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基金股权贬值国泰君安减持国联安风声再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小基金股权贬值国泰君安减持国联安风声再起

加入日期:2013-3-25 3:07:16

  “只要迈过了150亿规模这条温饱线,基金公司的日子就不难过了,有固定的管理费,旱涝保收!”这是近几年来,市场普遍的认识和观点。然而,就在众多小基金公司为了150亿的规模而苦苦奋斗之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基金行业新的一轮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牌照红利消失对基金公司股权价值的影响立竿见影,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

  近期,沪上基金公司国联安传出股东意欲出售股权的消息。多年来,中方股东国泰君安证券一直视子公司国联安如“鸡肋”,多次意欲卖掉其所持股份。如今由于其上市战略的考虑以及旗下资管公司羽翼渐丰,减持基金公司股权的考虑再度被提及。

  与此同时,中小基金公司股权估值则出现持续下滑的状况,基金公司股东也面临着股权贬值的风险。

  1.

  国泰君安再生“退意”

  在国泰君安首次转让旗下国联安基金股权近五年后,或又起新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接近国泰君安证券人士处了解到,公司意欲出售其控股子公司国联安基金的股权。而有国联安内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近期亦听到此传闻,不过“后来去打听,又说不卖了。”

  事实上,国泰君安一直以来视这家“长不大”的子公司如 “鸡肋”,出售股权的想法由来已久。“主要是因为想上市,希望每个分支机构都盈利,财报看起来比较好看。”接近国泰君安证券人士表示。

  2012年国泰君安已经完成改制程序,12月11日正式发布了上市辅导公告,标志着国泰君安IPO进入实质性阶段。

  与此同时,国泰君安也在持续清理旗下股权投资。自去年11月以来,国泰君安开始密集挂牌转让所持的公司股权,其中不乏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截至目前,在上海联合交易所挂牌的股权项目已超过10家,其中大部分为所持的金融企业零碎股份,而挂牌金额最大的是安徽国祯集团有限公司,拟出让2080万股,占总股本25.12%。

  国联安基金为国泰君安和德国安联集团合资成立的基金公司,前者持有的股权比例51%,纳入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国泰君安的年报并未披露国联安的经营情况,不过就规模相近的公司情况来看,年净利润在5000万~8000万元左右。

  据了解,国联安近年来一直保持盈利状态,但据称 “赚得不多。”截至2012年底,这家成立10年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为166亿元,行业排名41位。

  对子公司经营发展的信心也左右着股东的持股意愿。2008年国泰君安曾将16%的国联安基金股权转让给外方股东德国安联,据了解早前国泰君安还有进一步减持股份的考虑,不过许小松走马上任国联安总经理后,暂缓减持计划。

  据知情人士称,三年任期满后许小松辞职,而中外股东方在新任总经理人选的问题上分歧较大。“双方股东都不满意对方提出的人选,最后各自退了一步,选了第三人。”原华安基金副总经理邵杰军接任了国联安总经理。

  据悉,国泰君安对邵杰军的考核目标中,对利润的要求占比较高。2012年,国联安基金发行了3只债券型产品和1只指数分级基金,规模较前一年有所提升。

  2.

  资管公募业务资格未定

  此外,国联安未来是否会成为国泰君安资管公司开展公募业务的障碍,也影响其在国泰君安系中的去留。

  国泰君安资管公司近年逐步发展壮大,去年底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成为行业中规模数一数二的资管公司。

  自今年初证监会放开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后,国泰君安资管公司高层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对开展这一业务的兴趣。“但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疑问,包括资格问题、人员配备问题等等。”该人士表示。

  其中提及的资格问题是指去年刚实施的新版《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管理办法》中新增的一条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的单个股东或者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合计持股在50%以上的,上述股东及其控制机构不得经营公募或者类似公募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目前有12家券商都受制于该条款,其中包括持有国联安51%股权的国泰君安。

  记者就此向证监会基金部相关负责人进行求证,该负责人表示,“按照现行有效规定,确实是会成为一些希望自行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券商的障碍,不排除有的公司会通过减持股权来规避。”但他同时提到,“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修改 《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管理办法》,以与新 《基金法》形成配套规定,对于这条条款的去留我们会认真考虑。”该负责人称,“四月份应该能出台征求意见稿,在6月1日资产管理机构申报资格前肯定会明确下来。”

  有业内人士预计,如果该条款被取消,则障碍顿消,反之未来券商系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的情况可能会因此增加。“对于控股基金公司的券商来说有两个选择,要么就不做公募业务而集中精力做好基金公司业务;另一种选择就是降低在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0%以下,不再实现控股。”有资深金融领域律师表示,“这取决于不同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战略选择。”

  同时,证券公司筹建新基金公司的动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如果券商自己就可开展公募业务,那么基金公司牌照的价值当然会打折扣。”

  3.

  股权交易价格下滑

  目前中小基金公司股权价格似乎正面临着持续下滑的风险,从近期几笔基金公司股权交易情况可见一斑。

  2012年11月,东方基金小股东中辉国华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将持有的东方基金18%的股权作价1亿元,与东方基金大股东东北证券(000686)达成转让意向。然而这一转让价格比2011年东方基金同比例股权的拍卖价低了2780万元。

  今年2月,万家基金原股东上海久事公司、深圳市中航投资(600705)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20%股权转让给新疆国际实业(000159)股份有限公司,40%的股权作价2.08亿元。这一转让价格刚好为上海久事公司此前的挂牌底价,可见竞争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万家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44亿元,是东方基金的1.4倍,然而其股权转让价格却是后者的九折,可谓“贱卖”。

  与规模相近公司相比,万家基金股权转让价格更是创下近年最低价。2009年宏利金融斥资约10亿元收购当时资产规模260亿元的泰达荷银基金公司 (现改名泰达宏利)49%的股权。2012年,三井住友银行收购中邮创业基金(规模250亿元)24%的股权花费了约7.76亿元。

  虽然万家基金所管理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品种占比较大,在同等规模的情况下营收不及上述基金公司,但估值差距大到2~3倍仍颇为反常。

  而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股权则更加“不值钱”,去年成立一年的次新基金公司长安基金增资至2亿元,除了三家原股东外,新引进股东上海磐石投资有限公司认购出资3600万元,占股权18%。这等同于,另外两家股东将其股权进行平价转让。

  经营业绩不理想,或是这些小基金公司股权“不值钱”的原因之一。长安基金成立以来尚没有挣脱亏损的境地,而东方基金连年利润大幅下滑,2011年由盈转亏。

  但有基金研究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改革后基金公司准入门槛降低,其股权稀缺性正在逐渐弱化。

  4.

  外资股东式微

  此前一直积极寻求合作的外资机构,对于在华基金公司股权的兴趣似乎也有所减弱。

  近年已经发生几起外资股东主动退出的案例。2011年金元比联基金(现金元惠理)的外资股东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四处寻求接盘方,公司长期亏损以及中外股东矛盾不断使得外方股东萌生退意,最终以4050万元的低价将49%股权“打折”卖与香港惠理集团。

  新设立的基金公司中原英石在筹备待审阶段就经历了外资股东换人,原外资股东英杰华保险集团由于受到海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进行战略调整,决定放弃在华设立基金公司,将股权转让予安石投资。

  另一方面,去年监管层取消了对内资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49%的限制,这意味着基金公司理论上可由单一境内股东100%控股,即一人公司。对于此前一些希望通过合资成立基金公司来谋求控股的公司而言,现在已无此必要。

  去年10月,招商基金的两大内资股东招商银行(600036)招商证券(600999)同时公告称,共同斥资9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受让荷兰投资持有的招商基金33.3%股权。招商基金也从合资基金公司变为内资基金公司。

  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对招商基金股权作价24.33亿元,较其账面净资产增值2.83倍。按照招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和近两年营业收入情况,对比2011年华夏基金股权转让时的估值,其股权价值基本与后者比肩。

  从近年新申请设立的基金公司类型中也可以发现,内资公司占据了主流。例如新一批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中,兴业银行(601166)一反银行系基金公司股东“中外搭配”的传统,找到中海集团作为合作方,并实现90%的绝对控股。

  不过未来外资机构或将以另一种方式进入内地资产管理行业。今年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商议建立香港与内地基金相互认可平台,借双向性承认基金产品及发行资格,使金融机构在内地或香港发行的基金皆可跨境销售。

  该基金互认制度可以让境内的基金公司直接募集国际市场资金投资内地,香港批准的基金公司也可以到内地销售,扩大境内的项目投资范围。

  有合资基金公司海外业务负责人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很有可能被允许直接到国内销售它们的产品,这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问题,3年、5年就可能会遇到面对面的竞争。”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