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不言底,上周大盘迭创新低的走势再次验证了这一股谚。在经过了短暂的反弹之后,大盘重新陷入探底之旅,由于银行股有中央汇金护盘整体平稳,上证综指跌幅不大,但是深成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则呈现自由落体式下跌,很多个股甚至绩优股都呈现瀑布式下跌。虽然前有汇金增持,近有四省市自行发债利好支持,但是股市仍然像扶不起的阿斗,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目前股市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利空总动员”,下跌理由众多。仔细梳理核心因素以及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市场估值重心下移,在业绩下滑的预期下,股价遭遇“戴维斯双杀”,做空能量进一步放大。目前虽然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合理,但是结构性高估仍然存在。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做空最主要动力仍然来自于中小板与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个股上。沪深300指数最新预测市盈率为11.74倍,与2008年1664点11.84倍相比已经完全接轨,但是结构性高估仍然存在。中小板最新市盈率为23.52倍,较2008年低点13.98倍高出68.24%。而创业板预测市盈率仍然高达29.02倍,结构性泡沫仍然存在。对于估值的认可,通常认为中小盘成长股可以给予成长溢价,但是对应的环境一定是经济复苏或者成熟期。目前经济已经处于减速阶段,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9.1%,低于市场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已经成为共识。业绩一致预期目前尚未得到体现,主要原因是盈利预测滞后所致,但预计业绩下滑将在2011年年报中得到体现。在通胀高企、成本上升、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市场已经按照悲观预期提前作出反应,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溢价逆转,做空能量成倍放大。目前市场仅有银行等少数绝对低估值品种相对抗跌,对于多数行业而言,仍有进一步挤压泡沫的可能。
第二,流动性进一步吃紧,导致个股止损性增多,非理性抛售放大了做空能量。近期新股扩容不断,尤其是大盘股发行预期不减。同时股市增量资金乏善可陈,资金供求严重失衡。央行自9月以来频频在公开市场运用短期工具调配流动性,扩大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供给,已经有效遏制住资金价格继续上涨的势头,并且成功引导资金利率回归,资金紧张情况有所缓解。但是由于资本监管的升级,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井喷,今年以来已有14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发行总量达到2076.5亿元,比去年全年919.5亿元的发行总量增长125%。供求对比,资金仍然相对偏紧,退一步讲,即使外围资金出现宽松,也不一定大量进入到股市中来。近期关于基金赎回压力以及私募基金清盘的传闻不断,如果结合部分基金重仓股以及题材股连续暴跌的走势可以判断,由于资金面抽紧,部分资金选择了止损甚至空仓操作,资金不计成本夺路而逃加大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情绪,连锁反应进一步蔓延。
第三,鉴于中国股市政策市特征,能否扭转跌市的关键仍然是政策走向。从宏观政策看,在整体继续维持紧缩的大背景下已经出现了局部放松的信号,无论是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还是外贸进出口企业的汇率稳定措施,都体现了管理层防止企业大面积亏损甚至倒闭的定向宽松政策。上周五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地方政府今年内可实施自行发债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启动,意味着我国正在探索地方政府发债的新模式,将会缓解市场对于地方债务融资平台呆坏账的忧虑,当然该举措是否是个标本兼治的措施目前还存在巨大分歧,但是政策信号非常明显,不希望地方债出现违约等事件发生。针对资本市场而言,此举对银行、地产等前期受到地方债务风险影响的行业应该是构成利好,但是市场反应仍然相对平淡。
从市场趋势看,熊市不言底,大盘在击穿2319点之后基本无险可守,已经有悲观的投资者看到2000点之下。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政策边际改善累积到一定程度,终有报复性反弹的出现。在投资策略上,仍然建议普通投资者采取右侧交易,在没有见到新股发行节奏放缓、大盘持续放量等明确底部信号之前,仍需保持观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