求稳定回报。反正不管你什么市况,我就要大概8%左右的回报率。过去几年,这个心愿分分钟就心想事成咧。因为有非标资产,尤其是基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非标资产。但是呢,43号文开始酝酿后,基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新增非标资产大幅减少。由奢入俭难,寻找新的稳定回报资产的述求史无前例般迫切。一不小心,配资市场成为寻求稳定回报的首选。这波资金进入配资市场后,进一步推升了资本市场,于是,正循环出现。一轮加杠杆的牛市,正式成型。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做个初步总结:
第一阶段为啥涨?因为政府5月份开始政策放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夫妻双双把水放。
第二阶段为啥涨?因为政府治理非标资产,清理地方政府债务。导致存量金融资产从非标资产迁移到配资领域。
过去属于死神,解释过去再如何头头是道,无法预测未来都只是扯淡。向前看,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大胆的预测。
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进程刚刚开始,非标资产供给持续萎缩,住户部门资金间接入市一如既往,融资融券余额持续上升,推动指数接近4000点附近(底部起来涨幅一倍),或者上涨状态持续近一年。
为何要强调一年或者一倍呢?这是一个经验数据,很灵。
2000年和2007年,在经历了大幅度(至少一倍)和长时间(至少一年)的上涨之后,住户部门认为股市成了提款机,类似抢劫不如炒股的横幅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街旁,这种认知上的180°变化导致住户部门对股票这类资产的风险属性认知发生巨大漂移,居民储蓄存款大规模流入股市,接棒企业部门资金推动市场继续上涨。
图9
一旦达到1倍或者1年的极限,住户部门的热情将被彻底点燃,牛市下半场将旋即开启。
这是一场有别于以往所有经验的牛市,属于彻头彻尾的人民战争。历史上每一场牛市都可以分为点火吹哨、上半场以及下半场。以往,几乎每一场牛市的上半场都是企业部门在流动性或者企业盈利的推动下持续配置股票资产所引发的,只有下半场跟住户部门资金大规模入市有关。而这一次,上半场和下半场的主力都是住户部门,只不过上半场以间接入市提供配资为主,下半场以直接入市卷袖子亲自上场为主。
一定有人会很关心:有没有可能,我们只看到上半场,而看不到下半场呢?
客观地讲,完全有可能。如果从明天开始,政府清理整顿配资市场,或者设置某些门槛,导致住户部门间接入市的道路不再通畅。那么,市场将迅速进入持续下跌期,说好的下半场,也会离我们而去。没有什么会比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更加令人扼腕痛惜,数据显示,我们已经接近住户部门存款搬家的临界点:
图10
一旦进入下半场,市场运行的逻辑将会变得简单而且明了:住户部门资金入市带来市场上涨,上涨造就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引发住户部门资金进一步滚雪球式入场。于是,自我循环和加强式的上行就此拉开序幕。
财富效应只是短期的催化剂,当我们把视野拉长拉高后,你会发现,我们正身处在一个伟大的创业创富时代,周边环境不遗余力地鼓励国民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致富梦想。创新创业的最大特点是需要承担风险,这个特点决定了过去以银行为绝对核心的金融体系走向终结,因为银行资金本质上不能承担风险,真正能够承担创新创业风险的资本只能来自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当前的时代潮流已经让国民看到了太多的创业创富,还有什么比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创造出来的一大批千万富翁更加有说服力?这是一场全民教育,无论老一辈财富创造者如何想,至少年轻人的心灵已经真正记住了财富如何被创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历过那段贫穷不堪的日子的那几代国民构成来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左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的弄潮主力已经开始逐渐转移到了对改革开放之前动荡年代无甚记忆的新一代国民手里。年代记忆的断裂带来的一个显著性影响是,老弄潮者与新弄潮者对财富积累的理解很可能出现本质性差异,老弄潮者对风险敬而远之,他们宁可把钱放在银行做理财产品;新弄潮者相对而言,可能会更愿意去承担风险,博取高回报,他们相比老弄潮者,会更少把钱存在银行,而更加关注创新创业、股权投资等财富实现和管理方式。
一个伟大的时代,住户部门资金自银行搬离向资本市场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趋势性特征之一!
住户部门资金入市会有极限,住户部门资产类别重新配置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各国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中股票资产的占比:
无论是跟自己过去比,还是跟别人现在比,中国居民股票资产的配比都属于低位。乐观点看,从3%出头提升到5%甚至10%的过程,将带来数万亿甚至十多万亿的资金流入市场(能否实现姑且不论,取决于我们设想的下半场能否开启)。资金流入规模和市场上涨规模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倍数关系。以2014年以来的行情为例,市场从底部起来最大涨幅近70%,市值增加近13万亿。但融资业务余额增加仅仅6000亿,保证金余额增加7000亿左右,加起来也不过区区1.3万亿。再流入几万亿,股市会涨到多少点?
画面太美,我不敢想象。
谨以此文,献给3478攻坚战前夜,所有曾经迷茫的投资者。
多数散户踏空金融股行情 依然看好题材股
2014年四季度A股走出多年未见的壮丽行情。上证综指上涨36.84%,成交量较前一季度成倍增长。上海证券报·2015年第一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四季度个人投资者盈利情况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实现盈利的个人投资者逾七成,多数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大幅扩大全年盈利水平。
与三季度的慢牛行情相比,部分投资者在四季度快涨行情中的吸金能力有所减弱。不少投资者表示,未能深入参与四季度行情。对于后市表现,多数投资者仍看高上证综指在今年内冲高4000点,同时预期2015年一季度会出现回调。
四季度蓝筹狂飙,令人印象深刻,蓝筹股也因此成为目前投资者最青睐的个股品种。但过半投资者正准备减持部分蓝筹股,转而配置其他的未涨板块。同时,近半数投资者认为,未来蓝筹股行情后继乏力,市场热点将重归题材股的炒作。
融资融券余额在2014年第四季度突破万亿规模。本期调查发现,在大盘快速拉高后,个人投资者对高杠杆操作的态度逐渐变得谨慎,用足两融授信额度的投资者比例较前次调查减半。
投资者靠四季度扩大全年收益
1、八成投资者实现盈利。
上证指数在2014年第四季度单边上行,累计涨幅达36.84%,季度涨幅为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最高。整体来看,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的投资者比例达到71.8%。有43%的投资者表示,四季度行情帮助其大幅扩大了全年盈利幅度;17.5%的投资者则表示,四季度行情使其全年亏损幅度大幅收窄。
从2014年全年来看,上证综指实现52.7%的年涨幅,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收获的一年。79.3%的受访投资者在2014年实现盈利。其中,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比重为41.4%,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投资者比重为25.7%,盈利超过30%以上的投资者为12.2%,仅有6.3%的投资者表示在2014年年出现亏损。
本次受访投资者中,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在10%以内的投资者占比为39.6%,为第一大类投资者;实现盈利在10%至30%之间的投资者占比为24.1%,为第二大类投资者;损益大致持平的投资者占比为15.8%,排名第三大类投资者。
不过,尽管去年四季度上证综指涨幅远大于前三季度,但实现盈利的投资者较上次调查减少了6.9个百分点,亏损的投资者较上次调查增加了5.8个百分点。
在快牛行情中,投资者的盈利比例为何反而会有所降低?另一项调查揭示了部分原因。有19.1%的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行情中参与不深,行情走强对其盈利情况的影响并不大。14.4%的投资者表示,虽然在第四季度加大了对股市的投入,但没有买对品种,因此也没有分享到上涨行情。另有6%的投资者表示,自己在追高买入个股,又在调整时杀出,反而遭遇了亏损。
2、场内投资者出现逢高离场迹象。
调查显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中,受访投资者包括股票市值、证券账户、可使用现金的证券账户资产平均占个人金融资产的42.9%,较上期减少2.17个百分点,上一季度该项调查结果为45.07%。
在受访投资者中,有37%的投资者表示,四季度证券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或“明显提升”。在这些投资者中,56.9%投资者表示股票净值增长是证券资产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31.5%的投资者则将其归因于加大对证券账户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有20.8%的投资者表示其四季度证券账户资产占比明显下降,其中占比 63.7%的投资者表示,自己的股票净值在四季度实现了增长。可见,在大盘不断刷新高点的同时,这部分投资者已经着手撤资避险。
与三季度相比,愿意继续加大股市资金投入的投资者有所减少。在受访的投资者中,38.2%的投资者准备加大股市的资金投入,较上季度减少4.5个百分点。同时,有3.4%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将从股市中撤资,虽然在受访投资者占极少数,但已较三季度调查增加2.5个百分点。
3、新增资金主要来自闲置现金。
针对2014年四季度增加股市投资的投资者调查中可以发现,受访个人投资者新增资金主要来自于闲置现金。54.8%的受访投资者表示,四季度中使用现金增加证券账户投入。27.9%的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中赎回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后增加证券账户投入。
在受访投资者中,四季度新增证券账户投入的规模并不如想像中那么惊人。新增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比例在50%以下的投资者达83.2%,49.6%的投资者新增投入规模占原规模的30%以内。
同时,卖房炒股及融资炒股的现象也不突出。6.5%的投资者表示,新增证券账户投入主要来自于各类融资,其中证券账户资产规模在50万以上的投资者中有10%主要通过融资追加股市投入,仅2.1%的投资者表示在四季度出售了房产投入股市。
4、多数投资者踏空金融股行情。
在2014年四季度中,证券、银行等金融股领涨大盘。申万证券行业指数四季度飙涨137.64%,申万银行行业指数四季度上涨60.45%。而创业板指则在牛市氛围中冲高1674.98点后快速下跌,最终在四季度下跌4.49%。调查显示,投资者仓位继续提升,而对创业板持仓大幅减少,金融股则占目前仓位的两成左右。
调查显示,四季度个人投资者仓位继续提升,但加仓意愿有所减弱。截至期末,四季度个人投资者平均仓位为54.58%,较前一季度的47.8%增加6.78个百分点。其中,期内加仓在仓位中的占比为20.56%,较上期调查减少16.3%个百分点。
另外,受访投资者持有股票仓位中金融股占比为21.04%,高配金融股接近或超过50%的投资者仅13.7%。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受访投资者四季度盈利幅度逊于大盘涨幅的现象。47.1%的投资者表示没有在四季度调整对金融股的持仓,32.9%表示有所增持,另有19.9%的投资者表示四季度减持了金融股。
调查也显示,即使持有金融股,投资收益超30%的投资者也仅有10%。17.8%的投资者盈利介于10%至30%,47.6%的投资者虽然盈利,但盈利在10%以内。
对于冲高回落的创业板,调查显示,受访投资者持有股票仓位中,创业板占比为18.95%,较上一季度的33.77%减少14.82个百分点。
由于四季度市场风格明显,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成为改善盈利情况的必要手段。调查显示,在四季度坚持持有及增储创业板的投资者亏损比例达到14.75%,而减持创业板至空仓的投资者亏损比例仅为6.3%。
个人投资者依然看好题材股
1、九成投资者看好2015年第一季度市场表现。
2014年第四季度大盘的强劲表现,使得投资者对2015年第一季度甚至是全年的A股市场充满期待。
调查显示,看好一季度上证综指能够收红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达到86.6%。其中,44.4%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5%以上,42.2%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0至5%之间。同时,有52%的投资者坚定认为大盘将在一季度中刷新本轮行情高点。
对一季度上证综指能够达到的最高点,投资者的想像力则逊于市场表现。38.7%的投资者认为一季度沪指波动上限在3200点附近,16.3%认为上限在3000点附近。这意味着逾半数投资者对于一季度行情高点的判断在一季度第一周内就被超越。
在更为的乐观投资者中,28.7%的投资者认为一季度上证综指最高可行至3500点左右,8.6%的投资者认为沪指有望在一季度突破4000点。7.6%的投资者则认为“牛市不言顶”,无法对指数高点做出具体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在看好股指季度表现的同时,投资者对2015年年内A股市场的高点判断也水涨船高。有43%的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年内上限能够达到4000点,26.8%的投资者认为能够到达5000点,9.2%最为乐观的投资者认为能够触及6000点。
2、短线回调预期充分。
在A股中长期内的整体表现的同时,但投资者也对短期内大盘可能出现的调整抱有充分预期。有35.7%的投资者认为,2015年一季度大盘走势将先跌后涨。同时,有31.1%的投资者认为,大盘指数在一季度将持续反复震荡。超过半数的投资者认为一季度大盘回调最低可能回到2500点,占比达52.3%。
在全年维度上,大部分投资者认为2700点将是2015年的阶段性底部,占比达32.1%。58.8%的投资者相信全年指数的高点将在第二季度出现。
3、板块偏好较为混乱。
2014年末蓝筹的狂飙,给市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在关于“目前更倾向于持有哪类股票”的调查中,大盘蓝筹股毫不意外地成为第一,获得53%投资者的青睐。30.4%的投资表示倾向于持有中小板个股。
但投资者在调查中表现出的后市判断却与持股倾向矛盾。对于2015年一季度行情的判断,仅24.4%的投资者认为市场将继续“以少数蓝筹板块带动指数上行”。另有18.7%的投资者认为未来“蓝筹股与成长、题材股同步走强”,两类投资者合计不足半数。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2014年末的蓝筹股行情时,两种对立观点不相上下。45.5%的投资者认为“类似以往蓝筹股的脉冲性行情,不具备反转意义”,41.8%的投资者则相信“场外资金大举入市,股市牛市周期正式开启”。
具体到直线拉升的金融股,后市如何操作,也令投资者纠结。55.7%的投资者准备减持部分金融股,转而配置其他未涨板块。30.4%的投资者则表示将坚决持有。
对于创业板,投资者同样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倾向持有创业板个股的投资者只有3.9%,表示“将减持一部分创业板个股,加仓金融股等大盘蓝筹盘”的投资者占比达50.3%。但对于后市观点,有53.2%的投资者认为“蓝筹股行情后继乏力将明显调整,市场热点重归题材股炒作”。47.2%的投资者认为,尽管创业板在突破1600点新高后大幅回调,但“创业板活力仍在,蓝筹股行情告一段落后将走强”。
加杠杆成新趋势 打新热有所降温
1、逾七成投资者使用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在2014年前三季度受市场重视的程度显著提升,融资融券规模增长达2014年50%,融资融券余额突破6000亿元,成为观察市场的重要指标和推动市场的重要力量。本期调查也显示,融资融券在投资者中的普及率已相当之高。
调查显示,目前融资融券账户在投资者中普及率在70%左右。尚未开设融资融券账户但近期有兴趣开设的投资者达有14.4%。较上季度调查时增加2.2个百分点。
在已经开始使用融资融券的投资者中,49.6%的投资者表示,一般通过融资融券将股市投资杠杆比例放大至1.5倍,在各类投资者中占比最高,并较上一季度增加2.4个百分点。此外,38.1%的投资者表示一般放大到1.2倍,6.1%的投资者表示一般放大到2倍。
在融资使用策略方面,53.1.8%的投资者表示,会把融资资金用于买入市场热门题材股,进行短线操作,在各类投资者中占比最高。另有39.5%的投资者表示,会继续融资买入已经持有的股票。
2.投资者风控意识加强。
调查同时显示,在大盘快速上涨之后,投资者对于高杠杆的使用也趋于谨慎。有6.3%的投资者表示将用足券商给予的授信额度操作。此类投资者占比较上季度明显减少,接近减半。
多数投资者在杠杆仓位出现亏损时倾向于较快斩仓止损。53.7%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10%时将选择止损,26.7%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5%时就将选择止损。
在被问及“经历了这次快速拉升后将如何使用杠杆工具”时,55.5%的投资者对杠杆流露出谨慎态度。其中34.8%表示将控制风险、降低杠杆,11.7%表示将保持原有杠杆水平不变,9%的投资者表示不准备加杠杆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账户投入规模越大的投资者越倾向于谨慎操作。在证券投入100万以上的投资者中,仅30.6%表示“对后市乐观,未来将继续加大杠杆操作”,而在证券账户投入小于10万的投资者中,同类人群的比例达到57%。
基金B份额叫座不叫好 注册制总体受认可
1、逾七成投资者投资基金B,盈利有限。
在2014年第四季度中,全民追“B”成为股市中一道风景线。由于其内含杠杆、波动率较高,各类分级基金B份额在单边快速上涨行情受到投资者追捧。但本期调查显示,分级基金B份额在四季度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较为有限。
截至去年年末,72.3%的投资者表示持有分级基金B份额,其中20.4%表示在四季度增持,7%在减持后仍持有部分,44.9%表示持有规模没有太大变化。另有27.7%的投资者表示四季度中已减持分级基金B份额至空仓。
但从投资效果来看,分级基金B份额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较为有限。多数投资者在分级基金B份额中的投资盈亏持平或盈利10%以内。具体为40.4%的投资者盈利10%以内,39.7%的投资者盈亏持平。另有8.8%的投资者在四季度因为基金B份额而有所亏损。
2、多数认可注册制积极意义。
新股发行注册制的推进在2014年第四季度出现加速迹象,引起市场关注。调查显示,多数投资者对注册制的积极意义予以认同,但对其短期市场影响有所疑虑。
46%的受访投资者认为“注册制将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应该支持”,在受访投资者中占比最多。同时有17.9%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本意是好的,不适合当前中国市场,应缓行”。此外,有36.1%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将放松对拟上市企业监管”,表示反对。
对于注册制出台后对市场的影响,50%的受访投资者表示,注册制出台后市场供给端将放大,利空股市。34.2%的投资者则认为这表明市场化改革获重大进展,将利好股市表现。
3、逾半数投资者担忧经济下滑超预期。
对于2015年市场存在的风险,经济下滑是否会超预期,仍是最多投资者集中关切的问题。有53.3%的受访投资者表示,“经济下滑有可能超出预期,仍将是市场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另有35.8%认为,“下滑预期市场反应已经很充分,不再成为影响股市的关键指标”。
基于对经济增速的担忧,60%的投资者认为应当保持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32%的投资者则认为应加大宽松力度。其中,75%的投资者认为年内应适度降息降准,另有9%的投资者认为应多次降息降准。(.上.证 .浦.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