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新股暂停发行、二级市场股市层层下跌,令靠天吃饭的国内券商深陷“极度寒冬”。
进入2012年来,券商裁员减薪的消息频频传出。如今,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也到了不得不裁员的地步。
如何说银河证券、中信证券还能以裁员抵御市场的低迷,那么一些中小券商已经扛不住了。不少中小型券商已着手将整个部门撤销。
早报记者 忻尚伦
在业务“最冷”的2012年冬,为了冲击上市,一些券商不得不做出“壮士断腕”之举。
消息人士透露,银河证券最近召开了内部的战略调整会议,计划大规模地收编在岗人员,缩编范围包括营销、经纪、投行、研究等去年扩张最快的部门。内部人士称,缩编幅度还没有最终确定,但肯定会超过历年。
此前,中信证券的裁员工作也已持续了一个月,内部人士称实际裁员人数要少于计划中的20%,但也有约10%的比例。
一家是以整体业务规模雄踞业内的中信证券,一家是以营业部规模长期称霸的银河证券,两家财大气粗的证券公司也难以抵挡证券业的寒冬,让投资者感受资本市场的残酷。
一线员工大批离职
银河证券内部人士称,此次员工缩编虽然有“节衣缩食”过冬的目的,但主要还是为了冲击上市做准备。有媒体曾报道银河证券此次人员缩编的幅度达到了50%,裁员人数将达到空前的4500人。
据悉,目前银河证券麾下共有224家营业部和6家分公司,加上总部员工总人数超过一万多人。
2011年银河证券的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当年支付的职工薪酬为14.68亿元,当年计提18.124亿元。“在去年,没有一家券商预料到今年市场会如此低迷。反而,很多有资金实力的券商对今年尤为乐观,认为在创新业务频开的情况下,进行了大幅的人员扩张。”一沪上大型券商部门管理人员说道。
而此次受到重创的业务部门,恰是2011年扩编最大的,比如营销团队、投行业务、研究部门等。
不过,银河证券一地区管理部总经理向早报记者表示,还没有接到总部明确的裁员通知,“今年以来已经走了大半的人了。市场环境前所未有的恶劣。”而上述券商部门负责人则表示,在冲击上市的当口,银河证券应该不会如此明确地提出一个裁员人数规模,“最常用的做法是,改变薪酬体制,以至于让员工主动离职。”
事实上银河证券裁员早有端倪。早在今年3月,银河证券就曾下发了分支机构绩效奖的调整通知,变向地将营业部员工的绩效奖金扣除。而由于此前已实施的薪酬体制改革,将基本工资大幅降低,基本就依靠绩效奖金过日子的银河证券员工们纷纷离职。其中还包括相当部分离职的投资顾问,是银河证券“青年英才计划”中选拔出来,刚在2011年四季度入职于银河证券的。
一银河证券营业部人士愤愤称:“在去年战略错误导致成本大幅支出,总部各项业务都出现入不敷出,就靠分支机构和营业部来进行补贴,现在要裁员降薪了,就向营业部一线员工痛下杀手。”
中小券商
业务部门整体撤销
如果说银河证券的裁员大半是为了上市而来,那么中信证券等数家券商的裁员则是为了“过冬”而准备。
中信证券一员工表示,此次投行部门的调整始于8月份保荐代表人津贴的取消。“当时人力资源部就陆续与部门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约谈。”该人士表示,有的投行部门员工转岗去了创新业务部,也有决定主动离职的。“主动离职的员工会给予一笔10万元左右的补偿金。”据他测算,离职员工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此前公司内部盛传的裁员比例在20%上下。
中信证券投行部门从2008年进入快速扩张期,2008年一年投行部门新增30多人。之后,中信证券每年投行部门都保持10人到20人的增长速度并延续至2011年。截至2012年8月底,中信证券投行部门的正式员工人数共约710人,是国内投行人数最多的证券公司。
除了银河证券、中信证券,被标杆为中资投行贵族和领军者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之前也被曝加入了裁员大潮,裁员对象主要集中在投行业务部门。
今年10月,早报记者曾报道,中金公司采用“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进行裁员,“裁员涉及到各个部门,但主要是在投行部。”
相比这些家底还算丰厚的券商,一些中小券商实际上早就已经扛不住了。
不少中小型券商已着手将整个部门撤销。如德邦证券已在“重组”其研究部门,一部分合约已经到期的研究员将不再与德邦续约,另一部分研究员则将陆续并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行等部门;又如一家江苏证券公司,也已经将其自营部门撤销,员工自下分散。
由此可见,虽然今年券商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但实际上,“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未彻底反转。
“现在正是改革的阵痛时期,新业务投入加大、但还没有体现出规模效益;而传统业务则因为市场极度低迷,完全已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一从业高管中肯评价道。
今年10月底,证监会在广州召集58家中小券商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证监会表示,11月将落实与经纪业务相关的5至6项政策改革措施;12月着重梳理投行及发行业务;并要求中小券商调整业务布局、筑巢引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