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地区给大小非减持减税,是权贵勾结互济自肥的典型一例。
早在200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闭市时,国务院就批复了对大小非减持征税的方案:从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20%的个税。为的就是堵住长期以来法人股借道自然人股东逃税的灰色通道。
不过,这个给2010年股市带来了第一缕春风的所谓重大利好,为什么没有给2010年的股市带来持续稳定上涨的局面?近期发生在某些地方的对大小非减持的减税,或将有助于我们跳出政策市思维定势的形式逻辑,去弄明白其中的真实道理。
其实,对大小非征税政策本身并不能减少大小非和限售股存量和增量,也改变不了中国股市不患寡而患不均制度性症结。特别是由于新股三高发行愈演愈烈,中国股市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总体格局,为企业的老板、高管和其他近水楼台的利益中人,通过圈钱而变成亿万富翁提供了一条快速渠道。他们的一夜暴富既不是勤劳致富,也不是投资交易所得,而是借助于一级市场红利分配的制度性不公平而实现的,是在其他投资者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反映在发行机制上的这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始终是中国股市无法改变二八开或三七开盈亏格局的最根本的体制性原因。尽管这些亿万富翁的暴富在限售期内暂时还只能表现为账面富贵,但是,早晚有一天,他们是要整个市场来为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需要而埋单的。
在权贵循环的体制环境中,政策方面的任何局部性改善或改良非但不容易单兵突进,事实上也难以善始善终或独善其身。某些地方对大小非减持的擅自减税,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对大小非减税,在某些满脑子都是政绩工程的地方政府官员及相关券商眼里,看到的或者只是GDP的增加、地方税收总额或券商营业收入的增加,但他们不惜以挖别人的墙脚和损害广大股民的利益公平为代价,热衷于请一夜暴富的资本市场富豪来为自己的政绩添砖加瓦,在某种意义上,不也是一种以权谋私?再说,人民赋予的权力不用于为包括广大股民在内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却被用于为富得流油的亿万富翁减税避税开后门,这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政府官员的为政之道。这种有违当初国务院批准对大小非减持征税立法初衷的倒行逆施,不仅是对其他券商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的损害,实际上更是损害了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或再分配的税收调节功能,也势必影响到广大中小股民的基本利益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无论是税收环境,还是投资回报功能,之所以不能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参与经济发展和分享经济成果的机会,而是为少数人圈钱寻租大开方便之门,也不能说同躲藏在监管者越位缺位错位背后互济自肥的权贵勾结没有关系。举例来说,在新股发行过程中,有些明明被隐匿了的上市前股权交易,打一个信息披露补丁就可以不了了之;明明存在违规的对赌协议,只要能赶在过会之前及时了结就可以既往不咎;明明是以签字权换股权或保荐+直投,借一个代持股份的方法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照此办理,那就既谈不上什么监管,更谈不上什么规范,只能说是打马虎眼,忽悠市场的眼睛而已。
这就难怪大小非、限售股减持嘴上说的是严格规范,实际上不仅四面八方都在变着法子当某跑跑,而且还有人为了让他们跑得更快悬赏嘉奖。这岂不是说,在中国资本市场,圈钱寻租不惟有利,而且似乎还很有功呢!在笔者看来,某些地方对大小非减持减税,所表达的实际上正是这个意思。(每日经济新闻 黄湘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