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业绩变脸 证监会处罚东吴中信证券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IPO业绩变脸 证监会处罚东吴中信证券

加入日期:2013-1-11 8:07:23

  导读:
  IPO业绩变脸 证监会处罚东吴中信证券
  IPO财务核查圈定12项重点
  中国股市IPO三大改革方向

  IPO业绩变脸 证监会处罚东吴中信证券
  证监会打击信息披露违规再出“成果”,这次轮到东吴证券。记者昨日获悉,因业绩变脸,证监会近期对东吴证券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中相关主体的责任进行了核查。根据核查结果,东吴证券及其IPO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这是今年以来第三家上市公司因业绩变脸被采取监管措施。1月3日,证监会宣布科恒股份南大光电被采取监管措施。
  2011年12月12日,东吴证券成功登陆沪市。不过,仅上市1个月后,东吴证券发布了2011年业绩快报,公司2011年度实现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减少59.9%。业绩变脸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其IPO也受到媒体质疑。
  为此,证监会近期对东吴证券IPO项目展开核查。核查结果显示,东吴证券2011年12月9日刊登招股说明书,此前业绩已出现大幅度下降,发行人、保荐机构均未在重大事项承诺函中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发行人亦未在招股过程中作相应的补充公告。此外,东吴证券在主板公开发行上市当年的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幅度超过了50%。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对发行人东吴证券、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分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邵向辉、周继卫采取了9个月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监管措施。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的,分类评价时将给予相应扣分,直接影响最终的分类结果。分类级别降低,意味着将增加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比例,对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新业务新产品试点等产生一定影响。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必须恪守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行为准则,自始至终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充分负责。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深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证.券.时.报)


  IPO财务核查圈定12项重点
  被称为首次公开发行(IPO)“史上最严财务核查”日前拉开序幕。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此次核查重点圈定在12大领域,主要目的被众投行解读为“挤压排队企业的各种水分”。
  圈定12大核查重点
  随着证监会专项核查的展开,各家券商这两天都在忙于制订项目核查计划。“时间紧,任务重。”这是多家投行人士的一致反馈。
  “会议列举了12大重点核查事项,我们内部讨论的结果也是从这些方面入手。”中部某券商投行部一位保代透露。这位保代坦承,只要发行人没有刻意对会计师和保代隐瞒,保代和会计师对相关项目存在的问题心里有数,也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核查。
  据悉,此12项核查重点分别为自我交易、利益交换、关联方、利润虚构、体外资金循环、虚假的互联网交易、少计当期成本费用、阶段性降低人工成本粉饰业绩、推迟费用开支、资产减值低估、推迟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其他导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粉饰业绩或财务造假的情况等。
  “会里对此次核查的决心很大,比如对自我交易,会议上公开点名了不少企业案例;说到自我交易,便直接以绿大地为例,说绿大地虚构工商注册信息等。”深圳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转述其参会时相关领导的表态。
  某券商深圳投行部一位负责人称,前期监管部门应该是做足了功课,对此次核查有备而来。“从会上列举的核查重点内容可以看出,监管层对很多细分行业的点评都很到位。”
  IPO核查志在挤水
  “这次核查就是为IPO堰塞湖挤水嘛,想通过核查让不合规的、业绩下滑严重的问题企业主动撤材料,再放行优质企业。”北方某券商一位准保代说。这位已从事投行工作4年的准保代预测,不出意外,3月底前应该就会有企业主动申请撤材料。
  某私募投资公司甚至预言,在严格核查风暴之下,800多家排队企业中或有10%~20%企业将选择主动撤回,创业板中业绩整体下滑的行业、主板及中小板一些不易核查的行业很可能成为撤回的重点板块。
  “业绩下滑严重的企业,即使不愿撤,保荐人也会劝它撤材料的。”上海一位券商投行负责人分析称,从监管层的态度看,对主动撤材料的企业,对中介机构的责任追究可能从轻甚至免于追究,但如果是被监管层核查小组后续抽查发现,肯定会从重处罚。
  另外,根据要求,此次核查需由投行质控部门牵头,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对核查留底备查,这对排队项目多的投行也形成了一个考验。据悉,一般投行质控部门人数在10人以内,若需要核查的项目较多,质控部门人手肯定不够。
  “我们公司这次是全员出动,质控部门人数不够,已经决定从项目组借调人手,以配合质控部门核查。”北京某券商一位保代说。证监会数据显示,包括该投行目前有近20个项目需要核查。(.证.券.时.报.网)

 

  中国股市IPO三大改革方向
  新股发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日前在其著作中提出,中国股市IPO有三大改革方向。
  第一个方向: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
  现行的发行审批制度高度集中,历史上长期充当政策调控的工具,因此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样,发行节奏快了,往往被解读为管理层意欲打压股市;慢了、停了又被认为是政府托市的信号,然后又焦虑IPO何时重启那只半空中的靴子。这样的调控办法左右为难,动辄得咎,显然不是长久之道。
  改革要循序渐进,就要从现在起研究从行政性实质审批向市场化审核注册的过渡之道,让经济周期和市场供求关系逐步发挥对企业上市节奏的调节作用。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供求失衡、推动估值高企的情况,可以大大加快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上市的步伐,适当延缓大型企业的上市,以保持适度均衡的上市规模和节奏。同时改善A股市场国有股比重过大的所有权结构。
  发行审批制的改革不限于股票,公司债本来也应当是证券市场主要品种,而且与股票相比,其风险要小得多。
  现在奇怪的是,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连自己高风险的股票都在市场上流通,但要发行公司债,门槛很高,阻力重重,手续繁杂,中介费用不菲,以致上市公司主要也靠银行信贷支撑。
  第二个方向:再发行即再融资制度的改革。
  现在,首发定价已经市场化了,但再融资不仅仍然是严格的审批制,而且发行定价严重落后,完全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在再发行即再融资体制的改革方面,完全可以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使上市公司董事会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可以按照即时的二级市场价格,进行定向募集的增发,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资本市场投融资效率,也可以挤压股市结构性泡沫,夯实二级市场的估值基础。
  再发行体制从广义上说还包括股本扩张的市场化。股本扩张的市场化可以打破货币幻觉,使市场上既有很贵的股票,也有几毛几分的股票,使投资者明白所谓送股转增股不过是账面的游戏,现金分红才是真正的回馈股东。
  第三个方向:退市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退市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改革早已落后过时的资产重组制度安排。
  有实体经济内涵的购并重组,其实更多地表现为强者更有强中手的竞争性整合。对弱势企业的收购兼并即使发生,也往往需要投资者对投资失误付出代价。
  所以在境外规范市场上我们有时也看到对失败企业的并购重组,但经常是以原先投资者的权益以极低的价格被大大稀释为前提。
  让投资失误的股票购买人付出代价,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基础条件。我们名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挽救壳资源做法,结果是赏罚不分,市场纪律松懈,垃圾企业比蓝筹优质企业还香。保护主义的溺爱误导了投资理念,这也是目前A股市场存在结构性扭曲和泡沫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要校正二级市场股价结构的扭曲,仅就发行体制本身而言,就需要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其中许多环节既要方向明确,步伐坚定,还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
  只要我们坚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同时立足国情、脚踏实地,发行体制改革的成功和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都是可以预期的。(.深.圳.商.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