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出现冲高震荡,银行股的启动再度引发关于 “二·八转换”的猜测,近两年来大盘蓝筹遭到漠视,对于这方面的讨论也久久不绝,价值投资是否在中国难以成行,究竟市场为何总是忽略大盘蓝筹?
首先,中国市场的大盘蓝筹基本都是周期性行业,这与中国的经济模式有关,粗放的以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导致了大部分大型上市公司都是周期性的。而目前市场低估值的主要集中在银行、钢铁、地产、煤炭等行业上,其中煤炭股由于其资源性特征在每次行情中屡有表现。其实真正被投资者忽略的最为严重的就是金融、地产和钢铁三大行业。
周期性行业对于信贷的要求比较大,在目前内部货币紧缩的环境下,准备金率创出新高,银行可投入信贷资金不足、成长性下降,而地产、钢铁对于资金的需求极大。许多人说目前流动性很充足,但M1的增速已从去年的38%回落到了现在的14%,这对于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滞涨的行业虽然估值始终处在历史低位,但市场是有投资预期的,在没有更多利好预期时,投资者的选择总是更为“功利”。
其次,我们市场的结构在近十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7年指数冲上6000点,当时的流通市值接近10万亿元,基金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占到整个市场的30%左右;如今3000点不到,流通市值接近20万亿元,基金规模依然在3万亿元不到,虽然管理层引进了私募、QFII,但总体规模有限,流动性的硬伤也使大盘蓝筹遭到冷遇。
最后,市场的投资喜好导致了这样的事件发生,虽然2005年公募基金的崛起强化了价值投资理念,但大部分资金对于市场的盈利要求绝不仅仅维持在分红和战胜CPI。在货币泛滥的今天,流动性的外松内紧仍将延续,大盘蓝筹被打入冷宫成为了一个焦点。
相对于银行、地产,为何煤炭、机械、水泥的涨势更好,更有弹性,这值得投资者思考。
在不断指出某些股票低估值的同时,死守蓝筹的价值投资者们,还需更多地要考虑一些变量。如果一个股票很便宜,但引发他便宜的变量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他很可能会便宜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