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券商香港业务忙洗牌海通国际裁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资券商香港业务忙洗牌海通国际裁员

加入日期:2012-12-18 9:13:34

  “不确定是金融行业里确定的事情(Uncertain in financial sector is certain)。”一位中资券商分析师这样说道。最近他所在的企业里,经历了至少两轮裁员。

  即便恒指创下一年以来的新高,大市的上涨还是没有让香港金融市场停止裁员的步伐,一些金融支持行业,包括财经公关公司、依靠金融机构广告为生的金融媒体也难逃此运。

  12月17日,记者了解到,一位活跃的海通国际(行情,资讯,评论股评人已经离职。取而代之对外发声的变成了海通国际创富理财有限公司的投资管理董事张力。

  “走了一些人,但不是他们出了什么错,而是管理层觉得有些部门或者一些工作职位暂无存在的必要。”一位接近海通国际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包括一些后台支持的职员,例如公关及与散户对接的一些业务部门,都有人员精简的现象。

  他续称,目前,公司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投行业务和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方面。至截稿时,该公司管理层未能对此予以回复。

  “现在处于乍暖还寒的时候。”一位中资券商研究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券商选在这个时候大手裁员,一方面有财务安排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真的萧条。他预计明年上半年,这种情况还会维持。

  业务结构洗牌

  上述研究部负责人称,目前,中资券商在香港的业务部门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经纪业务是稳定但利润率较低的现金牛,中资券商需要降低经纪业务的比重,对散户的业务要砍掉一些。而在开发新业务方面,人民币业务的需求还没发展成气候,因此,对于增加新业务人才的需求并不大。

  “目前,中资券商需要的还是在企业融资等新业务方面,但市场不景气,需求量赶不上裁员量。”他续称。

  精简人员的香港中资金融机构不仅是一家。包括华泰证券和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下称“中金香港证券”)均有一定幅度的裁员。

  例如,一位接近中金香港证券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发展过快,该公司今年7至8月份在投行和研究部进行过第二轮裁员。香港在今年中旬时,也曾有冻薪的情况出现。“留下的员工有些加薪了。”他说道。

  对此,中金方面对此不予置评。但留下的员工也没有加薪。

  与今年年初时中资券商在香港“换血”不同,一些中资券商并非希望通过把高薪员工裁掉,换回能力类似但薪资要求更低的员工。

  “虽然我们最近还想招人,但出多入少,希望招的是高层,中低层员工的名额还没解冻。”上述海通国际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早前,海通国际副主席及行政总裁林涌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投行部已从英国嘉诚证券(Cazenove)挖来一个中国团队,此外海通资产管理的固定收益及量化交易团队正从德银、瑞银、高盛等大行寻觅有内地背景及华尔街工作经验的人才。

  他表示,目前是中资券商从传统业务向国际化投行业务转型的最佳时机。

  这种想法代表了许多中资券商的想法,希望在金融危机时,进行一轮人事和业务结构的洗牌。

  上述接近海通国际消息人士称,第一轮裁员时,海通国际裁去经纪业务和后台方面一些人员的同时,招入了大量债券方面人才。

  投行业务增聘

  海通国际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机构经纪业务收入为1.17亿港元,占总体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31.9%降至21%,而企业融资及咨询业务则从去年同期的26.5%升至47.4%。财务策划及咨询服务的佣金收入同样受经济危机影响,收入占比从去年的4.8%降至4.3%。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总额同比无增无减。

  随着热钱流入,香港资本市场逐渐好转。只是这时候,中资券商侧重的已经不是经纪业务。“广发证券(香港)搬到了中环李宝椿大厦,拥有两层楼。目前,它不但没有裁员,反而希望增聘投行方面人才。”一位基金经理告诉本报,中资券商在跨国并购等方面的人才落后于中国实体经济国际化的进程。目前,中资券商需要在投行国际化人才配备上增加不少人手。

  此外,一位早前被一家中资券商解雇的员工告诉记者,他们与公司主管有口头协定,待IPO等业务重新景气时,该主管会把他们再招回去。目前,该员工暂时与该中资券商保持合作伙伴关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