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之一为整顿金融秩序。将纳入上缴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将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这三者在银行实际业务中实则都是贷款灰色地带。王岐山副总理8月在甘肃视察中提出宏观调控新观点:当前要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是社会非法集资和市场金融传销,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这次上缴保证金的准备金相当于在央行层面加强对承兑汇票、信用证和保函的监管,符合政府整顿金融市场秩序的大思路。
主旨之二在于对冲成本考虑。本次政策调整并非基于流动性对冲需要,而更多面向对冲成本考虑:
一方面政府正逐步使用主动汇率调整及加强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政策效果观察期转向另一种调控方式缺乏必要性;另一方面本次补缴准备金效果与加大公开市场回收力度相同,但灵活性相对更差。在商业银行备付金率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的情况下,本次政策调整更多可能基于补缴准备金相对于公开市场对冲的成本优势。
对短期市场资金面冲击明显。以各银行7月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因补缴引起的资金回笼分别为9月1513亿、10月2201亿、11月2201亿、12月826亿、1月1101亿和2月1100亿,资金面影响最大的是10月和11月,其政策效果大致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两至三次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流动性的收缩效果明显。另外,本次资金回笼在11月之前对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影响更大。中行需缴纳940亿,建行需820亿,交行需677亿,农行需510亿和工行需492亿。国有银行中对中建交影响偏大,对农行和工行的银行相对偏小。在12月之后,主要影响中小银行。在中小银行中,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影响要相对偏大。
建议跟踪公开市场操作和银行间回购利率变化。最近3个月央票到期规模大致与本次央行调整存准基数带来的补缴准备金规模相当,如果政府在“保证金存款纳入法准缴存范围”实施同时基本停止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则可抵消大部分流动性冲击,对市场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而银行间回购利率变化则可反映其对资金面的实际冲击状况并充当股市操作指南针,如回购利率相对稳定,则说明其对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如回购利率开始逐级抬升,建议短期谨慎;而在回购利率达致高位且上行放缓则可能预示股市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