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市场究竟在担忧什么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证券时报:市场究竟在担忧什么

加入日期:2012-7-23 8:12:05

  当前国内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表现在近几个月宏观数据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指标持续下滑。现实中,企业经营困难,产品积压滞销,失业率上升,有人在网上总结出10大困境信号,经济调整幅度或超统计报表所反映。然而从周期角度来看,荣枯兴衰乃正常现象,我国自市场化改革以来也经历若干经济周期,但当前市场对前景的担忧更甚以往,笔者认为可能主要源自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中一个担忧在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经济增长作为重要任务,划定8%的增长目标,同时将通货膨胀容忍控制在3%,这是基于就业、税收和社会稳定的综合考虑。在过去,这对通胀-增长组合相对容易实现,由于人口、科技、企业管理水平等生产要素还有较大红利释放和提升潜力,政策当局逆周期调控也具有宽泛操作空间,常常见到财政、货币政策“积极”、“从紧”、“稳健”等多种搭配。宏观经济整体呈螺旋上升的运行态势。

  但近年随着刘易斯拐点不断临近,工资不变劳动力无限供给状况一去不复返,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非常规刺激,人工、土地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涨,极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率,更重要的是农业部门生产成本也被大幅拉升。尽管粮食连年丰收,却仍挡不住农产品价格台阶式上移的步伐。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原有运行基础发生改变企业为应对利润率下滑,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纷纷通过增加财务杠杆方式,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但由此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和削弱行业毛利率,一些企业则追求多元化,投资利润更高的房地产而推升泡沫。另一方面,食品价格上涨对CPI构成极大压力,央行紧缩则打击高负债下的企业乃至公共部门。整个宏观经济陷入名义GDP一高或稍微刺激就通胀,稍一紧缩或放任不管就惯性下跌的怪圈,而此时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也因为与人工、土地挂钩的服务食品价格刚性而被极大制约,传统工具逐渐失灵。

  以上现象,归纳起来就是经济增长潜力下降。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高达11.3%,CPI同比上涨1.8%,这组数据到了2011年变为9.2%和5.4%,到今年上半年为7.8%和3.3%。长期趋势可见一斑。另外,经济增长潜力下降也被理解为,当经济发展到足够大规模后的自然放缓,尤其中国作为赶超型经济体目前GDP已全球第二的时候,增速下降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市场的第二个忧虑在于经济转型缺乏清晰路径。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通过不断市场化、全球化成功克服了发展中遇到的几次重大障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随着制度、人口,以及全球化红利的释放进入后半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包括银行、居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错配问题;GDP长期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难以持续的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垄断国企与民营中小企业、普通群体与财富阶层等多方位失衡问题。这一系列不协调与失衡在时间周期上的高度叠加,更加重经济社会的调整压力。

  市场期盼新的改革。但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体量也变得更加庞大,环境变了,改革已不能再简单套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老办法。而且,改革必然涉及对传统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会遭遇各种阻力。因此我们看到在农村土地改革、国有企业私有化、财税体制问题上的诸多争论,大家尽管都意识到需要改,但怎么改、如何改,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我们也看到在一些阻力较小或者比较迫切的领域,尽管已经启动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政策意图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巨大偏差,这还需要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协调;另外,所需要改革的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部门,事实上像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户籍制度这类问题,也都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在当前顶层设计没有给出清晰的、全方位的改革路径之前,市场可能更多是持有一种保守而又谨慎的态度。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