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存准力图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 加息仅是时间问题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再提存准力图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 加息仅是时间问题

加入日期:2011-3-18 21:24:47

  路透北京3月18日电---通胀率坚守高位,零星楼盘降价亦难破调控僵局,都让中国央行不能停下回收流动性的脚步.距上次调高存准整整一个月後,中国央行周五决定又一次上调,收紧货币政策毫不手软,力求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上调存准在意料之内,主要是针对央票到期量过于庞大,对金融市场影响预计不大.但他们也称,这并不会阻挡央行加息脚步,加息只是时间问题.

  在公开市场资金回笼功能已经恢复的前提下,央行此举说明其坚决回归稳健货币政策的决心.这可能会引发市场对新一轮紧缩政策的预期,中国光大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盛宏清博士称.

  他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很大,上半年应该能看到突破5%的机会.因此,此举还会加强对进一步加息的预期.

  中国央行宣布从下周五(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以及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0%历史高位.

  华创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华中炜也称,加息的空间肯定是存在的,而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也已表示要消灭负利率.如果3月份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向好,而CPI仍居高不下的话,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温家宝总理此前表示,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是管好通胀比较困难的时期,但他重申有信心管好通胀预期,并要控制货币流动性,消除房价和物价上涨货币基础.

  上调存准消息公布後,澳元/美元AUD=D4未有变动,因投资者更关注七大工业国(G7)干预汇市的行动;英国布兰特原油期货LCOc1掉头下跌,现货金XAU=则未有变动,LME期铜CMCU3扩大跌幅.

  中国股市沪综指.SSEC今日则收高于2,900点上方,但成交额缩至三周来低位,主要就是因为逢周末政策敏感期,投资者普遍保持警惕.

  上调存准在意料之中

  近期央票到期量过于庞大,仅本周就高达1,800亿元.虽然央行已经上调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以助力回收流动性,但这显然不够给力.而借助上调存准0.5个百分点,央行可一次性锁定大约3,500亿元资金.

  中国南充商业银行市场投资部副总经理陈旭敏就称,尽管央行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功能有所恢复,这并意味着不需要上调准备金率了,本次调整就旨在回笼当前市场过于宽松的流动性以及近期公开市场大量的资金到期.

  中国公开市场本周再现净回笼,规模扩大至490亿元.上周则为四个月来首现净回笼,回笼量100亿元,此前为连续16周净投放,投放总额达11,550亿元.

  现在一年期央票的利率也在往上走,只靠发行央票回笼资金是不够的,一个是这个会增加央行的成本,一个是量实在太大了,瑞穗证券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称.

  受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及展现出的政策紧缩意图影响,人民币利率互换(IRS)已当即被大幅推高,一二三年期的被打高10个点左右,五年期的被打高五个点左右.华东一银行交易员对路透说.

  鉴于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太过充裕,预计下周现券市场受此影响可能不大.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表示,目前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CN1DRP=CFXS处于不到1.7%的低位,七天期该利率也不过2%,显示市场资金十分宽松,预计推高现券收益率将比较有限.

  比较而言,短期回购利率可能会上涨多点,可能有十几个点到几个点的上涨.他说.

  再次加息渐行渐近

  中国通胀仍在高位盘踞,即使央行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对中国央行将进一步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预期并未所有缓解,再次加息的脚步或渐行渐近了.

  尽管日本核泄漏事故在短期对中国一些产业会造成影响,但通胀依然是中国需要管理的首要任务,在4月初中国央行仍有加息的可能,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明确表示,在国民经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成功复苏後,通货膨胀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

  这样来看,加息可能会推到4月.现在有些说法觉得不会加息了,但我不这麽认为.我觉得加息还是必要的,因为预计3月的CPI会冲高到6%,来自瑞穗证券的沈建光称.

  盛洪清也称,目前一年期央票在3.2%左右,比基准存款利率还高,应该也表明了央行的意图.可以说,加息的脚步近了.

  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居高不下,同比上涨4.9%;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2%,创下近两年半最高位.另据路透测算,中国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楼市拐点何时出现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央行此前发布的新闻稿亦称,今年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调控的针对性,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完)

(责任编辑:陈浩)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