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协:证券行业收入结构正逐步优化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中证协:证券行业收入结构正逐步优化

加入日期:2012-8-21 5:01:42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总报告(摘要版)

  第一章

  2011年证券业发展现状

  一、证券行业总体情况

  (一)证券公司发展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家。

  1.证券公司资产规模。2011年,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1.57万亿元,同比减少20.3%;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44.04亿元。全部证券公司净资产规模合计为6303亿元,同比增加11.28%;平均每家证券公司净资产为57.83亿元(见表1-1)。

  表1-1 2011年证券公司规模和经营业绩

  ■

  注: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相关数据整理。

  2.证券公司业务利润变动和收入结构情况。2011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 360亿元,同比下降28.83%;实现净利润394亿元,同比下降49.23%。在营业收入的细项数据方面,2011年证券行业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达689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41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50亿元。经纪、承销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依然是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分别为51%和18%。从统计数据来看,证券行业收入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传统上作为证券公司收入来源支柱的经纪业务占比逐步下降,而随着创业板的开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继2010年大幅提高后继续提高了近4%。

  3.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情况。2011年证券公司注册从业人员数达到261 802人。其中,注册为一般从业人员的194 241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 9 371人,证券经纪人37 456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 1 958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18 231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其他)545人。

  (二)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发展状况

  截止到2011年底,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年检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共有88家。分地区来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上海19家,北京18家,深圳9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注册的执业总人数为1 215人。

  (三)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共有6家,包括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002280,股吧)资信评估投资服务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其中,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在2011年获准从事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6家资信评级机构总收入约32 051万元,比2010年总收入增长70%。其中,证券资信评级业务总收入约为3 876万元,占总收入的12%。截至2011年底,我国6家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员工总数达815人,其中评级分析师人员数量为458人。

  二、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情况

  (一)经纪业务

  2011年,受欧债危机持续扩散以及国内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沪、深两市股指大幅下挫,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下降。同时,受证券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经纪业务佣金率进一步下滑,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减少。

  1.市场规模情况。截至2011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达到2 342家,同比增加13.52%;股票发行股本36 096亿股,同比增加8.77%,其中流通股28 850亿股,增加12.51%;两市总市值21.48万亿元,同比下降19.09%;流通市值16.49万亿元,同比下降14.60%。2011年,市场成交额较2010年明显减少。股票成交42.16万亿元,基金成交0.64万亿元,权证成交3 47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72%、29.24%和76.82%。交易所债券成交20.66万亿元,较2010年上升203.56%。

  2.股票账户情况。2011年,沪、深两市股票账户的增长数量和增长幅度都明显低于2010年。截至2011年底,两市股票账户净增1 092.87万户(含三板账户合并数),同比增长7.07%;两市基金账户总数为3 712.30万户,同比增长308.05万户,增长幅度为9.05%,是近4年来净增户数最多的1年。截至2011年底,沪、深股票账户数合计为16 546.90万户,有效股票账户14 050.37万户。其中,A股有效账户13 798.21万户,43.88%的账户近1年内参与了二级市场交易。2011年底,持仓的A股账户数5 694.18万户,占全部A股有效账户的比重为41.27%。从A股账户结构来看,自然人账户占比达到99.6%。但从A股账户数的增长趋势来看,与2010年相比,2011年底证券投资基金、QFII、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增幅都远高于自然人的增幅(见表1-2)。

  表1-2 2011年A股账户结构及变化数据

  ■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3.经纪业务收入情况。受交易额下降和佣金率持续下滑的影响,证券经纪业务的收入明显下滑。全行业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688.87亿元,较上年下降了36.5%。2011年行业平均佣金率为0.081%,较上年下滑了15.25%。

  4.市场集中度情况。2011年,证券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排名前20位的证券公司合计股票、基金市场份额占比从2010年的61.61%,下降到2011年底的60.80%。5.营业部网点数量情况。证券公司营业部网点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了5 032家,比2010年增加了404家。

  (二)投资银行业务

  与2010年相比,2011年证券市场股权融资下降明显。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配股和权证行权累计境内融资5 073.07亿元,同比下降43.35%。

  1.股权融资情况。

  (1)首次公开发行。2011年共完成首次公开发行项目279家,募集资金2 825.07亿元,平均每家10.13亿元;募集资金同比减少2 057.56亿元。其中,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项目有111家,募集资金976.85亿元,占市场IPO融资量的36.44%;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项目有123家,募集资金736.97亿元,占市场IPO融资量的27.49%。

  (2)公开增发。2011年共完成公开发行增发项目10家,募集资金132.05亿元,平均每家募集资金13.21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相同,募集资金减少245.09亿元。2011年公开发行增发最大的项目为河北钢铁(000709,股吧),募集资金160.15亿元。

  (3)非公开发行。2011年共完成非公开发行项目173家,共计募集资金1 664.5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9.62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增加62家,募集资金减少429.65亿元。融资量最大的前5家项目是:华夏银行(600015,股吧)(202.09亿元)、广发证券(000776,股吧)(121.79亿元)、上港集团(600018,股吧)(79.22亿元)、大唐发电(67.40亿元)和山煤国际(600546,股吧)(55.00亿元)。

  (4)配股。2011年共有14家公司实施配股,总计募集资金421.96亿元,平均每家30.14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减少6家,募集资金减少1 065.66亿元。募集资金量最大的前5家公司分别为中信银行(175.61亿元)、武钢股份(600005,股吧)(83.46亿元)、天威保变(600550,股吧)(24.48亿元)、中孚实业(600595,股吧)(24.29亿元)和中远航运(600428,股吧)(21.13亿元)。

  2011年,共有64家证券公司完成1家以上的主承销项目。按承销金额排名,2011年排名主承销商前5位的证券公司分别为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国信证券、平安证券、中金公司和安信证券,承销金额分别为711.85亿元、465.11亿元、338.43亿元、 286.84亿元和271.74亿元。按承销家数排名,2011年排名前5位的主承销商分别为平安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和广发证券,项目数量分别为42家、41家、22家、19家和18家。

  2.债券发行情况。2011年,有9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413.2亿元,平均每家45.91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增加1家,募集资金减少304.1亿元。83家公司发行公司债,发行总金额1 291.20亿元,平均每家15.56亿元。企业债券共发行3 553.94亿元。

  3.并购业务情况。2011年,市场共有57个并购重组项目通过并购重组委员会的审核,交易金额达到2 140.64亿元。最大3家分别是上海汽车定向增发、深发展(000001,股吧)定向增发、友谊股份(600827,股吧)定向增发和吸收合并项目,涉及金额分别为291.19亿元、290.80亿元和194.68亿元。

  (三)资产管理业务

  截至2011年底,国内已有60家证券公司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合计管理产品数量284只,若剔除获批准尚未发行的产品,实际产品数量为275只,资产份额1 439.46亿份,资产规模1 282.65亿元。

  1.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发行情况。2011年,证券公司共新发行集合理财产品108只,其中,股票型7只,混合型81只,货币型2只,债券型11只,QDII 2只,其他型5只。

  从新发行的产品数量上看,2011年的新发行量为历年来最大,但从单只规模上看,规模持续下滑。按投资类型划分,275只产品绝大多数为混合型产品(占比76%)。虽然从总体上看,近几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但2011年由于股市持续低迷,在每月基本上都有新发行产品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规模仍逐渐下降。

  2.业绩情况。截至2011年底,已投资运营的各类型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共275只,其中实现正收益的有47只,占17.1%;有7只收益为0,占2.5%;其余亏损,占80.4%。2010年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亏损面为30%,2011年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在2011年实现正收益的47只产品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产品为混合型,股票型只占4%。按投资类型进行分类分析,所有275只产品中,混合型产品共208只,其中25只在2011年实现了正收益,占比12%;股票型产品共10只,其中有3只产品在2011年取得了正收益;债券型产品共34只,其中有12只在2011年取得了正收益;货币型产品共7只,2011年有6只产品取得正收益,1只收益率为0;受欧债危机影响,4只QDII产品2011年全部亏损;剩余12只其他类型的产品收益率绝大多数为负。

  (四)投资咨询业务

  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和《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明确将传统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区分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和发布研究报告这两种基本的服务形式,并分别对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利益冲突防范、流程规范、执业原则和禁止性行为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上述两个基础性制度规范的颁布及实施,为我国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制度保障,为我国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健康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投资顾问业务情况。2011年是投资顾问业务快速发展壮大的一年。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表明,目前业内有83家证券公司已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其中55家设立了从事及管理投资顾问业务的独立部门(以下简称“投顾部门”)。投顾部门普遍承担制定投资顾问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公司投资顾问团队的日常管理、团队建设、考核督导和风险监控等业务管理工作,部分公司的该部门还具备投资顾问业务线的人事任免权与预算管理权。

  调查表明,目前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业务的组织分工形式分为总部为主、分支机构为主和两者分工协作三种形式,其中两者分工协作占了半数以上。大部分证券公司总部设有投资顾问业务业务岗位,所有参与调查证券公司的分支机构均有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团队。证券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中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团队规模平均扩大五成左右(见表1-3)。

  表1-3 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业务情况

  ■

  2.发布研究报告业务。

  (1)证券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的情况。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设有研究部(所)的88家证券公司,总共发布研究报告数量为162 357篇,比2010年增长23%。在这些报告当中,深度报告为15 283篇,比2010年增长21%。从产品体系的拓展和完善上讲,衍生品研究、特别覆盖研究、理财产品研究、大宗商品研究、财富研究、中小市值研究、(金融)创新研究等新型研究层出不穷;从产品及服务的推广形式上来讲,联合调研、高端论坛、电话会议、新媒体互动、一对一会议、一对一调研、专题研讨会、上门一对一服务、分析师互动、销售经理交流、委托定制等新型推广形式不断涌现。

  (2)证券公司对研究的支持及经费投入情况。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设有研究部(所)的88家证券公司中,57家进行了品牌推广,63家加强了对机构客户的研究推广和服务,82家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支持。而从经费投入上看,2011年,证券公司研究所(部)的研究经费增幅平均值为35%,仅有12家证券公司研究所(部)表示其年度研究经费增幅出现下降。尽管2011年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且研究收入有所下降,但证券公司对研究品牌、发布研究报告以服务机构客户及支持分支机构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

  (3)证券公司从事发布研究报告业务的人员情况。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88家证券公司研究部(所)的全部员工总数为4 347人,比2010年增长19%。从人员的流入和流出来看,2011年,证券公司研究部(所)新进员工数为1 580人,比2010年增长28%;离职员工数为840人,比2010年增长31%。证券业发布研究报告的研究人员数量增长显著,行业内的员工交流互动也较为频繁和活跃。从人员的知识及经验角度来看,2011年,行业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人员中,博士学历及其以上员工数为497人,比2010年增长20%;具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员工数为1 058人,比2010年增长15%。显然,具有高级知识学历及背景的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较快,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从业经验更加丰富。

  (五)融资融券业务

  2010年3月,我国正式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信用交易机制,提供了基础做空工具。一方面,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单边市”的先天缺陷,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对冲和管理的对冲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杠杆交易,增强了市场流动性,提高了投资者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经历了2010年的平稳运行后,融资融券业务于2011年正式转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并呈现出有序增长的态势,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强。

  2011年10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随后,沪、深证券交易所于11月25日发布了《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对《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实施细则》中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由此前的90只扩容至285只,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2010年12月,安信证券、长城证券等14家证券公司获得第三批业务资格。截至2011年底共有25家证券公司启动了融资融券业务。

  2011年10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75亿元,其股东为沪、深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转融通业务,以及担负起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进行统计、监测、分析等职责。2011年11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3个关于融资融券业务和转融通业务的制度文件,提高了融出证券余额占上市可流通市值的比例,拓宽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空间。

  1.交易规模。2011年,融资融券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融券累计交易金额为5 855.97亿元,月均增长7.13%,其中融资交易金额为5 331.09亿元,融券交易金额为524.88亿元,较2010年的1 370.46亿元增长3.89倍。2011年融资融券市场交易金额占A股市场交易金额的1.39%。从月度数据来看,年初交易金额占比为1.34%,然后逐步增至10月的2.89%,11月标的证券扩容至278只股票,由于新的标的证券交易金额较小,因此比重下降较明显。融资融券余额为382.07亿元,相比2010年127.71亿元的余额增加了1.99倍,其中融资余额为375.48亿元,融券余额为6.59亿元。

  2.投资者情况。融资融券业务的参与者数量持续增加。2011年底,信用账户开户数为348 610户。其中,个人客户为347 507户,占总客户数的99.68%;机构客户为1 103户。截止到2011年12月,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客户量占A股市场参与者的比重为0.20% 。2011年,信用账户开户数月平均增长率为19.84%,其中个人客户开户数月平均增长率为19.87%,机构客户开户数月平均增长率为13.48%。

  (六)直接投资业务

  我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2011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纳入常规监管,允许证券公司直投公司设立直接投资基金,筹集并管理客户资金进行股权投资。截至2011年底,共有34家证券公司获准开展直接投资业务 。

  1.总体情况。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截至2011年底,证券公司直投公司注册资本共计256.6亿元;共计管理产业基金5只,总规模33.57亿元;设立直投基金2只,募集资金25.47亿元。参加调查的33家证券公司直投公司自开展直投业务以来累计已投资项目355个,对应投资金额170亿元;已上市项目41个,对应投资金额11.56亿元;已实现完全退出项目7个。证券公司直投公司员工队伍达511人。

  从盈利能力来看,自开展直接投资业务以来,证券公司直投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共计19.97亿元,其中累计实现净利润排名第1位的证券公司直投公司占合计净利润总额的74%;累计实现净利润排名前5位的证券公司直投公司占合计净利润总额的89%(见表1-4)。

  表1-4 2007~2011年证券公司直投公司累计投资、退出及盈利情况

  ■

  资料来源: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数据整理。

  2.证券公司直投公司管理资金规模、投资、退出及盈利情况。经过4年的投资期,证券公司直接投资项目到2011年开始实现项目集中退出,2011年证券公司直投公司不仅实现净利润89%的同比增幅,而且管理资金规模、投资、退出均实现大幅增长。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资金管理规模方面,2011年证券公司直投公司总计管理资产规模315.64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注册资本金共计256.6亿元,同比增长25%; 管理产业基金规模共计33.57亿元,同比增长320%;管理直接投资基金规模从无到有共计25.47亿元;投资方面,2011年总计新增投资项目151个,同比增长7%,涉及投资金额77.5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项目上市方面,2011年总计实现新增上市项目22个,同比增长57%;项目退出方面,33家公司2011年总计新增完全退出项目7个,2011年之前尚未有完全退出项目;实现盈利方面,33家公司2011年总计实现净利润10.52亿元,同比增长89%。

  (七)国际业务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尚处于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初级阶段,主要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地域上则主要集中在我国香港地区。

  2011年,我国已有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在内的约20家内地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除了香港市场外,我国证券公司也已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发达资本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开始探索向巴西、日本、韩国、迪拜等市场拓展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在2011年香港市场IPO和再融资总额分别下滑50.2%和61.3%的情况下,中资证券公司香港市场IPO和再融资业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5%和18.9%,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和上升0.8个百分点;除股票市场业务之外,我国证券公司在香港债券承销业务上取得了突破,2011年有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两家证券公司完成了总额1.84亿美元的债券承销,占总市场份额的1.32%。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2011年在原有QDII和QFII投资顾问等业务的基础上,年底增加了RQFII业务,使得中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国际业务产品线更为完善,获利手段更加多样:2011年底,QDII、QFII和RQFII三项业务已经分别获得25亿美元、245.5亿美元和10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

  三、证券行业制度建设情况

  (一)证券监管部门

  2011年,中国证监会加快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为行业稳健发展夯实基础。股票市场方面,全面落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措施,督促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实施保荐项目问核制,加强对保荐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债券市场方面,启动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开通公司债“绿色通道”,分离债券融资审核与股权融资审核,优化债券审核机制和流程,缩短审核周期。上市公司监管方面,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推动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证券中介机构监管方面,加强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组织开展全行业统一压力测试;开展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和现金管理等产品创新试点;推进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转常规,成立证券金融公司;规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投资顾问业务,明确财务顾问执业要求,实行问责机制和执业评价。市场法治及诚信建设方面,修改制定证券期货制度规则42件,在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全面实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防范内幕交易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信息披露义务行政法律责任体系,发布《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外开放方面,启动离岸人民币投资境内资本市场(RQFII)试点,研究修订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办法及配套规则。

  (二)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1年,中国证券业协会继续秉承“自律、服务、传导”的职能定位,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扎实推进行业自律规则、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制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应有作用。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工作机制,在原有8个专业委员会基础上,增设创新发展战略、资产管理、国际合作、人力资源管理、证券纠纷调解、自律协调6个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如组织行业积极参与重大政策法规的制定修改、组织行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效果评估;发布《关于落实〈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有关要求的通知》,规范证券公司“直投+保荐”业务模式,防范利益冲突;修改完善《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办法》,完善自律监察工作制度等。强化对会员单位的自律管理,如深化证券公司压力测试工作,制定并发布《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提高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制定并下发《关于明确〈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第63条有关内容的通知》,明确“不提供现场交易服务的证券营业部”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评价在促进行业创新中的作用。如启动转常规后融资融券业务方案专业评价工作,修订并发布《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改进从业人员自律管理,如健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并发布《关于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注册登记有关事宜的补充通知》等。加强场外市场制度建设,如制定《挂牌公司定期报告审查重点指引》、《挂牌公司临时报告审查重点指引》及配套的13个临时报告内容与格式指引,提高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制定并发布《关于做好制作和报送推荐挂牌备案文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内核审核工作底稿内容与格式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挂牌备案制度等。

  第二章

  2011年证券行业发展特点

  2011年我国证券行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在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经营模式转变、提高合规与风险管理有效性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加大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资本市场对于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证券行业加强对实体经济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中介服务的力度,服务实体经济

  积极推进和完善证券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证券公司作为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并购等活动的中介和财务顾问,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鼓励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通过上市或并购做优、做强、做大。

  2011年,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的中小企业(包括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318家,占所有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IPO项目总数的73.27%。2011年全年发行上市的中小企业(包括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234家,占所有发行上市企业的86.35%;中小企业(包括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募集资金净额1 563.87亿元,占全年所有发行上市企业融资金额的65.39%。2011年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发行的新股分布在19个不同的行业当中,其中融资规模排名前4位的行业分别为资本货物、材料、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融资规模分别超过800亿元、450亿元、200亿元和100亿元,占到了2011年证券市场IPO融资总额的60%以上。并购业务方面,案例数量占比排名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18%、能源及矿业15%和IT业9%;交易金额排名第1位的能源及矿业占到了2011年全年并购交易总金额的24%。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拓宽了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开展,使企业特别是融资更为艰难的中小企业可以便利地获取其发展所需资金、资本市场辅导和其他资源,不仅从量上,而且从质上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据统计,证券公司直投机构自开展直接投资业务以来,累计已为355个项目进行了规模达170亿元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投企业为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而言,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不仅使其获取了发展急需的资金、增加了直接融资比重,而且对于企业顺利对接资本市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下转D7版)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