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分析人士做了条统计,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这条统计显示,7月份,有六家基金公司公告了总经理任职或离职的消息。这被归纳为“基金行业集中换帅”,有些媒体转载时甚至还添上了“变动潮”的标签,格外引人瞩目。
一个月六家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算“变动潮”么?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从绝对数据上说,一个月内,六家基金公司的一把手有变动,数量确实不少。但是要看到,其中有五条是上任消息,一条是离任消息。也就是说,文章的作者,在统计变动数时,采用了两种统计口径。这显然是不够完美的统计方法。
采取两种统计口径,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增加了总经理变动的计数。鉴于每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变更,都有离任和上任两个步骤。上述做法获得的统计结果,比大家常识中认为的结果,数量增加了一倍。
相关分析还可以发现,7月份上任的五位总经理,他们的前任分别是在今年3月、4月和6月等月份公告离任的。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新老总经理交接的时间并不一样。这是否可以认为,7月份的变动数是一种偶然,而不是一种常态呢?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近两年,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岗位变动,确实比以往更加频繁。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新基金公司的大量成立和筹备。
根据权威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末,我国境内已经有基金公司104家,另外还有取得公募基金资格的证券公司和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12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这个数量大致比五年前翻了一倍。与此同时,还有更多数量的资产管理机构在筹备基金公司或申请公募管理资格。这对行业内的成熟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
总经理变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新的激励机制的出现。在新的政策空间下,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可能提出更多吸引人才的策略,比如股权激励,比如个人收入和规模增长速度“挂钩”等。尤其是股权激励,在一些大型基金公司中是几乎没有可能的,这显然会刺激业内核心人才的流动。此外,近年不少基金公司股东层面的变化,也推动了部分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变更。考虑到上述的变更通常和总经理任期挂钩,这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人事变动。
什么样的人事变动状况可能是“不正常”的呢?
首先,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任期过短,比如经常不满一年;其次,总经理的变更带来了公司核心人才的高比例更换,类似前几年北京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除此以外,适度的、分散的人才流动,在如今的行业里,都应该被视作健康的、可接受的现实。持有人也不用过于担心。
作者: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