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与中信泰富矛盾公开化 大幅计提致巨亏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中冶与中信泰富矛盾公开化 大幅计提致巨亏

加入日期:2013-2-1 8:50:00

  邓瑶

  中国中冶(601618.SH)长期存在的经营问题浮出水面,与中信泰富(00267.HK)的矛盾也逐渐公开化。

  1月31日,中国中冶发布2012年业绩预亏公告称,公司预计去年全年亏损达72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大幅计提各项会计科目减值准备,其中,计提项目主要 为葫芦岛有色及海外铁矿资源。

  中国中冶一位独董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冶在年报中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是为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精简上市公司业务做准备,“中冶将进一步向主业集中,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几笔巨额资产损失计提包括中冶承建中信泰富位于澳洲的Sino Iron磁铁矿项目,该项目当期计提损失达31亿元人民币。

  随后,中信泰富立即在港交所网站发出公告“反击”称,公司将决定采取何种适当措施,包括中冶须按合同支付的延期赔偿及独立评估结果。

  受葫芦岛有色拖累

  自2007年中冶集团入主*ST锌业五年以来,*ST锌业有四年亏损。

  葫芦岛有色拖累中国中冶业绩多年,去年年底,中国中冶*ST锌业所有股权腾挪至集团公司。

  预亏公告显示,尽管公司已于2012年12月31日将持有葫芦岛有色的股权转让给了控股股东中冶集团,并因此得以转回本年度及以前年度超额亏损约30亿元,但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公司对葫芦岛有色应收款项计提了约69亿元坏账准备。两者合计导致公司201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减少约39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冶集团持有葫芦岛有色51%股权,而葫芦岛有色持有*ST锌业(000751.SZ)35.42%的股份,中冶集团等于通过葫芦岛有色间接成为*ST锌业的大股东。自2007年中冶集团入主*ST锌业五年以来,*ST锌业有四年亏损。

  去年,*ST锌业亏损额更是增加了2.4倍,成为中国中冶最大的“出血点”。1月31日,*ST锌业发布了2012年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1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7.09亿元,每股收益约-3.28元。而2011年,*ST锌业亏损10.85亿元,每股收益为-0.98元。

  一位接近中冶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冶正打算将*ST锌业破产重组。

  与中信泰富矛盾公开化

  若首条生产线无法在今年8月底投产,中冶便还得赔偿中信泰富的损失

  另一项大额减值计提来自中国中冶承建的中信泰富西澳Sino Iron磁铁矿项目。中国中冶称,公司对该项目工程承包合同预计总成本超出中信集团已认可的项目成本部分约31亿元计提为当期合同预计损失,进而导致公司201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减少约31亿元。

  中国中冶称,为积极推动项目进程,本公司已经为该项目垫付资金8.58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由于成本增长远超预期,中冶与中信泰富在Sino Iron磁铁矿项目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此次公告使得双方矛盾公开化。中国中冶称,今年1月22日,中信集团已发书面函件,认可将合同成本从34.07亿美元调高至43.57亿美元,最终合同额需经第三方审计后认定。

  随后,中信泰富发函反驳称,中冶公告中提到中信集团的书面函件,鉴于中信泰富非函件的一方,故无需承担任何义务。

  中信泰富还称,大部分大型工程项目均会出现承包商及雇主提出索赔,而这些索赔一般在完工时统一解决,中信泰富将稍后决定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问题。

  中信泰富曾在补充合同写明,若首条生产线无法在今年8月底投产,中冶便要赔偿中信泰富的损失。中信泰富方面曾对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按此计算,中冶每日赔偿额高达500万美元。

  一位曾在中冶Sino Iron磁铁矿项目工作的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中信泰富不打算将Sino Iron磁铁矿项目第3至6条生产线的建设和调试继续交给中冶承建。

  除了Sino Iron磁铁矿项目计提巨额减值。中冶兰伯特角铁矿继2012年上半年计提18.1亿元之后,2012年下半年需再度计提约5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此外,由于多晶硅市场价格持续低迷,造成本公司下属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度大额亏损。

  中冶欲收缩战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冶“出血点”很难根治

  中国中冶的巨幅亏损令投资者望而生畏。实际上,这些经营问题早已存在。

  上述中冶独董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冶之所以在2012年业绩中大幅计提,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冶决心收缩战线,进一步向主业靠拢。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冶旗下有五大业务板块,分别为EPC工程总承包及相关服务、资源开发及相关服务、纸业及相关服务、技术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和房地产开发及相关服务。

  不过,中冶传统的工程承包业务在2012年依然获得盈利。包括工程承包在内的业务总共盈利约21亿元,冲抵大额计提直接导致公司净亏损93亿元后,中冶全年亏损72亿元。

  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冶这些“出血点”很难根治。

  一位了解中冶的人士表示,中冶海外资产潜在盈利能力较差,并不是计提损失就能解决的问题。另外,葫芦岛有色的问题积重难返,即使破产重组,也有很多遗留问题。

  “除了市场原因,中冶在管理方面,依然有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上述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从中冶相关人士处获悉,2013年,中冶将在内部管理上进行一系列改革。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