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深圳5·26飙车案”、全员降薪等事件之后,处于多事之秋的比亚迪(002594.SZ)再度被曝高管集体套现。
日前,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7月2日开始,比亚迪4.77亿股限售股解禁,其高管和股东纷纷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了9次大规模抛售,合计套现近9
亿元。这让本来就表现低迷的比亚迪股价再次大幅下挫,整个7月份,比亚迪最大累计跌幅超过了30%。
尽管比亚迪发出声明称,此次高管出售股权的原因主要是个人财务及家庭生活安排,并非不看好公司发展前景,但证券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在比亚迪业绩持续下滑的当口,公司高管们刚到解禁期就迫不及待减持股份,显然是对比亚迪未来发展情况缺失信心的表现,比亚迪的发展前景,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疯狂套现
据记者了解,按照比亚迪在6月29日发布的限售股解禁提示性公告:比亚迪此次限售股解禁期从7月2日开始,解禁数量为4.7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27%,占公司A股股本的30.57%,而解禁的股东主要为包括公司高管在内的37人,其中34名为自然人股东。
而比亚迪高管们疯狂套现的时间也就是从7月2日开始的。深交所诚信档案数据显示,7月2日、3日、6日,比亚迪高管和股东均有大幅抛售,7月12日抛售金额首次上亿元,13日套现1.18亿元,25日套现1.52亿元,27日套现1.81亿元。很显然,一年前(2011年6月30日)才回归A股的比亚迪,在刚开启解禁大门的当口,就让高管们迫不及待地将纸上财富变成了真金白银。
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这些股票交易绝大部分是比亚迪股东和高管抛售的。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在7月份共计22个交易日内,包括副董事长吕向阳(王传福表兄弟)、副总裁杨龙忠(分管整个比亚迪的市场营销工作)在内的6名比亚迪高管81次现身大宗交易平台,累计成交5453.64万股,成交金额8.69亿元。
此外,数据还显示,2012年7月份比亚迪累计成交金额21.4亿元,高管套现金额就占去整个7月份比亚迪成交金额的43%。
据记者了解,此次比亚迪高管套现风波中,减持数量最多的是副总裁杨龙忠。7月27日,杨龙忠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出售843万股,套现金额高达1.19亿元。而根据比亚迪招股说明书显示,杨龙忠2002年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比亚迪股份7872万股,持股成本仅为531万元,折合每股仅0.067元,而其出售价格为14.16元,收益率高达210倍,折合10年年化收益率更是高达70.7%。
此外,副总裁王念强(分管电池业务)减持260万股,套现3582.8万元。另外三名高管刘焕明(副总裁,分管人力资源)、毛德和(副总裁,分管车身结构与底盘业务)、张金涛(副总裁,分管动力总成业务)则各减持了50万股、66万股和66万股,套现715万元、943.8万元和909.48万元。
信心缺失
比亚迪高管们的疯狂套现行为,引起了汽车业界以及比亚迪股民的高度关注,尤其对于股民来说,他们或许正在遭受一次惨痛的经历。
高管套现行为引起了比亚迪股价的暴跌,据记者统计,整个7月份,比亚迪股价最大累计跌幅高达33.36%,而同期上证A股指数跌幅为5.47%。
“比亚迪股价的暴跌与高管迫不及待套现有直接关联,这对股价和股民信心形成了很大冲击。”东北证券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据比亚迪招股说明书的数据计算,此次比亚迪高管在7月份所持的股份,占高管们持股总量的比例仅为1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高管套现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悬在比亚迪股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此,比亚迪方面倒是显得很“淡定”“高管们减持股份,主要是为了个人财务安排和家庭生活安排。”比亚迪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称。但比亚迪的说法很难完全解释高管套现时间的“蹊跷”。
据记者了解,按照比亚迪的计划,其拟在今年8月28日公布中报,按照相关规定,中报公布前的30日是解禁股票的禁售期,也就是说,在中报公布前,7月27日是最终的出售期。而7月27日恰恰是整个7月份高管套现量最大的一天深交所数据显示,当天刘焕明、王念强、张金涛、杨龙忠、毛德和均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抛售,套现总额为1.81亿元,其中杨龙忠套现843万股,成交价14.16元,套现1.19亿元。
“赶在中报发布之前大量套现,这已经预示着比亚迪中报数字会十分不理想。”上述东北证券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担心中报发布后比亚迪股价继续下挫,高管们才纷纷提前将手中的股票变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似乎也说明高管们对比亚迪未来业绩趋势并不看好。”
“这次高管集体减持股票的行为,至少反映出比亚迪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天相投资策略师仇彦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上市公司高管集体套现的举动确实表明公司管理人士对其经营状况没有信心,尤其是在当前股市走低、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这种意味更加强烈。
未来迷途
实际上,比亚迪面临经营困境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自2009年以来,比亚迪业绩持续下滑,2009年~201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37.94亿元、25.23亿元和13.85亿元,后两年分别同比下降了33.48%和45.13%。“比亚迪公司整体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汽车业务的业绩下滑,连同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增加的影响所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公开表示。为此,比亚迪计划自2011年底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战略调整。
不过,到目前为止,比亚迪业绩似乎尚未出现改观。据比亚迪此前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止到2012年3月31日,比亚迪在前3个月共实现净利润270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上年同期的2.667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达90%。
目前,汽车业务在比亚迪总体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47.8%,2012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微博)业务的整体销量同比下滑了11%。“S6和G6等中高端车型上市后,比亚迪汽车的产品结构正在从低端向中高端过度,现在比亚迪可谓正处在车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更需要依托产品来缓解业绩压力。”知名汽车评论员钟师认为,但在短期内,国内车市预计很难实现回暖,在技术、品牌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渐受到外资蚕食的趋势十分明显,“从短期来看,比亚迪汽车所面临的市场压力依旧巨大。”
此前,也有不少业内专家建议比亚迪应该改变一下投资结构,压缩在新能源车方面的投入,将重心放在投资见效较快的传统能源车业务上,但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始终未就此做出具体表态。尽管日前公布的“深圳5·26飙车案”鉴定报告,给了比亚迪电动车一个“清白”的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深圳5·26飙车案”涉事车辆比亚迪纯电动车E6电池未爆炸,车辆并无安全设计缺陷),但由此引发的国内电动车到底具备多大安全性和市场前景的讨论远未结束,市场依旧怀疑电动车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比亚迪在短期内实现业绩改观。
“比亚迪此次抛售股权的人员均是对比亚迪各个业务板块最为熟悉的高管,此轮的集体减持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对公司未来前景的态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依旧处于战略调整关键期的比亚迪而言,能否尽快实施战略转变、调整投资结构,迅速扭转业绩下滑的困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最大的考验。(余跃 吴文婷) (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