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紧张和“情感消费需求”助推中国“墓地经济”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资源紧张和“情感消费需求”助推中国“墓地经济”

加入日期:2013-4-4 18:30:49

  新华网杭州4月4日电(记者 张遥)实地考察完6家陵园,弄清“艺术墓”“电梯墓”“地铁墓”“东南山地墓”“名人为邻”等五花八门的推销概念后,杭州市民林秀清终于在清明假期为家中老人选定了一块墓地占地约1平方米,价格50800元。

  这块售价相当于当地商品房均价两倍的墓地,“不便宜,但总算圆了家人心愿,”林秀清说,“毕竟这是老人百年之后的安身所,做晚辈的还是希望尽力而为。”

  林秀清是众多努力“厚葬”亲人的中国民众之一。对于历来看重慎终追远的中国人而言,日渐走高的墓地价格正与“体面办后事”的意愿形成冲突,甚至有人自嘲“死不起”。在一些城市,殡葬用地紧缺、公众担心“无墓可买”,使得墓地经济加速升温。

  在杭州,记者以买墓者身份走访了几座陵园,“专车接送”“专人服务”几乎已经是墓地销售的“标配”。陵园往往位于郊区,有时来回50多公里车接车送,连销售人员也是一对一服务。

  “朝南、朝东的方位风水好,半山腰的墓地价格是5万多,靠山下的3万元一块也有,往上走就10万了,艺术墓要12万多一座。”在杭州钱江陵园,销售员一边带着记者爬山一边介绍说,5万多元一块的墓地是这里的“主力墓型”,墓地面积约1平方米。

  作为打着“杭州唯一电梯直达墓地”旗号的陵园,沿着山坡从底到顶的两条自动扶梯也是钱江陵园的特色,加盖了玻璃窗顶,晴雨两用,方便上山扫墓。墓地分区域命名为风荷苑、幽菊苑、惠兰苑……连墓地编号也形似小区门牌。

  “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在看房。”一位前来挑选墓地的市民说。

  在北京、上海等地,墓地推销不仅有“专人专车服务”,还强调“能与逝去名人为邻”。“从电影明星、大学校长、作家到国际名人,统统都有。”北京一名墓地中介说。

  在杭州钱江陵园,记者遇到一座占地约7、8平方米的家族墓正在修建,3块墓碑并排,周围绿化环绕。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墓地连同墓碑雕刻等一共98万元。

  记者联系了杭州、上海、北京多家陵园销售员和多名墓地中介发现,即便在同一城市,墓地价格差异也较大,从“0元免费墓”到几千元的环保生态墓,再到几万元的中高档“主力墓型”都有,十多万、上百万的豪华墓地也同样存在。

  墓地价格高昂引得不少百姓抱怨“死不起”。然而,一个普遍现象是高价墓热销、低价墓难卖。

  为了减轻百姓殡葬负担、节约殡葬用地,中国不少地方推出殡葬惠民政策。杭州市2012年开始推出“双两千”工程,2000个单价2000元的墓穴,目前已经建成700个,但一年来只卖出27个。宁波市北仑区自2010年就开始推出免费生态墓,同样很少有人申请。

  在西部的银川市,一些陵园推出“99元生态墓”,两年来几乎无人问津,因为顾客觉得“不气派”。

  上海福寿园的营销企划专员高冬梅说,最初买环保墓地的大多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客户,因为墓地价格低,甚至免费,直到近两年才有“观念超前”的市民选购,但推广仍然缓慢。

  “对于中国人来说,殡葬是一种感情寄托。绿色殡葬推行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殡葬祭祀和伦理、家庭、祖先联结在一起。政府推行环保殡葬的初衷是好的,但老百姓可能认为不方便维系感情,观念转变有个过程。”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丹说。

  资源紧张助推了市场需求和价格预期。今年清明前夕,中国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显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多数省市的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

  在一些城市,一怕涨价、二怕无墓可买的心态下,已经出现预购墓地现象。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因为部分区域墓地销售放量小,甚至出现半夜排队买墓现象。

  “除了呼吁公众改变观念,政府在推行节地殡葬、文明新风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做。”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傅立群说,除了经济补贴,希望政府部门更多照顾老百姓的情感需求,让环保低价也能使人感到“体面”,从而为高价墓“退烧”。

  作者:张遥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