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离职再起风波 国泰海通争夺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李迅雷离职再起风波 国泰海通争夺战

加入日期:2011-8-29 10:59:46

  2011年的券商研究所遭遇多事之秋,充斥着离职、倒戈、研究报告娱乐化等字眼。其中有位聚光灯下格外引人关注的主角,那就是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8月23日,有消息称,李迅雷将于9月份加盟海通证券,主管研究和机构销售业务,享受副总裁待遇。这已经是4月份以来,第N次传言。

  记者拨打李迅雷的电话,但一直未联系上,他此前曾回应媒体说:“尚无,仍为国泰。”

  随后记者向海通证券求证,但直到记者发稿时,海通证券亦未给出正面回应。

  国泰君安办公室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李总目前仍然在国泰,未来去留还说不定。”

  在李迅雷的这场离职风波中,更深层次的意义,还是各大券商研究所对于中高端分析师的争夺,以及对基金分仓更大份额的渴望。

  人才争夺战白热化

  “老将”李迅雷的去留纷争已经持续半年多。

  4月份就有媒体爆出李迅雷即将离职的消息,彼时,李迅雷对外界的答复是目前自己在国泰君安的身份变与未变并不确定,正与公司商谈中,他个人的变动当以维护好国泰君安的公司形象及利益为前提。他认为行业内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不应看成是公司态度或者架构问题。

  7月初,又有媒体报道,多位消息人士确认其将于7月底正式加盟海通,但一直没有得到海通证券的官方回应。国泰君安也表示,在极力挽留。

  李迅雷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善于、不喜于做管理工作,2009年卸任管理职务专心做宏观研究,他认为这是美好的事情。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海通抛来的“橄榄枝”,让他主管机构销售和研究服务,享受副总裁待遇,仍然是管理工作,这恐怕也是李没有下定决心要离开的原因。

  一端牵着现在的东家国泰君安,另一端牵着传闻中的新去处海通证券。“对于李迅雷来说,到哪一家都没有多大分别,关键看两家开出的条件如何。我得到的消息,国泰应该能挽留得住。”上海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最早提出研究所转型

  为什么一个券商经济学家的离职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

  因为李迅雷在国泰君安,甚至证券研究行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6年,李迅雷进入君安证券。原本君安总裁希望李迅雷进入资产管理部做投资,但李迅雷清醒地认识自己厌恶风险,性格不适合做投资,毅然选择了研究生涯。

  1998年,君安证券陨落,并和国泰证券合并成为国泰君安证券,李迅雷被任命为国泰君安研究所副所长,此后担任研究所所长、销售交易总部总经理、总裁助理等职位;2009年,卸任管理职务,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在李迅雷的带领下,国泰君安研究水平迅速提高。自从2003年《新财富》首次在国内推出“最佳分析师”评选以来,国泰君安蝉联了2003年~2005年三届分量最重的奖项“中国本土最佳研究团队”。2004年,国泰君安分析师团队在排名榜中夺取了29席中的16席第一名。这三年中,国泰君安佣金收入和市场排名也一直稳居冠军宝座。

  此外,国内不少证券公司研究所所长、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和基金经理等,都是在国泰君安研究所成长起来,国泰君安在业内有“证券分析师的黄埔军校”之称。

  而李迅雷对整个证券业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本土卖方研究最早的实践者。

  近几年来,各大券商研究所大都转型为机构服务,在基金分仓市场争得头破血流,各研究所也的确获得了很多利润,从过去纯粹的成本支出部门变为现在的利润贡献部门。实际上,早在10年前,李迅雷就带领他的团队开始摸索。

  过去研究所承担的职责主要是为经纪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部门服务,2000年初,李迅雷撰文提出“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研究所要以机构客户为主要目标,研究要满足客户的研究性需要,根据客户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一次在业内主张分析师应对外服务。

  国泰君安研究实力逐渐在业界形成品牌,开始基金分仓不过100万左右,目前已超过4个亿。

  海通研究所急需发展

  对于李迅雷的争夺,早已超出了个人的范畴,上升到了同城的两家老牌券商的竞争。

  在上海,有三家老牌券商申银万国、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与前两家相比,海通的研究实力、品牌形象还不足以与之抗衡。

  以《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为例,2008年,海通仅有金融工程和批发零售行业排进前三名;2009年,有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零售、煤炭开采、计算机行业;2010年,又剩下了两个批发零售和煤炭开采。

  本来明星分析师数量就少,不幸的是海通今年还遭遇挖角,几位行业首席分析师跳槽。

  譬如,煤炭开采行业分析师韩振国、化工行业分析师区志航被华创证券挖走。还有一些分析师跳到基金等买方研究机构。

  而申万、国泰君安一直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常客,每年都有超过五六个行业上榜。

  从基金分仓收入来说,海通也未能超过另两家。2008年,海通的基金分仓收入为1.8亿元,排名第六,申万分仓收入3.02亿元,国泰君安分仓收入2.66亿元,分列第三、四名;2009年,海通基金分仓收入增加了78%,达2.4亿元,但是申万、国泰分仓收入飙升至4.7亿元和4亿元;2010年,海通基金分仓收入排名迅速下降,滑落至第九名,而申万、国泰排名第一和第三。

  对于券商研究所而言,增加机构分仓收入是头等大事,而这需要靠研究实力和服务水平来实现,拥有成熟的分析师自然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底,海通证券研究所就开始加大招聘力度,今年3月,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汪异明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当前海通研究所的空缺职务还有几十个,职务仍然没有满,特别是成熟的中高端分析师。

  李迅雷在机构投资者眼中就是一个活招牌,这或许是海通证券对其一直不放弃的原因。 (来源:21世纪网)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