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综合报道】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今年以来,中投证券的投行、研究均遭遇人事地震,其中投行部有13位保荐代表人出走,这意味着中投流失了40%的保代。同时,研究所也有10位研究员离职,占研究总人数的15%。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中投证券遭遇人事地震,其诱因是今年年初进行的自上而下、重构业务线的一场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离职的保代,多数是中投证券的“老干将”。例如,刘茜、康翰震、孔玉飞、倪霆是首批保代,葛绍政、周扣山、王军也早在2006年、2007年取得保荐资格。其中,葛绍政在过去4年保荐了4个IPO项目,实现100%过会。
据了解,投行、研究所人员的变动,跟中投证券一季度启动的人事改革密切相关。
今年3月,中投证券组织了“三定”(定编、定员、定岗)动员大会,在主要业务条线实行负责人(MD)制度,由业务负责人与公司签署“经营目标责任书”。同时,业务部门员工的薪资和奖金,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以投行为例,公司降低了保荐代表人固定的薪酬,薪资结构向项目提成倾斜。同时,项目提成奖也由过去的一次性发放改为分三年发放。”中投证券内部一位老员工介绍,IPO市场低迷,发审节奏放缓,保代的项目提成奖明显缩水。
而公司将项目提成改为分三年发放的新措施,让保代意见很大。“钱本来就不多,我还拿不到。”前述内部员工称,将项目奖金分三年发放是公司的一种管理手段,但对于新规则,很多保代感觉不适应,纷纷选择离开。
研究所同样是这次改革中“动刀子”的业务部门。“原本属于经纪业务范畴的大客户理财销售团队现在划拨到研究所,纳入研究所的成本范围。”中投另外一位内部人士称,公司在年初确立了研究所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目标。
中投研究所内部通讯录显示,今年3月,研究所的机构销售团队只有对接公募基金的17人,但等到8月,销售团队增加至28人,对接私募、券商资管以及社保、保险的销售也纳入了研究所。除此以外,管理团队中的所长孙怀宇、副所长王鹏的头衔已经变更为“总经理”“副总经理”。
“称呼的改变,代表的是研究所性质的变化。过去研究所可以获得公司拨款,每个季度发放奖金。但现在绩效奖金部分必须是来自研究所的分仓收入,只有实现盈利才能有奖金。”一位接近中投证券高层的行业人士透露,研究所还是跟总公司一起核算,并没有外界所传的“自负盈亏”。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投证券研究员普遍是毕业一两年的新人,缺乏经验,很难争取到分仓,自然也就没有奖金。“中投证券是典型的国企,研究所的收入比市场平均水平低很多。再加上没有奖金,这意味着这批年轻团队的收入会非常低。”业内一位基金研究员透露,调整绩效机制后压力大,收入低是研究员出走的主要原因。
在外界看来,中投证券在弱市启动改革,一方面是迫于经营的压力,同时也是券商过冬的一种手段。
中投证券2011年未经审计的报表显示,中投证券2011年营业收入为23.77亿元,同比下降41.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8亿元,相比2010年14.3亿元的净利润,缩水55.47%。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滑。2011年,中投经纪业务收入为16.3亿元,较2010年的27.5亿元下滑40.7%。
大幅下滑的还包括投行业务。据Wind资讯,2011年,中投承销保荐17个项目,其中8个IPO项目,承销保荐净收入3.18亿元。但今年以来,中投证券仅发行了泰格医药唯一一单IPO项目。今年上半年的投行收入1.1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6.98%。
研究所同样处于收入下滑的现状。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投证券研究所佣金分仓收入为3354万元,居行业第21名。而去年同期,该所分仓收入为4400万元,同比下滑23.7%。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投证券改革只是券商收缩过冬的一个手段。因为在弱市环境下,所谓改革提高效率,实质上是变相降薪裁员的一种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