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15家私募机构被注销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私募基金 >> 文章正文

又有15家私募机构被注销

加入日期:2025-6-12 12:10:01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6-12 12:10:01讯:

  私募基金管理人加速“出清”。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发布关于注销第四十三批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广州大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公示期满一个月且未主动联系中基协并完成情况报告的注销条件,中基协将注销该15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基协年内首次发布注销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据中基协公示信息统计,截至6月11日,中基协已注销3批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涉及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  受访人士认为,私募行业“严进宽出”,本质上是监管部门推动市场出清的过程。私募机构需以“主动合规+深度价值创造”为核心,从“保备案”转向“强生存”。  15家被注销  中基协于近日发布了关于注销第四十三批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公告显示,广州大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公示期满一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并完成情况报告的注销条件,中基协将注销该15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中基协表示,已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规定以及中基协相关自律规则、基金合同的约定,妥善处置在管基金财产,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扶优限劣  除了上述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外,年内还有数百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陆续“出清”。据中基协公示信息统计,截至6月11日,年内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达568家。  从注销类型来看,“协会注销”和“主动注销”成为私募管理人退出行业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主动注销”“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注销”以及“依公告注销”四种注销类型中,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数量分别为256家、275家、36家以及1家。  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何加速“出清”?  铨景基金基金经理郑彦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道,在当前缺乏大行情的市场环境下,诸多私募基金管理人发现公司运营难以实现盈利,每年计提的管理费可能不足以覆盖成本开支,所以会主动选择注销登记。其中,有不少管理人是在十年前注册设立的,当时监管较为宽松、设立门槛较低。也有些则是以炒股为生的股民,比较随意地注册了牌照,但事实上既缺乏企业化管理能力,又不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当业绩连连下滑、公司入不敷出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主动退出。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趋势,郑彦欣认为,私募管理人应当审慎评估自身条件,判断是否真正具备进入并立足于这一行业的实力。如果自身缺乏可持续的策略盈利能力,建议尽早止损,并主动退出市场。  “当前私募基金行业‘严进宽出’的监管现状,对机构的合规运营和长期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建议,面对诸多挑战,私募机构需从战略、合规、运营等多维度进行系统性应对,包括强化合规内控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优化资金端结构、积极主动管理合规运营风险等。  李春瑜进一步指出,私募行业“严进宽出”,本质上是监管部门推动市场出清的过程。私募机构需以“主动合规+深度价值创造”为核心,从“保备案”转向“强生存”。未来,能够持续吸引长期资本、具备真实阿尔法能力的机构将脱颖而出,而依赖监管套利的空间预计将进一步被压缩。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