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大举唱空 谢国忠解读暴跌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高盛大举唱空 谢国忠解读暴跌

加入日期:2011-5-12 17:57:1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左小蕾:金银价格急跌的理由
  国际银价今年以来上涨超过两倍,从19美元上涨之49美元。但上周下跌了25%。金价也在一周内大幅下跌7%左右。金、银价暴涨暴跌,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现在的关注焦点集中在银价是否会重拾升势补回损失重新盈利。关于银价和金价的未来走势,有太多分析。但若就事论事,可能误导判断,只有厘清银价金价上涨下跌的来龙去脉,方可认识个中真谛。
  金银身价暴涨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货币的滥发。历史上很长一个时期内,因为黄金白银的相对稀缺性,金银最大的职能是商品交换的等价物。纸币发行后,黄金的职能由交换的等价物转变成货币发行的标的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的金本位时期,黄金是固定汇率下的国际货币发行和流通规模的约束。当金本位解体后,纸币发行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黄金与纸币形成相对价值比较关系,即所谓避险工具。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超量发行2万亿,金价从2008年四季度790美元左右上涨到今年4月底的1565美元,几乎上涨一倍。去年9至10月间,因为美联储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金价冲破1400美元的大关一路上行至历史最高水平。
  金银价暴涨还因为投机行为所推动。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是向金融机构购买所持有的国债,实际上是向金融机构注资,大规模增加了金融资本。影子银行的金融资本的逐利性非常强,在资本市场获取风险交易的同时,大规模进入商品市场,把大宗商品,包括石油,粮食,有色金属,当然也包括黄金白银,变成投资品。
  当商品被金融资本改变属性以后,商品的价格就不再由供求关系决定了。因为,金融资本既没有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也不需要供给,金融资本的目的就是赚钱,而赚钱是没有止境的。也就是说,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是因为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是有最大效用满足度的,达到了最大效用以后,价格就得降下来,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而且,黄金白银的避险保值作用,在美元贬值趋势确认后应该是一次性的。但金融资本的赚钱目标没有最大效用,只有更大效用。只有在投资品上涨的态势下涨得更高,下跌的态势下跌得更低,金融资本才能不断赚钱。大规模金融资本有巨大的影响价格的动机,这也成为金融资本在商品市场包括黄金白银市场上的基本行为方式。芝加哥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已证实,2008年上半年油价上涨,70%是投机行为推动,2008年下半年油价下跌,80%是投机行为的作用。
  我们注意到,在经济并未强劲复苏的大环境下,美元贬值态势难改,金融资本反复使用贬值的信息,把本应一次性到位的避险保值概念变成不断调动资金的投机行为,推动金价,银价,还有本没有基本面支持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制造赚取价差的机会。2008年下半年,油价从147美元的高位跳水至34美元,正是一个由投机行为推动的反向赚钱的机会。
  近期黄金白银价格暴跌应该属于一次获利回吐行为。如此判断,有两方面根据。
  其一,金价银价的泡沫已吹得够大,美元数量宽松政策带来贬值态势一旦确认,对于黄金白银的保值避险的价值来说,应该一次性地被定价了。而反复使用贬值概念,引导更多资金推动价格不断背离避险保值的价格水平,泡沫就在追求增值而非保值效应的过程中产生了。如果这个泡沫短期内没有更多故事支撑,以赚钱效应为目标的金融资本就会抓住某一个契机获利回吐,落袋为安。比如,近期的就业数据低于预期,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还有本·拉丹被击毙,可能遭遇基地组织报复遏制经济复苏等等,都成为抛售黄金白银的理由。
  其二,美元贬值的态势并未改变。美联储刚刚宣布要把第二轮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到底,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低利率政策。黄金白银应该仍然是避险保值的选择,逻辑上是不应被放弃的。如果不是第一个原因改变造成的价格变化,那么金融资本赚取价差的投机行为,就应该是这次金价银价暴跌的主要原因。
  笔者对金价银价未来走势的判断是,当黄金白银,大宗商品根本转变其使用价值变成投资品以后,定价机制就已完全颠覆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不以供求关系为基础,没有效用最大化的约束,所以也不存在亚当·斯密所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现在所谓的市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概念已经被偷换,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价格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已经被破坏。未来金价银价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走势,首先要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其次要看金融资本的投机取向。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改变,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格局不改,金、银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就不会转向,金融资本投机价格上涨取向也不会变,但要特别注意阶段性获利回吐行为以及时机的选择。


  尹中立:A股恐慌下跌 炒楼的资金为什么不进股市
  4月中旬以来,股市出现了连续下跌的行情,上证综指周线出现三连阴,三周下跌200点,跌幅达到6.5%;中小板指数从4月初以来跌幅超过10%,而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了15%。导致股市大跌的原因很多,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的因素(如美元走强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从国内因素看,经济增长放缓及由此引发的滞胀的担忧增加,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反映的存货大幅度增加的现象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经济滞胀的推论正越来越接近现实。
  但笔者认为,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预期的炒楼资金没有进入股市,而信贷规模控制使股市资金出现净流出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恐慌。
  今年第一季度的股市走势强劲是超预期的。根据以往的经验,货币政策紧缩必然会导致股市下跌,但今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收紧却出现了股市上涨,上证综指在第一季度上涨了4.2%。维护股市投资者信心的最重要因素是今年1月份出来的住房限购政策,市场一致认为,对住房的限制政策将分流资金到股市。
  但随着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的公布,一切真相大白,预期中的楼市资金并没有进入股市。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7.3%,并没有出现大家预期中的下跌,楼市资金分流到股市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从基金的份额变化也能看到类似的结论,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行业管理的份额和净资产规模较2010年年底同时出现下降,其中基金份额减少356亿份,资产净值减少了1072.63亿元。
  市场本以为有源源不断的楼市资金流入股市,所以出现了金融紧缩背景下的股市上涨,如今,事实告诉我们楼市资金并未进入股市,股市上涨的理由就不存在了,股市只能选择下跌。
  类似的一幕在2010年第四季度也上演过。2010年9月底政府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时,市场解读为利空出尽,并认为楼市投资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资金会进入股市。在金融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的配合下,股市随即选择了向上突破,股市出现久违的大涨行情,上海综合指数连续突破2800点、2900点和3000点关口,10月份上证综指数大涨12%。而随后的11月份、12月份楼市销售的火热行情使股市的预期开始转变,股市从3100多点逐渐又回到了启动前的2700点附近。
  4月中旬以来,股市出现了连续下跌的行情,上证综指周线出现三连阴,三周下跌200点,跌幅达到6.5%;中小板指数从4月初以来跌幅超过10%,而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了15%。导致股市大跌的原因很多,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的因素(如美元走强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从国内因素看,经济增长放缓及由此引发的滞胀的担忧增加,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反映的存货大幅度增加的现象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经济滞胀的推论正越来越接近现实。但笔者认为,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预期的炒楼资金没有进入股市,而信贷规模控制使股市资金出现净流出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恐慌。今年第一季度的股市走势强劲是超预期的。根据以往的经验,货币政策紧缩必然会导致股市下跌,但今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收紧却出现了股市上涨,上证综指在第一季度上涨了4.2%。维护股市投资者信心的最重要因素是今年1月份出来的住房限购政策,市场一致认为,对住房的限制政策将分流资金到股市。但随着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的公布,一切真相大白,预期中的楼市资金并没有进入股市。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7.3%,并没有出现大家预期中的下跌,楼市资金分流到股市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从基金的份额变化也能看到类似的结论,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行业管理的份额和净资产规模较2010年年底同时出现下降,其中基金份额减少356亿份,资产净值减少了1072.63亿元。市场本以为有源源不断的楼市资金流入股市,所以出现了金融紧缩背景下的股市上涨,如今,事实告诉我们楼市资金并未进入股市,股市上涨的理由就不存在了,股市只能选择下跌。类似的一幕在2010年第四季度也上演过。2010年9月底政府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时,市场解读为利空出尽,并认为楼市投资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资金会进入股市。在金融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的配合下,股市随即选择了向上突破,股市出现久违的大涨行情,上海综合指数连续突破2800点、2900点和3000点关口,10月份上证综指数大涨12%。而随后的11月份、12月份楼市销售的火热行情使股市的预期开始转变,股市从3100多点逐渐又炒楼的资金为何不愿意择机投资股市?这里的关键因素是趋势效应在起作用,所谓趋势效应是指投资品市场的价格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除非市场受到外界强大的冲击。在价格上涨的趋势逆转之前,投资者会坚定看多,牛市持续的时间越长,趋势的自我强化功能也越强。从楼市投资的角度看,已经房价持续上涨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0年,这个超级大牛市已经深入人心,很少有人怀疑房价会下跌,即使面临强大的政策阻力,楼市的价格上涨趋势丝毫没有被破坏,趋势效应仍然在起作用。这是今年第一季度楼市限购没有动摇价格和交易量的最根本原因。
  回到了启动前的2700点附近。炒楼的资金为何不愿意择机投资股市?这里的关键因素是趋势效应在起作用,所谓趋势效应是指投资品市场的价格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除非市场受到外界强大的冲击。在价格上涨的趋势逆转之前,投资者会坚定看多,牛市持续的时间越长,趋势的自我强化功能也越强。从楼市投资的角度看,已经房价持续上涨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0年,这个超级大牛市已经深入人心,很少有人怀疑房价会下跌,即使面临强大的政策阻力,楼市的价格上涨趋势丝毫没有被破坏,趋势效应仍然在起作用。这是今年第一季度楼市限购没有动摇价格和交易量的最根本原因。而股市则是另外一番情景。2006年和2007年股市价格曾经出现过连续上涨的趋势,吸引了投资者砸锅卖铁进入股市(有些投资者买股票,有些买基金),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死了都不卖》是哪个时候股市投资者相信股市持续上涨的真实写照。但2008年股市大跌使投资者相信股价持续上涨的信心荡然无存,即使在2009年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股市的投资热情也没有得到恢复,这一点可以从基金市场的表现里得到佐证:2006年、2007年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由2005年的5000亿份迅速突破1万亿份和2万亿份,但2008年后基金份额出现下降,2009年也不例外,2009年基金份额下降了1200亿份,2010年基金份额下降300亿份,2011年第一季度基金份额继续减少。从基金市场的表现看,投资者对股市价格上涨趋势的认同度是很低的,简言之,股市上涨还缺乏群众基础。如果将股市与当前的信贷市场结合起来分析,则形势更加严峻。今年的货币政策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其实是紧缩的,主要表现为信贷的规模控制上。在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大幅度飙升,银行的信贷利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40%(从5%上升到8%左右),民间借贷利率已经高达20%以上(有些地方到50%以上),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必然会给股市价格带来巨大压力。有人根据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或交易所市场的国债回购利率来判断股票市场的资金松紧程度,这是错误的,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市场的利率影响的是债而股市则是另外一番情景。2006年和2007年股市价格曾经出现过连续上涨的趋势,吸引了投资者砸锅卖铁进入股市(有些投资者买股票,有些买基金),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死了都不卖》是哪个时候股市投资者相信股市持续上涨的真实写照。但2008年股市大跌使投资者相信股价持续上涨的信心荡然无存,即使在2009年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股市的投资热情也没有得到恢复,这一点可以从基金市场的表现里得到佐证:2006年、2007年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由2005年的5000亿份迅速突破1万亿份和2万亿份,但2008年后基金份额出现下降,2009年也不例外,2009年基金份额下降了1200亿份,2010年基金份额下降300亿份,2011年第一季度基金份额继续减少。从基金市场的表现看,投资者对股市价格上涨趋势的认同度是很低的,简言之,股市上涨还缺乏群众基础。
  如果将股市与当前的信贷市场结合起来分析,则形势更加严峻。今年的货币政策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其实是紧缩的,主要表现为信贷的规模控制上。在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大幅度飙升,银行的信贷利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40%(从5%上升到8%左右),民间借贷利率已经高达20%以上(有些地方到50%以上),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必然会给股市价格带来巨大压力。有人根据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或交易所市场的国债回购利率来判断股票市场的资金松紧程度,这是错误的,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市场的利率影响的是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与股市的关系是不大的,股市价格与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关系更大些。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并不能自由进入股市,但如果民间资金的价格高企,很多大小非就会选择减持股票而进入民间资金市场。再对照股市,4月份大小非减持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现象,4月份是公布季度报告最集中的月份,根据规定大小非在这期间是不能减持的,因此,每年的4月份应该是减持的淡季,但今年却是另外,4月份减持的数量与3月份持平,近80亿元,资金从股市撤出进入民间市场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中粮地产集团减持招商证券和蓝光集团减持迪康药业,中粮地产和蓝光集团都是房地产公司,它们都是信贷控制的对象,于是,选择减持股票来补充资金。
  回到了启动前的2700点附近。炒楼的资金为何不愿意择机投资股市?这里的关键因素是趋势效应在起作用,所谓趋势效应是指投资品市场的价格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除非市场受到外界强大的冲击。在价格上涨的趋势逆转之前,投资者会坚定看多,牛市持续的时间越长,趋势的自我强化功能也越强。从楼市投资的角度看,已经房价持续上涨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0年,这个超级大牛市已经深入人心,很少有人怀疑房价会下跌,即使面临强大的政策阻力,楼市的价格上涨趋势丝毫没有被破坏,趋势效应仍然在起作用。这是今年第一季度楼市限购没有动摇价格和交易量的最根本原因。而股市则是另外一番情景。2006年和2007年股市价格曾经出现过连续上涨的趋势,吸引了投资者砸锅卖铁进入股市(有些投资者买股票,有些买基金),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死了都不卖》是哪个时候股市投资者相信股市持续上涨的真实写照。但2008年股市大跌使投资者相信股价持续上涨的信心荡然无存,即使在2009年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股市的投资热情也没有得到恢复,这一点可以从基金市场的表现里得到佐证:2006年、2007年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由2005年的5000亿份迅速突破1万亿份和2万亿份,但2008年后基金份额出现下降,2009年也不例外,2009年基金份额下降了1200亿份,2010年基金份额下降300亿份,2011年第一季度基金份额继续减少。从基金市场的表现看,投资者对股市价格上涨趋势的认同度是很低的,简言之,股市上涨还缺乏群众基础。如果将股市与当前的信贷市场结合起来分析,则形势更加严峻。今年的货币政策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其实是紧缩的,主要表现为信贷的规模控制上。在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大幅度飙升,银行的信贷利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40%(从5%上升到8%左右),民间借贷利率已经高达20%以上(有些地方到50%以上),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必然会给股市价格带来巨大压力。有人根据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或交易所市场的国债回购利率来判断股票市场的资金松紧程度,这是错误的,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市场的利率影响的是债
  由于信贷规模控制导致的民间利率上升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主板市场,因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而主板市场的股东主要是国有企业,信贷控制导致民营企业的借贷越来越难,而国有企业所受的影响相对小些,导致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下跌幅度大于主板市场,这与3月份以来的市场走势是完全相符的。
  只要将控制通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的宏观政策目标不变,则信贷规模控制就不会得到改善,股市就难有好的表现。


  叶 檀:中国经济暂无硬着陆危机
  有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经济如同马戏团里骑车的大象,车速下降会导致车毁象倒。也即,中国经济会硬着陆。
  听起来有道理,其实不可类比,中国经济虽会面临问题,但还不至于车毁人亡。打这些比方的人有点像喊狼来了的孩子,从上世纪80年代末喊到现在,狼没有来,反而让村民放松了警惕。中国经济有风险,体现在制度性的低效,以以往通胀增长模式的惯性存在,暂时没有硬着陆危机。
  中国保持高速增长,为的是解决国内久拖不决的社会保障、就业率等问题,如果经济增速下降导致社会无保障群体赤贫化、失业率高企,中国经济就会硬着陆。但目前的政策是加大社会保障的防护垫,同时促成制造业西移。
  2010年富士康西迁到郑州、成都是个标志。郑州市中小企业局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2010年1-8月民营经济累计出口额为12.5亿美元,尚不及富士康在中牟县一个项目的出口额。而按规划,到2011年,富士康郑州工厂的建成规模是年出口150亿人民币,几乎赶上郑州市全年的出口额。
  政府正在建立基础的社会保障体制从农村的低保体系到城市的社保体系。2007年11月,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5.52%提高到2006年的11.5%。建立统一的社保体系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废除户籍制度的前提条件。
  即使中国经济增速略有下滑,也不会在短期内硬着陆,原因在于经济增速不慢,就业率处于高位,财政与外汇储备增加。
  中国目前的三大风险是资产泡沫,体制性低效与贫富差距。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全球最危险的市场与最大的泡沫,中央政府抑制房地产市场遭遇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挑战,2010年以来,无论同比或环比,房地产价格依然在上升,惟一的成绩是今年一季度,商品房成交量下滑,但能否巩固依然在未定之天。
  体制性低效表现在所有的经济领域:大学生争先恐后考公务员说明人才配置错误;民营储油罐大量闲置,国有石油企业不在原油价格下降时增加进口,说明生产资源闲置与资源配置的低效;几乎所有省份都把汽车产业当作主导产业,说明各省份为了争夺GDP完全抛弃了资源优先、错位竞争的市场经济法则。
  贫富差距鸿沟加深: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模式造就了中国的精神分裂型消费模式:一方面是奢侈品消费增速全球第一,另一方面是内需迟迟无法拉动。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不等于中国经济没有风险。如果风险不排除,中国的经济无法从外向型转回内需型,中国用光了财富积累,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将引发巨大的深跌。但时间肯定不是现在,现在做空中国经济者将爆仓。


  张化桥:放弃跟风炒作 寻找稳赚之路
  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股市不仅因为试图赚钱,而且因为它变幻无穷,很刺激(典型的包括追新股、玩概念、听消息、重组等等)。但是,严谨的投资者认为,我们这两个目标实际上是有矛盾的。我们必须放弃寻欢的念头,因为寻欢对股市来说是邪念。怎样才能避开邪念?基金公司用数学模型来确定买卖。有些投资者则放弃股票的乐趣,买基金。
  去年,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 《股市稳赚》,书的作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倡导大家走一条容易走,但又似乎很严谨的道路。他的方法很简单:把美国所有的3500家公司按照有形净资产回报率从高到低排序,再把他们按照企盈率排序(企业价值除以运营利润,即EV/EBIT)。然后挑选出那些在两项指标中加起来最好的公司,分4~5个月陆续建仓,以减少大市的风险。总共投资20~30家公司以分散个股风险。每过12个月重复此项工作。坚持这种投资方法至少4年。
  格林布拉特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的定义是,支付税收和利息之前的运营利润(EBIT)除以公司的有形净资产(即净的固定资产与净的流动资产的总和)。他选择运营利润,而不是净利润,主要是因为这样在对不同行业和公司进行比较时,便于排除不同的税收条件和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利润的影响。有形净资产的好处是它已经把企业在并购时的额外支付的、高于账面价值的溢价减掉了。
  作者做了一个模拟试验。在17年(1988~2004年)里,如果你把美国市场的3500家上市公司按照有形净资产回报率排列(排名最高的给1分,排名第55位的玛丽亚公司得到55分,等等)。然后,把这3500家公司再按照企盈率(类似于市盈率)排列。企盈率越高的得分越低,反过来越高。最后再把每家公司的两个得分加起来,总分越低越好。比如,微软的总分数为117分。玛丽亚公司按照企盈率排在第3500位,得1分,所以总分为56分,优于微软。
  模拟的结果显示,投资那些总分最低的公司的回报最好,大大好过S&P500指数的表现。这个结果看起来好像简单得难以让人相信。可是它的成功需要坚持至少4年以上,多数人没有这个耐心。
  投资界派系林立,学派如云。任何一个投资策略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首先,他们往往拿过去的数据来进行试验,反复试验一直到结果符合他们的理论。如果17年的数字不符合他们所要的结果,那么取16年的数字,或者15年的数字、19年的数字。其次,大多数小盘股被投资者忽略,所以估值一般偏低。而且这种方法在现实中可能难以运作,因为在买的过程中,它们的股价会被推得很高,从而降低最终回报率。他表示,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大公司。
  他的理论中有一点对我非常有用:一家资金使用效率非常高的公司将利润进行再投资的时候,它的回报率在中期和短期内有可能下降,但不太可能下降得太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家企业的回报率如果远远超过大多数企业,必然有其原因,而这个原因不大会在短期内消失。即使单家企业的竞争优势马上消失了,你的资产组合里的众多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消失是不可能的。反过来,一家资本回报率很低的公司,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有巨大的改善。毕竟,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

 

  中国经济乌云浮现但雷雨之日尚远
  4月份地产、汽车销售同比出现大幅下滑,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加库存周期进入尾声,但进入去库存阶段,按经验,应该是汽车地产行业销售同比负增长行驶,持续半年或者三个季度才有可能出现。因此,中国经济向下拐点,最早应该出现在明年而非现在。
  中国严厉的货币紧缩以及调控政策,目前似乎起效,起码4月份地产汽车销售形势同比负增长,证实这一点。5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4月份及1-4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字,今年4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53.53万辆和155.20万辆。环比下降15.98%和15.12%,同比下降1.85%和0.25%。中汽协秘书长董杨介绍,这也是27个月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首次产销量同比下滑。而11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4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4月份增幅较前3月下滑过半,比去年同期更是大幅下降26.5个百分点。
  汽车、地产是大宗可选消费品,受货币和财税政策影响最大,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目前龙头行业,是中国经济库存周期的重要变量。一旦观察到房地产和汽车销售同比负增长,中国宏观经济就有可能步入去库存阶段。但一个月同比负增长的数据,还不足以断言汽车地产销售形势出现反转。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下半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下,中国经济出现急剧跳水局面之前,汽车地产销售同比负增长形势已经维持三个季度了。换句话说,只有在连续三个季度的汽车地产销售大幅萎缩的情势下,才有可能让中国经济进入去库存调整阶段。
  自2001年中国经济走出通缩周期以来持续十年左右的长繁荣周期中,至今可以观察到的库存周期有两个。两次阶段性高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一季度和2008年2季度,相隔时间大致在4年半不到的时间,这符合经典的基钦周期特征。如果按这个经验看,中国经济这轮库存周期的高点,最早应该出现在明年下半年。
  虽然近期有分析人士说中国经济将出现拐点。但无论经验还是数据都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地平线确实出现一丝乌云,但雷雨交加还有些日子。

 

  瑞银证券:加息继续 政策拐点尚未到来
  5月12日,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发布最新报告表示,经济增长不会加速放缓,而且经济增长的放缓不是由于货币政策大幅收紧所导致的。非食品通胀仍在继续,在夏季中期之前还会有两次加息,政策拐点尚未到来。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却保持快速增长。汪涛认为,工业生产减速与较弱的PMI(特别是新订单数据)以及大宗商品进口数据一道,这些数据表明库存调整(特别是在重工业)正在进行。
  由于此前流动性充裕以及行业预期未来需求将会提升,从2010年底至2011年3月中旬化工/金属行业的库存迅速积累。此后,随着下游需求更趋于稳定,贸易商和企业开始经历一个去库存的过程。她进一步表示,尽管工业生产因重工业库存调整(以及预期调整)有所放缓,但最终需求仍然稳健。由于中国正在经历着库存调整和电力短缺,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不会如此前预计的那样出现加速。
  报告同时指出,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了10%,表明限购令导致房地产销售下跌。但经济适用房的新开工面积、以及小城市和内陆城市城市化建设正在迅猛增长,使得新开工数据较为强劲,也表明未来对重工业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健。
  另外,4月份CPI同比上涨5.3%,低于3月份但高于预期,原因是食品价格回落的幅度小于往常。但汪涛认为,食品价格环比跌幅(春季食品价格通常会下跌)小于往年。食品CPI同比上涨了11.5%,而非食品CPI同比上涨了2.7%,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目前政府对部分物价的管制。预计在不利的基数效应以及非食品通胀继续进行的推动下,5月份CPI将再度攀升,6月份将继续走高。
  政策方面,她预计,二季度和三季度初会分别再加一次息。流动性管理,则由于今后几个月内央票的到期规模减少,央行很快或将重启发行三年期央票,并采用央票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冲外汇流入。因此,今年剩余时间内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不会像前四个月那么频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