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信调查:12独家客户证实仅8家收入合同额过高_主力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主力研究 >> 文章正文

通达信调查:12独家客户证实仅8家收入合同额过高

加入日期:2012-5-28 11:11:19

纸永远都包不住火。

经过对近半个月的对国内有经纪业务牌照的100家证券公司进行逐一盘查,理财周报更确定,通达信(深圳财富趋势)招股书在撒谎,实际有86个合作券商;其中独家客户仅8家,而非招股书中妄称的12家(具体情况见上表)。

此外,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通达信的营业收入和销售合同金额相对市场价格高得离谱。“一年从一家券商赚近700万,这个数字值得怀疑。”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表示,通达信存在虚增销售收入的可能性。

再次确认仅8个独家客户

通达信招股书声称,截至2011年底,其与近90家证券公司存在业务往来,市场覆盖率达90%。经过理财周报记者详查,通达信的合作券商最多86家,券商覆盖率86%。

而其竞争对手同花顺在2009年已与国内97家证券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这几家公司的券商覆盖率差不多。”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表示,“如果从用户规模来讲,同花顺大智慧更多。”

两周的调查结果仍显示,通达信的独家客户只有招商、国信、平安、华林、华西、和兴、英大、大通8家,而非其招股书中所说的12家。

“监管层通常会要求,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要求券商选择2-3家合作伙伴,以防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出现交易软件不可用的情形。同时也给客户更多选择的余地。”业内另一高层表示,“独家客户多可能是商务因素”。

前述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则指出,“应该说黄山有一定的人脉。”

对于通达信、同花顺大智慧的品质和价格对比,分析师、业内高管的说法如出一辙,“行业同质化严重,产品、价格没本质的区别。可以说券商是存量客户,黏性高,业务具有延续性,一旦合作不容易被更换。”

5月23日下午,理财周报记者来到了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圣廷苑酒店B座26楼的众成证券,试图了解其将独家软件提供商通达信更换的原因。在提供采访提纲后,其以“领导出差”为由至今未予回应。

随后在深圳市深南中路华能大30楼英大证券的办公室里,理财周报记者从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处了解到,“网上交易确实独家使用通达信软件,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会在它提供的基础框架上加入资讯等其他东西。”

该人士还透露,“场内交易则不需要统一采购软件,我们根据客户偏好选择了同花顺大智慧的产品。”

此前,前述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曾表示,“通达信软件的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资讯不够强大。”

另一家要求匿名的通达信大客户则表示,“使用通达信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客户先入为主。这个软件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改进,因为这样,我们才进行自主开发。”

理财周报记者还联系了其独家客户国信和平安证券,对方提供了部分合作细节,但对于具体金额不予透露。

同行质疑:收入、合同金额偏高

大智慧侧重于行情软件个人客户、同花顺主攻金融资讯终端不同,通达信采用的是B-B的商业模式,而且网上交易行情系统创收86%,产品较为单一。可以说券商就是通达信的“衣食父母”。

2009年-2011年通达信实现的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及维护服务收入分别为4267万、6819万、7669万,而同花顺的同期收入只有2979万、4154万、3939万,约为通达信的一半。

前述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及另一业内高层均表示质疑,“一年要光从券商这个途径赚到这么多钱,是很难的。”

招股书显示,通达信独家客户招商证券2009年至2011年分别是通达信的第一、第六、第一大客户。同期通达信所确认的来自于招商证券的营收为253万、231万、689万,2011年超过了前两年的合计。

“一年从一家券商赚近700万,这个数字值得怀疑。”前述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表示。

与多数券商的态度不同,招商证券明确拒绝回应。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保荐机构银河证券身上。2009、2010年,银河证券还只是通达信的第七大客户,销售收入贡献稳定在165万,贡献率仅2%-3%;但2011年,银河证券贡献的销售收入骤然增至518万,跃升为第三大客户。

此外,对通达信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销售合同金额,业内人士也表示“偏高”。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通达信有15份未履行完毕的销售及维护合同。

“就业内而言,100-200万算是大型的招标项目,40-50万算是中型,10-20万的算是小型。”前述业内高层透露。

按照这个标准,通达信和国信(289.5万)、华西(210万、216万、459万)、中投(202.5万)的销售合同属于大型项目,尤其是与华西的合作项目属于“巨无霸”项目。

2009年-2011年华西证券为通达信贡献了201万、534万、520万的收入。

“一般软件项目都会招标,我们也会参与。300万以下的单子还算比较正常,400-500万的单子还比较少见。”前述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及另一业内高层看法一致。

“唯一的可能性是软件商开发的某款独特的软件能为客户带来巨大的利益,券商可以从中收取更多的佣金。”前述国内某金融资讯公司高管推测。

收入确认方式激进

此外,通达信的收入确认方式也受到质疑。

对比通达信和同花顺的招股书,理财周报记者发现,通达信在网上行情交易软件的收入确认方面披露得不及同花顺详尽且有节奏。

同花顺披露的收费和收入确认方式通常是:与客户签订合同时,预收取合同总款的30%;系统正常运行并经验收合格后,收取60%左右的合同款;通常在系统正常运行1个月后收取10%的余款。在系统正常运行并经客户验收合格后,公司向客户开具发票时确认软件销售全部收入。

同花顺董秘朱志峰向记者补充,“我们一定是要到款,而且签了项目验收证明才确认,标准比较严格。”

而通达信在收入确认方面的说明仅有寥寥数语,“对于证券交易系统软件销售收入,公司在已将证券交易系统提供给客户,安装验收开具发票、收讫货款或客户开具安装验收报告后,确认收入的实现。”

“通达信根据完工百分比方法确认。”通达信独董夏成才曾向理财周报记者确认。而通达信证代宋女士对此则曾表示“不清楚”。

鉴于对销售合同金额、销售收入的疑惑,业内人士多质疑通达信的销售确认方式可能偏“激进”。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