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停车费真的能缓解汽车社会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么?长期研究公共交通问题的重庆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理事王健却不以为然,在他的眼中,交通拥堵问题涉及到的因素,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交通拥堵仅仅是因为车多路少么?这是一个太表面化的说辞。”王健对记者分析道,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城市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时间安排同一化,这就导致了所谓“高峰时间”的道路需求超过了道路实际的通行能力;其次是因为人们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点相距较远,政府在城市规划设计上过于模块化;第三个原因才是购车门槛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将车作为代步工具。
“试想一下,我们平时在非高峰时段,或者是居住在工作单位附近,我们会感到交通拥堵么?”王健反问道。其实在学术界看来,治理交通拥堵大致有三种方法。
第一,修路。这种措施会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路修好之后,过去不开车的人会选择开车走这条路,过去开车不走这条路的人也会走这条路,慢慢地拥堵现象又出现了,所以修路永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不是长久之计。
第二,发展公共交通。通过扩大公共交通的线路和服务水平,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出行方式。但是,由于在中国开车和坐公共交通的人群基本可以划为两个不同的群体,所以长期形成的“开车身份地位高”的价值理念会使多数人不愿意放弃开车这种出行方式,因而这又涉及到一个转变价值观念的问题。
第三,道路收费。这种方法主要源自美国“使用路权要体现社会公平”的思想,但是由于中国的公务车和私家车使用性质不一样,再加上国内的收费标准和城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基本上在短期内无法有效实行。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情,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用一种综合性的办法,多项措施齐头并进,循序渐进进行,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的交通环境。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要走的路还很长。”王健对记者说。
【作者:王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