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成重点退出渠道言之过早VC/PE业内人士称仍需看流通性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新三板成重点退出渠道言之过早VC/PE业内人士称仍需看流通性

加入日期:2012-8-8 5:18:50

  本报记者 桂小笋

  自上周五宣布新三板扩容获批以来,围绕其衍生的种种观点争论不休。对于VC/PE行业而言,是否会因此而将投资的目标及退出渠道做出调整?业界目前的观点集中在两点,一方面,有分析人士认为,新三板扩容之后,新的投资机遇下,VC/PE将转移退出重点渠道领域,且已有公司开始布局;而另一方面,有投资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认为,短期内对新三板不会过份期待。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李爱民对本报表示,如果新三板的流通性欠佳,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退出。

  流动性考验退出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将突破性增加,挂牌企业股东人数的突破也将使得其股票交易日益活跃,VC/PE机构在面临更多的投资标的的同时,退出渠道也较以往更加顺畅,这对回报水平每况愈下的VC/PE机构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由于新三板企业目前价值未得到完全开发,2012年上半年挂牌企业平均市盈率仅为18.20倍,而中小板、创业板的市盈率在30倍上下,相比之下,VC/PE机构注资新三板成本较低,日后退出可带来可观的回报;虽然新三板挂牌条件较场内市场宽松许多,挂牌企业盈利水平也不能与场内市场企业匹敌,但高新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均是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VC/PE机构在帮助园区内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之余,还能为被投企业带去先进的技术、规范的管理及广阔的市场,这将有助于加速企业成长,被投企业的高速发展也将为其投资者们带来可观回报。

  但是,由于此前新三板流通性欠佳,亦有分析人士担忧,VC/PE不容易抛出股票,金融界首席分析师王桂虎认为,当前“新三板”市场参与的投资者范围非常狭窄,股票也受到股东人数的限制,规模的限制使新三板不会特别活跃。

  而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李爱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VC/PE是否选择新三板做为退出渠道,流通性仍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行业仍显疲软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经济环境及行业发展状部等综合因素的使然,今年以来,关于VC/PE行业正在经历洗牌的传言不绝于耳。

  从清科研究中心透露的数据来看,市场低迷状况不容忽视。清科数据库统计显示,2012年7月份中外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基金共计21支,新增可投资本量为18.54亿美元。其中20支为人民币基金,募集金额为8.54亿美元,占7月募资总额的46.1%;1支为美元基金,募集金额为10亿美元,占7月募资总额的53.9%。与上月相比,募集基金数量上有所上涨,但基金的平均规模较前仍有较大幅度下降。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李爱民对本报介绍,从他的经验来看,行业目前融资的确困难:“宏观经济环境不好,这使得所有的行业都在这个环境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行业赢利能力也随之受影响;此外,前期VC/PE过热,以至于投资人对回报的期望很高,大量资金因此涌入,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心理落差就会显示出来,经过几年的实践,LP的投资更加谨慎,而曾经出资的LP投资还没回收,面对再融资也显得有心无力。”

  清科研究中心也认为,7月虽出现亮点基金,以及个别活跃LP,但整体募资情况依旧疲软,这也与近期公布的国内宏观经济相关指数下滑,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以及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之景象相互吻合,种种迹象表明投资人对市场前景的判断仍持谨慎态度。

  不过,“虽然目前行业出现困难,相较前几年也出现些问题,但是,这个行业在中国永远是朝阳行业,目前的投资方式短期内不会有改变”。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李爱民对本报介绍,行业欠佳的状况下,没有定力的投资人选择退出,对行业而言是个好现象:“我们现在有融资能力,明后年可能就会看出来,手中有钱的竞争对手会减少。”

  李爱民认为,对于VC/PE行业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人才:“国个的投资人很多具有丰厚的企业管理经验,在中国,我们能称得上企业管理的时间不到二十年,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就更少,从业者经验积累不够,这是行业发展遇到的大问题。”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