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总理亲自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合作意义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密集地向泰方推广中国高铁技术,体现出高层对高铁合作的重视。中国的“高铁外交”早在2011 年前已经初见成效:2006年,中国铁建牵头组成的合包集团获得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项目二期工程全部两个标段;2009 年,在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期间,中国铁道部和俄罗斯运输部签署了关于在俄组织和发展快速及高速铁路的备忘录;2011 年,胡锦涛主席访美,中国铁道部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签署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另外,中国还与老挝、巴西等国签署了高铁领域合作意向书或协议,与缅甸、波兰、印度和中亚部分国家达成了合作发展铁路的共识。不过,2011 年“7.23”动车事故后,中国高铁技术输出暂时放缓。经过两年的调整后,高铁对外合作再度重启。
中国高铁技术过关、成本占优,为高铁技术持续输出提供可能。经过技术引进和多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中国高铁技术过关,国产率基本达到70%以上,在目前全球化分工协作生产的背景下,中国高铁具有出口的实力。同时,有研究报告显示,国外高铁建设成本约为3 亿元/公里,而中国只有1.5~1.8亿元/公里,成本节约40%以上,因此成本优势为高铁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持续出口提供可能。
国内高铁市场发展进入平稳期,国外市场的有效拓展为铁路设备板块相关企业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可能。
目前,国内高铁建设进入平稳期,2013~2015 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约7000 亿/年,增幅不大。虽然高铁线路竣工进入相对密集期,加之高铁成网配车密度提升,两个因素大概率保证未来两年铁路设备的需求,但国外市场的拓展将为铁路板块相关企业业绩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提供可能。
目前,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动车组产能合计达400 列/年,而2012 年产能利用率不到60%,时代新材动车组用弹性元件也将在60 万公里实验结束后批量生产。
由于国内高铁竣工里程及投资将进入平稳期,我们认为,后期高铁成网后配车密度的提升,以及国外市场的推进速度为决定铁路相关各产品未来增速能否超预期的主要因素。
风险提示: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达预期、铁路设备价格下滑、国外市场推进速度低于预期等
(责任编辑: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