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原油出口量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当月原油产量更是创下21年来新高,从欧佩克国家进口的原油创下新低。
本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暗示将支持美国出口液化天然气(LNG),并称美国可能在2020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美国油气生产和出口潜力的释放,将促使全球油气格局发生一系列变化。
最重大的变化是我们对未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基本判断。近来,诸多研究机构认为未来几年全球能源供需压力将放缓,国际油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甚至认为全球将进入能源充足的时代。这将是美国“能源独立”对全球油气格局带来的最重大的影响。
此外,北美生产能力的提升还将使全球油气生产多中心的格局更加清晰,油气供应区域化也初见雏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见顶下降的背景下,全球能源供方将更加积极地对接东方。
中期内全球油气供应充足
EIA于2013年4月发布的《月度能源评论》显示,2013年2月,美国原油出口量为12.4万桶/日,比去年同期水平增长一倍多,创下13年来的最高水平。当月原油产量更是创下21年来新高,达到717.7万桶/日,17年来产量首次超过净进口量,即意味着按照最严格的统计口径计算,美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也已降到50%以下。
5月初,奥巴马还暗示将支持美国出口LNG。奥巴马称不断增加的LNG船将引领美国成为LNG净出口国,并表示美国到2020年很有可能会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而根据EIA的预计,美国在2016年就可能成为LNG净出口国,2019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不仅相信美国可以实现“能源独立”,全球都可能进入能源充足的时代。最近20年,全球石油消费增加了28%,但探明石油储量的增速却达到60%,而且产量增长也与消费增长同速,可见石油没有枯竭,技术的突破可以不断释放埋在地下的供应潜力。随着投资的增加,未来全球油气供需形势或许不会像之前预料的那么紧张。
技术和投资是产量增长最重要的两个必要条件。波士顿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报告《一个时代的结束:石油峰值论的终结》指出,2009年石油行业的投资较20年前增长了5~6倍,未来几年资本短缺现象将不复存在。该文还认为美国的能源供求发生根本改变,弱化了全球能源需求增势。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改变了整个美国对能源的看法,美国联邦政府应该更加明确国家能源领域的发展方针、促进结构性监管和天然气出口。
除非常规天然气外,伊拉克这一老牌油气产区正在重建。以其排名前三的常规油气储量,伊拉克所能释放出来的生产潜力,将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而这些冲击甚至是非常规油气在短时期内无法企及的。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35年伊拉克石油产量将比2011年增长560万桶/日(约合2.8亿吨/年),出口量可能高达630万桶/日(约合3.1亿吨/年),成为对全球石油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在天然气方面,IEA预计伊拉克将在2020年前后开始出口天然气,2035年出口量可达近200亿立方米。届时,伊拉克既可以通过管道向邻国和欧洲出口,也可以通过LNG的方式向亚洲出口,并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
油气生产多中心格局更加清晰
20余年来,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及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储量和产量的增长,中东在世界石油版图中的“霸主”地位正被其他国家蚕食。俄罗斯和中亚的常规石油、巴西和西非几内亚湾的深海石油、加拿大的油砂、南美委内瑞拉的重油,使世界能源格局正进入多油气生产中心时代,而美国页岩油气的迅速发展无疑加速了这一时代的到来。
从储量上看,中东的石油原本占全球石油储量一半以上,但20多年来,中东石油在全球石油储量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数据,1991年中东的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64%,十年后,中东所占的比例降至55.1%,2011年这一比例降至50%以下,为48.1%,几乎为近30年来的最低点。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前景》认为,美国是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增长的主力,2012年美国石油产量显著增加,同比增幅达92万桶/日,预计2013年还将增加57万桶/日。这主要缘于页岩油产量的增加。在最近高原油价格的背景下,页岩油的开发投资变得更加活跃,未来的产量将继续增加,主要来自鹰滩和巴肯等地。
该报告还认为尽管墨西哥、英国和挪威等国的产量下降,但加拿大、巴西等国的产量却在上升,预计2013年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将同比增加70万桶/日。如果欧佩克维持当前的生产水平,即3100多万桶/日,那么全球石油供应将可能超过全球需求,使得供需形势更加宽松。
从长期来看,世界液体燃料的供应将呈现丰富、多元的趋势,北美地区页岩油和天然气凝析液(NGLs)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常规原油的统治地位。根据欧佩克的预测,2011~2016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原油及天然气凝析液供应将增加近150万桶/日,而欧佩克的原油供应在世界液体燃料供应中低比重也从1973年的51%降至2010年的34%,2035年还将进一步降至20%。
油气供应区域化初见雏形
当美国从欧佩克的原油进口量创下新低的同时,从加拿大的进口和对其出口却均创新高。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石油供应的战略收缩。和加拿大的紧密合作是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战略依托。
美国的原油出口全部流向加拿大,因为根据现行法律,美国原油出口几乎全部受到限制,仅加拿大例外,几乎可以自动获批。美国之所以加大对加拿大的出口,是因为从墨西哥湾到美国东海岸的运费(船只挂美国旗帜),反而比到加拿大东海岸运费贵(船只挂外国旗帜)。美国的一些炼厂更适合炼加拿大的“酸油”(含硫量高),而美国的一些高质、低硫原油却适合在加拿大炼。今年2月,当美国原油进口总量创下730万桶/日的17年新低时,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却达到28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由此可见,美国和加拿大油气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之高。
在这种区域合作的示范作用下,全球油气市场隐约呈现出一种区域化的趋势。多个油气生产中心的兴起,也将促使各大消费中心就近寻找新的油源,反之,油气生产区也会积极对接主要的消费中心,以保证自己的消费市场和油气出口安全。
在此背景下,美国率先锁定了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南美的委内瑞拉等诸多产油国,并将触角延伸至大西洋(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东岸,形成“大西洋供需区”;西欧发达国家在不得不依赖俄罗斯的情况下加大了从中亚北非进口的力度,形成“环欧供需区”。而以中、日、韩、印为代表的东亚消费中心,则更加明确中东这个主渠道,中国应试图拓展俄罗斯、中亚的油气进口,联合东亚国家确定“中东—东亚”供需大布局,通过中亚从陆上打通与中东对接的通道,打造“中东—东亚”的“大中东战略”,以此形成“环亚供需区”。
西方发达国家能源需求总量的下降,更加突出了亚洲国家在能源需求版图中的地位,全球“能源生产中心西移,消费重心东倾”的趋势日渐明显。全球能源供方都将目光瞄准了东方,尤以中东为甚。俄罗斯、中亚,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地球另一端的委内瑞拉、安哥拉都在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毫无疑问,全球能源供方将更加积极地对接东方。
LNG出口或成美国地缘政治利器
LNG出口在美国一直颇受争议,但目前有迹象显示奥巴马将考虑将LNG出口视为地缘政治利器,支持LNG出口,以扩大外交影响。5月初,奥巴马称不得不在LNG出口和降低美国中部能源成本上做出决定,并暗示不断增加的LNG船将引领美国会成为LNG净出口国。
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今年4月更新的5月份全球LNG预计到岸价,美国莱克查尔斯港(Lake Charles)LNG到岸价格为3.79美元/百万英制热量单位($/mmbtu),约合0.85元/立方米,而英国和西班牙的到岸价分别为10.17$/mmbtu和11.78$/mmbtu(约合2.26元/立方米和2.62元/立方米),中国和日本的到岸价分别为14.55$/mmbtu和14.95$/mmbtu(约合3.23元/立方米和3.32元/立方米)。美国LNG和欧洲的价差约为7$/mmbtu(约合1.6元/立方米),和亚洲的价差则仍高达11$/mmbtu(约合2.43元/立方米)。
巨大的价差仍将使美国LNG出口极具吸引力。据外电报道,目前至少有19个新增LNG出口终端向美国能源部提出申请。有外媒今年1月预计,如果所有申请获批,这些终端每天将出口250多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合7亿立方米/天),相当于美国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日前,日本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和日本邮船同美国桑普拉能源公司(Sempra Energy)达成协议,将在卡梅伦(Cameron) LNG项目中入股33.2%,以获得美国长期稳定的LNG供应,这也是日本首次参与投资美国LNG生产和出口项目。东京电力已经同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谈判,计划在从2017年开始的20年时间内,从卡梅伦项目每年购进80万吨LNG。日本和美国并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
预计2015~2035年,天然气出口将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7000亿美元,并为美国年均创造21.3万个就业机会。今年2月,代表美国500多家油气企业的美国石油协会呼吁能源部批准天然气出口,但美国化工行业等下游部门反对天然气出口,认为这将提高美国国内能源价格,削弱其能源成本优势。陶氏化学公司、伊士曼化工、美国铝业等相关行业巨头还发起了一个名为“美国的能源优势”的组织反对国内天然气出口。
但有外媒认为,近来的迹象表明,奥巴马政府将把能源出口视为美国赢得地缘政治优势的新砝码。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4月底讲话称,能源增产使美国更有能力实现国际安全目标,弱化天然气传统供应方的控制力。
(作者为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