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公募半年共盈利66亿 委外成盈利新神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32家公募半年共盈利66亿 委外成盈利新神器

加入日期:2016-9-5 13:23:00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部分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统计显示,目前披露信息的32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利润与营收表现差异巨大,其中易方达基金以7.69亿元的盈利水平成为目前已知公司中最“赚钱”的公司,而西部利得上半年亏损超过1400万,表现乏善可陈。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上半年市场缺乏整体性行情,但依旧有一批基金公司凭借以银行委外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撑台”,取得了不错的营收和净利润成绩。

  32家基金公司半年合计盈利66亿

  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末,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中,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博时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在内共有32家基金公司的经营情况被披露,这32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计盈利66.19亿。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公司半年利润与营收表现差异巨大。

  其中,易方达以7.69亿元的盈利水平成为目前已知公司中最“赚钱”的公司。广发证券半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易方达基金共管理92只公募基金产品,规模合计4057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51亿元,同比增长9.69%;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10.74%。

  华夏基金紧随其后。持有华夏基金62.20%股权的中信证券半年报披露,华夏基金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净利润6.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4.17%。

  此外,在大公司中,天弘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和南方基金等上半年利润也都超过3亿元,分别达到5.85亿、3.61亿、3.60亿、3.29亿、3.16亿和3.10亿,不过广发、富国和南方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32.49%、28.32%和21.53%。

  而在排名的另一边,西部利得基金上半年的表现则乏善可陈。西部证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西部利得基金当期实现营业收入4423.78万元,净利润-1422.42万元,成为目前纳入统计范围的唯一一家上半年出现亏损的基金公司。

  统计显示,去年上半年,西部利得实现营业收入2511.84万元,净利润为-569.9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西部利得营业收入大增76%,但是其亏损幅度反而加大。

  委外成盈利新“神器”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今年上半年市场缺乏整体性行情,但依旧有一批基金公司凭借以银行委外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撑台”,取得了不错的营收和净利润成绩。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华福基金。国脉科技半年报显示,其持股24%的华福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73亿元,同比大增8.14倍,实现净利润6117万元,同比增长28.93倍。其也是目前已披露相关经营数据的基金公司中营收与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一家。

  从规模上看,华福基金去年6月末公募规模为152.65亿元,一年后骤升至589.32亿元。

  7月13日,华福基金一口气上报了5只债券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5只基金均为银行委外定制产品。资料显示,华福基金的股东之一为华福证券,而后者则与被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关系密切。

  无独有偶,鑫元基金上半年利润也逆势实现正增长。南京高科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鑫元基金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长59.71%;当期利润则为1.1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219.96%。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中,鑫元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公募130亿元,专户超375亿元。

  中小、次新基金公司之外,大公司在对接委外方面的热情同样高涨。以博时基金为例,招商证券此前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持股49%的博时基金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净利润近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1%和15.30%。

  统计显示,在上半年公募整体缩水4000多亿的背景下,博时携带400多亿的增量规模重新排进行业前十。截至8月30日,年内博时基金已发行新产品49只,而目前上报待批的新基金还有50只,其中多为债券型基金,且委外定制风格明显。

  “去年市场调整过后,我们就开始调整市场体系来对接机构同业需求,我们当时认为,最晚一年之后,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大量委外需求一定会爆发。”博时总经理江向阳说,“之后的变化大家都能看到。”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基金承揽委外资金的热情持续高涨,据记者了解,至少有5家以上基金公司表示下半年还将发行超过10只委外定制产品。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在公募73693.74亿基金份额中,机构投资者的持有占比达53.24%;而在一年前,这一数字为44.99%,一年时间,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机构搭台”格局初显。

  “市场缺乏赚钱效应,散户投资热情低位徘徊,正好资产荒下银行大量的理财和自营资金也在寻找出路,对接委外就成为基金水到渠成的选择。”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预期,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短期基金公司机构化结构凸显,以委外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将成为推动基金公司盈利增长的新动力。

  要开源 也要节流

  除了依靠委外资金“开源”提升利润,部分基金公司也在尝试通过“节流”,即严控运营成本来应对震荡行情对其经营的影响。

  长江证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持股49%的长信基金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性收入3.37亿元,同比(去年3.65亿元)下降7.67%;与此同时,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去年1.08亿元)则要上升3.70%。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一家以资产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基金公司来说,营收下降而净利润上升,除了在基金交易业务增加带来收入外,大概率意味着其在削减成本方面有所着力。

  出现这一现象的并非长信基金一家。持有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51%股权的国海证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年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总资产6.82亿元,净资产5.90亿元。2016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营业利润7052.70万元,净利润5867.1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金公司总资产增长6.60%,营业收入下降1.54%,但净利润增长6.90%。

  事实上,剔除委外资金,今年以来的基金销售市场景气度持续低迷,不少权益类基金销售规模都在5亿以下。为了应对震荡行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确实有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开始控费降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基金公司在控成本方面的关注也引发部分基金子公司人士的担忧。

  按照最新基金子公司管理办法和基金专户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两份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未来基金专户子公司要参照信托,建立起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和风控体系,基金子公司的资本实力高低将成为未来业务开展和转型的致命制约。基金公司对子公司的增资动向开始受到业内关注。

  数据统计显示,上述32家基金公司中,净资产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13家,占比不足一半。这或许意味着,大多数基金公司净资产规模有限,对子公司大规模增资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受制于监管加码,此前狂飙突进的基金子公司在今年面临发展拐点,曾被视为基金公司重要盈利增长点的子公司也在等待股东方的最终抉择,一些自身资本实力有限、在清淡行情中有控费冲动的基金公司或将对增资“有心无力”。

  而在此前采访中获悉,部分基金子公司对于监管新政下的业务转型充满迷茫:一方面传统通道业务遭封堵,另一方面公司还未找到有足够发展空间且适合子公司自身定位的新业务领域,甚至有部分子公司出现整个部门阶段性“停工”的现象。

  同样是长江证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长信基金的专户子公司长江财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53万元,同比下滑21.39%,实现净利润1048万元,同比下滑39.4%。

  “大公司可能还有实力增资,如果控费趋势蔓延,小公司对于子公司的支持热情可能会让很多子公司人士失望。”某基金观察人士表示。(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 来源:搜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