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沪生
说到基金清盘,短期理财基金无疑是重灾区。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汇添富理财28天宣布清盘以来,市场上已有近50只基金清盘,几乎每一时期都会有短期理财基金的身影。然而,也有公司在此背景下将短期理财基金摆上了台面,是早已获批不忍浪费后的“硬扛”,还是另有打算?
短期理财基金式微
由于填补了银行理财不能发行1个月以内理财产品的空白,短期理财产品一度迅猛发展,但如今普遍沦为“迷你基金”,日渐式微。公开数据显示,短期理财基金二季度末整体规模为1709亿元,较一季度末的4414亿元缩水61%。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仅存50只短期理财基金,较巅峰时几乎基金公司人手一只的、大型基金公司从7天到季度各个种类均布局的盛况相比,已然低迷了许多。而在这50只基金中,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占比超过1/3,还有十数只规模在2亿元以下。
生存艰难成了短期理财基金的共性。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指出,短期理财基金成败全在流动性上,“原本指望填补银行理财的空白,但是,由于期限较短,在标的选择上难以做到合理的错配,收益率也未能超过货币基金太多,故而失去了吸引力”。
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50只短期理财基金今年以来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2.31%,并不具有吸引力。
“相比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更喜欢流动性好一些的纯债基金,而在短期理财产品中,28天以上的会比7天、14天、21天的更容易投资。”上述债券基金经理表示,“期限越短也就意味着越难从银行处得到较高收益的协议存款,收益上不去,一切都是白谈。”
定制并非常态
不过,短期理财基金并没有彻底被基金公司抛弃。记者注意到,7月22日,国金基金发行了国金及第七天理财债券基金,成为今年以来首家发行此类基金的公司。
从行政审批流程来看,该基金获批进度非常之快,产品在4月6日上报,证监会在14日就决定受理,分别在4月26日、6月27日进入第一次意见反馈和第一次接收反馈材料流程,7月4日就获批,而不少同期申报的基金依然停留在第一次意见反馈阶段,如华安日日鑫货币基金、景顺长城景颐盛利债券、国联安恒泰纯债和国联安恒安纯债,都仍在审批流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意发行短期理财基金的公司并非国金基金一家。在行政审批流程中可以看到,兴业基金在4月6日申报了1个月理财债券基金,在5月3日进入第一次反馈阶段后便再无进展,但随后在6月13日再次申报14天理财债券基金,在7月7日进入第一次反馈阶段后尚未有进展,其进军短期理财市场的意图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国金基金为了弥补短期理财基金本身的不足,提出了以互联网平台定制的模式,早在今年3月,国金基金就推出了官方理财App——及第理财,从名称上看,该短期理财基金似乎正是为了配合App的发展。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分析道,目前愿意在短期理财上发力的大多是银行定制产品,这与一般的委外定制的纯债基金不同,数量不会特别多,“短期理财基金比一般债基会胜在成本估值,现在个别银行对成本估值都有了一定的要求,也乐得定制一只短期理财基金直接持有到期”。
他也坦言,这并不意味着短期理财基金的“回春”,因为委外理财的需求一般都是长期限产品,与以往不同的是,三年、五年、七年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发行的656只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基金有147只,期限多为1年或18个月,银行系基金公司成为最先发力的公司,如工银瑞信泰享三年理财、泰裕两年理财、泰盈三年理财、泰祥五年理财、农银汇理金尊三年理财、中银丰祥三年理财,大成基金也申报了惠嘉两年理财和惠康三年理财2只产品。
想知道更多基金最新动态,基金重仓股信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投基派