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划定能源消费“红线”(附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务院划定能源消费“红线”(附股)

加入日期:2013-1-31 8:08:5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国务院部署能源消费 总量目标分解
  国务院划定全国能源消费红线
  能源消费强度总量控制新机制将加快形成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已报国务院审批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4.3%左右
  煤忧气喜 国务院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设限 新能源节能两手突围
  国务院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受益股)
  核电建设全面重启 12股即将爆发
  光伏行业准入条件有望近日出台 15股再迎政策红包

  国务院部署能源消费 总量目标分解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会议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
  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问题为36.2亿吨标煤。
  会议提出,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民间称为“双控”机制。
  记者此前了解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但能源消费总量在地区间的分解仍然在进行中,尚没有确定。
  能源消费总量重在分解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关键在于在地区间分配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
  国务院强调,为了实现这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要建立分解落实机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
  此前,各地方省市为给经济发展留出更大空间,在已经出台的地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中,一般都将本地GDP增速调高,能源增速也相对较高,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有出入。而且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行情 专区)消费量目标只是预期性目标,并没有约束性。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委员周凤起对本报称,能源消费总量是根据减排倒推的目标,目标会逐渐具有约束性。据记者了解,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中配套有对地方的考核,采取省、市、县三级考核,并对落实情况打分,形成对地方政府的约束。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初衷是应对环境压力,所以主要控制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在此前一个论坛上,国家气候中心主任李俊峰曾称,能源供应和消费革命就是革煤炭的命,提高新能源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一西部省份地方官员对记者分析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煤炭生产主力省区的影响较大,西部水资源丰富,受此影响不大。
  新能源“填空”
  限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是鼓励新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发展。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去年底举行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谈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时就称,要下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差别电、惩罚性电价制度。
  一名接近能源政策制定的官员直接指出,电力改革和新能源发展受到电价制约较大,没有电价形成机制的改变,什么改革都是徒劳。
  新能源各项指标已经一提再提,根据刚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风电、水电的目标都已确定。
  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表示,与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比较,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更加紧迫。公开资料显示,天然气在我们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虽然从2007年开始提高,但2012年也仅达到5.5%的水平,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5%。
  不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受到价格形成机制的限制都很大。天然气价格改革2011年底在广东、广西试点,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形成天然气价格,但全国推广却没有时间表。(.第.一.财.经.日.报)

 

  国务院划定全国能源消费红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
  为切实改变过度使用能源的状况,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会议提出,要立足于转方式、调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会议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
  会议强调,实现这一预期目标,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建立分解落实机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强化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和煤电价格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三)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能源统计与预测预警,适时组织开展全国能源统计普查。(四)提高能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居民合理用电,保证居民生活用电,严格禁止对居民拉闸限电。(.证.券.时.报)

 

  能源消费强度总量控制新机制将加快形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
  为切实改变过度使用能源的状况,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会议提出,要立足于转方式、调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会议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
  会议强调,实现这一预期目标,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建立分解落实机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强化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和煤电价格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三)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能源统计与预测预警,适时组织开展全国能源统计普查。(四)提高能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居民合理用电,保证居民生活用电,严格禁止对居民拉闸限电。(.中.国.证.券.报)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已报国务院审批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预计2012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6.2亿吨标煤,比2011年增长4%,是2002年以来仅第二个增速较低的年份,仅次于能源消费增速最低的2008年。”一位地方能源局官员对本报透露。
  上述这位地方能源局官员介绍,从行业来看,2012年预计煤炭消费量约为24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8亿吨,增长2.7%,增速回落近2个百分点 ,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2.72亿吨,增长2.5%,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分析说,这主要受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速趋缓。
  而本报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若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增速是10年次低,低最低的于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2007年能源消耗数为28.1亿吨标煤,而2008年为29.1亿吨标煤,增速只有3.5%。
  “不过,随着经济增速的回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会加快,国家确定的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目标恐难实现,因此应能在节能上多下功夫,”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高级顾问杨富强对本报介绍,否则会造成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增加能源安全风险。
  “从2012年的能源消费数据来看,十二五期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难度依然很大。”前述地方能源局官员分析。
  杨富强指出,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来缓解能源消费增长点压力,因为我国节能空间的潜力依然很大。
  对此,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
  会议通过发改委提出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
  上述预期目标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再压缩形成。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41亿吨标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4万亿千瓦时。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十二五”及今后的能源新政。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十八大报告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标煤总量控制决心不断加大。
  有能源局官员测算,国民经济按照“十五”和“十一五”年均7.5%左右的发展速度,2020年GDP可以实现翻番,届时能源消费将超过55亿吨标煤。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分解落实机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
  接近能源局人士透露,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已经报请国务院审批,方案提出总量控制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分解落实机制。能源局将适时召开全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会议。
  会议还专门提出通过市场手段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其中包括,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和煤电价格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 .
  此前,根据国务院1月23日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目标为40亿吨标煤。林伯强分析,这意味着后三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空间只有3.8亿吨标煤,这一空间很容易被突破。(.2.1.世.纪.经.济.报.道)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4.3%左右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要实现2015年4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未来5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4.3%左右。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能源总量控制要求各个省份控制甚至减少能源消费数量,这相当于给地方经济增长上了“紧箍咒”。地方政府出于对经济发展的担忧,可能在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上斤斤计较。因此,需要根据各地情况,合理分配地方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投资协会能源中心专家张位平认为,理顺能源价格机制,关键是要把能源比价调整好。如天然气和石油的比价,和煤炭的比价,天然气发电和煤炭发电的成本和价格比较等,要不断改革调整,探索市场机制。(.渤.海.早.报)

 

  煤忧气喜 国务院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和煤电价格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煤炭面临新考验
  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把“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分解到各地区,而地方各级政府对区内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这一政策压制了未来三年煤炭消费的反弹空间。
  刚刚颁布不久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以内。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产量36.6亿吨,即未来三年新增2.4亿吨,较2012年增加幅度为6.5%,平均每年2%多一点。这一速度至少创下十年来的新低。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将能源消费总量列为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相比,预期性指标一般可据实际需求而弹性变动。然而,国务院此次提出地方官员对能源消费分解目标负责,压制了煤炭消费反弹空间。
  煤炭消费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污染源。抑制化石能源消费,是为了还人民一个美丽蓝天。糟糕的是,2013年动力煤因扩产导致新增产能较多,供需进一步失衡的趋势增加。
  煤炭行业分析师杨立宏认为,山西、新疆、蒙西和陕西在建产能超10亿吨,产能超过规划难以避免。
  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最新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28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1元/吨;已经逼近2012年最低煤价。煤炭旺季煤价连续七周下降,这是最近多年没有见过的情况。
  未来三年,煤炭行业将面临考验,尤其是动力煤厂商。主要是因为焦煤、无烟煤替代性较差,而煤电被新能源替代的空间很大。除了西山煤电盘江股份永泰能源等少数煤企主营业务为焦煤外,其余上市煤企均以动力煤为主业。
  天然气或启价改
  会议要求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给未来天然气价改埋下伏笔,同时也为节能服务产业打开了广阔空间。
  “所谓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意味着要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其实质就是要改变目前天然气定价不合理、价格水平过低的现状。”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问题专家刘毅军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就要控制煤炭和石油的消费,而相应的,就要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而理顺价格体系是鼓励天然气生产和进口的重要前提。
  他同时表示,理顺价格有助于天然气的市场化改革,但能否扩大市场仍存有疑问,因为一旦提价将抑制消费,“故此,即便改革也不应让天然气价格涨得过快过高”。
  在A股上市公司中,最受益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是中国石油广汇能源等天然气资源进口商,同时,大通燃气陕天然气等城市燃气供应商也会受到天然气提价的传导。
  至于此次会议特别提到的节能服务产业,华创证券节能行业分析师张文博昨天告诉本报记者,其主要包括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交通节能。其中,涉足建筑节能的主要有泰豪科技达实智能,前者拥有设计、制造和安装节能型中央空调等楼宇智能化电气产品的实力,后者从事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上.证)

 

  能源消费总量设限 新能源节能两手突围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会议同意国家发改委提出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
  会议要求建立分解落实机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强化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明确提出,“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专家认为,政策一方面着眼于控制以煤炭为主的高污染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光伏、核电等新能源;另一方面通过加大企业节能改造力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使用高效电机等节能方式降低企业能效,从两个方面入手达到控制消费总量的目标。
  会议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和煤电价格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一位专家表示,此举为新能源发展打开了缺口。目前由于方案未最终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中是否包括新能源还未定,不过,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各地多发展新能源还是有益无害。
  记者获悉,此前方案讨论稿中并未将各地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煤层气与页岩气、余热发电消费量等纳入考核统计范围。
  目前,北京、上海、河南、浙江等省市编制印发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并将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到各地市。例如,到2015年,河南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9000万吨标准煤以内,年均增长6.2%;用电量控制在3900亿千瓦时以内,年均增长10.6%。
  专家分析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地方再通过增加更多能源消耗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愿望将被打压。“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重在制定措施和建立机制,“十三五”期间力争全面形成效果。(.上.证)

 

  国务院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受益股)
  专家认为,政策一方面着眼于控制以煤炭为主的高污染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光伏、核电等新能源;另一方面通过加大企业节能改造力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使用高效电机等节能方式降低企业能效,从两个方面入手达到控制消费总量的目标。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和煤电价格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煤炭面临新考验
  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把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分解到各地区,而地方各级政府对区内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这一政策压制了未来三年煤炭消费的反弹空间。
  刚刚颁布不久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以内。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产量36.6亿吨,即未来三年新增2.4亿吨,较2012年增加幅度为6.5%,平均每年2%多一点。这一速度至少创下十年来的新低。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将能源消费总量列为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相比,预期性指标一般可据实际需求而弹性变动。然而,国务院此次提出地方官员对能源消费分解目标负责,压制了煤炭消费反弹空间。
  煤炭消费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污染源。抑制化石能源消费,是为了还人民一个美丽蓝天。糟糕的是,2013年动力煤因扩产导致新增产能较多,供需进一步失衡的趋势增加。
  煤炭行业分析师杨立宏认为,山西、新疆、蒙西和陕西在建产能超10亿吨,产能超过规划难以避免。
  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最新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28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1元/吨;已经逼近2012年最低煤价。煤炭旺季煤价连续七周下降,这是最近多年没有见过的情况。
  未来三年,煤炭行业将面临考验,尤其是动力煤厂商。主要是因为焦煤、无烟煤替代性较差,而煤电被新能源替代的空间很大。除了西山煤电盘江股份永泰能源等少数煤企主营业务为焦煤外,其余上市煤企均以动力煤为主业。
  天然气或启价改
  会议要求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扶持和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给未来天然气价改埋下伏笔,同时也为节能服务产业打开了广阔空间。
  所谓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意味着要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其实质就是要改变目前天然气定价不合理、价格水平过低的现状。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问题专家刘毅军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就要控制煤炭和石油的消费,而相应的,就要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而理顺价格体系是鼓励天然气生产和进口的重要前提。
  他同时表示,理顺价格有助于天然气的市场化改革,但能否扩大市场仍存有疑问,因为一旦提价将抑制消费,故此,即便改革也不应让天然气价格涨得过快过高。
  在A股上市公司中,最受益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是中国石油广汇能源等天然气资源进口商,同时,大通燃气陕天然气等城市燃气供应商也会受到天然气提价的传导。
  至于此次会议特别提到的节能服务产业,华创证券节能行业分析师张文博昨天告诉本报记者,其主要包括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交通节能。其中,涉足建筑节能的主要有泰豪科技达实智能,前者拥有设计、制造和安装节能型中央空调等楼宇智能化电气产品的实力,后者从事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